天已经冷了。地里的麦子上了冻水,只等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再“长个”了。
人们也没了事情,天又冷,干点啥呢?
会点手艺的人就去了县城找活干,一切都是刚刚开始,哪里有那么多的工作?就算是有,他们也还不敢大张旗鼓的招人,谁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
出去的人回来了,他们垂头丧气,一看就是白白花了冤枉钱。兜里的钱本来就不多,这可咋办?
“晚上没事吧?”去过县城白花钱的王二狗刚吃完晚饭出门迎面就遇上了周庆奋。
“没事啊……”
“那咱去徐老奎家里玩玩呗……”
“去他家里玩啥?一家子哑巴!”
“哑巴?哑巴才能守口如瓶啊……”
“守口如瓶?——”王二狗茫然的问,周庆奋使劲打了一下他:“你是真不明白还是假不明白?——咱去徐老奎家玩这个……”周庆奋做了一个“打牌”的动作。
“不就是打牌吗?至于要守口如瓶?”王二狗不以为然的说。
“咱玩的不是平时的那种打牌,是……”周庆奋又做了一个甩票子的动作,王二狗立刻两眼放光:“真的?”
“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两个人急切的往徐老奎家里走,唯恐去晚了没了他们的位置。
他俩去的刚刚好,徐老奎的家里只有两个人,他们喝着茶,说着不着边际的话。
“哥俩,咱们开始呗……”
“开始呗……”于是四个人开始了玩牌。他们玩的不是游戏,而是赌钱。
王二狗的兜里只带了几块钱,可没想到,几把牌下来,他竟然赢了几十块!王二狗兴奋的脸发红,一开始的拘谨也跑的无影无踪了。
他们从晚上六点一直玩到凌晨四点,在散场的时候王二狗清点了自己跟前的票子——我操!一个晚上他竟然足足赢了二百六十六块钱!这比干活来钱可快多了!
王二狗回到家倒头就睡,他老婆还没起床,被他的动静吓了一跳。
“你个死狗!一晚上干嘛去了!”他老婆翻了个身又睡了。
王二狗从此爱上了这个赚钱的“职业”。
不过奇怪的是,第一次他赢了个“盆满钵满”,后来也有赢得时候,但是输多赢少,他把家里的钱偷出来输光了,又偷着卖了家里的粮食,把盛粮食的缸里装满了沙子,再在沙子上面铺上一层粮食。
卖粮食的钱也输光了,王二狗又把家里的独轮车,农具都以“别人借去了”为由卖了,虽然没卖几个钱,但好歹也是钱,王二狗拿着钱就往徐老奎家里钻。
钱又输没了,王二狗开始跟一起玩牌的借,借了这个的再借那个的,借了一大圈,最后没人愿意借给他了。
“哥几个,我实在是没钱了——”
“没钱了?没钱可咋玩啊……”周庆奋眼珠子转的飞快,其他几个人心领神会,也一块煽风点火。
王二狗被逼得受不了了,他猛的大喝一声:“大不了我把我老婆押上!”
“你老婆?你老婆能愿意?”
“愿不愿意她说了不算!。咱们继续,我就不信我会一直这么背!”
一个晚上,王二狗把他老婆分别“输给了”他们三个人,最多的是五十次,最少的是二十五次。
王二狗没敢回家,他也没法回家,那三个人,尤其是周庆奋早就摩拳擦掌的去了他家,这个时候恐怕他们正在床上那啥的吧?
去他娘的!反正老婆也不是什么正经人,多几个人骑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王二狗自己安慰着自己,他在街上晃荡着,不知道该去哪里。
王二狗的老婆已经不是“青春美少女”,那几个人玩了几次便觉得没什么意思了。王二狗回到家里想跟老婆说话,他老婆正在收拾东西。
“你收拾东西干嘛?”
“你还有脸问我?我是件东西吗?我还真没想到你能把我输给人家!——你的账我已经用我的身体替你还了,我们的夫妻情分也到头了……”
“什么?!你说什么?——你敢走!你要是离开这个家我就砸断你的腿!”
“你就是砸死我我也不在这个家里待了!”
“好!好!——你走了就永远别回来!”
“我还回来?!王二狗,你太自作多情了!”
老婆走了,王二狗干脆住进了徐老奎家。他不分白天黑夜的玩,卖了屋里仅剩的几件破家具,不够输,就把房子也卖了。房子是大件,值得钱多,王二狗的兜里有钱了,人有了钱心里就有底,心里有底底气就足,底气足说话就声音大,可惜这种底气维持不了几天就泄了,王二狗又输的底掉,身无一文了。
王二狗彻底变成了一个街头混混。他的父母早亡,也没有兄弟姐妹,他的事情没人关心,人们只会在他背后指指点点,说着各种惋惜的话,可惜王二狗一门心思的想“赚钱”,什么话也听不进去了。
周庆奋按照徐老奎的“指示”把王二狗搞成了“下三滥”,他家的房子明面上是让周庆奋买了,其实真正的买家是徐老奎。王二狗家的院子位于长兴村的中央,西邻村子最宽最长的路,南边是横贯村子的东西路,是长兴村最适合做买卖的房子。徐老奎一直想拥有这个院子,但是那是王二狗的唯一住所,他不可能轻易地卖掉。所以,想要让王二狗卖掉房子的办法只能是逼着他走投无路,现在,王二狗不仅没了路,他连老婆孩子都没了!
有了王二狗的院子,徐老奎把临街的西屋扒了个门,让他的哑巴儿子中的老二开了一家磨面磨玉米糊子的买卖。
农村人吃面不像城里人去商店里买,他们都是把麦子用水洗干净了,晾干,装进袋子送到磨面坊,稍等一会,白面和麸子就分别装进了两个口袋。原来在队里的时候人们都是把麦子送到大队的磨面坊,不收钱,年底一块算账。
虽然新的粮食还没下来,人们家里还多少有点,所以徐老奎儿子的买卖还凑合。
“别着急!等明年下来新粮食,咱的磨面坊就会红火起来的!”看到儿子垂头丧气,徐老奎专门做了几个菜“鼓励”儿子,儿子虽然不会说话,但心里明白,他使劲点头,表达着自己的“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