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赵苏御测试完,身后二人也纷纷展示出了凝气一阶的力量,那个师兄已经震惊的不能在震惊了。
他倒吸一口凉气,晃了晃脑袋,说了句“跟我来吧。”
便在前面引路,不去看身后这仨变态。慢慢的四人走到了北峰中部。
因为之前上来换食物都是走到偏道,而今天走的则是主路。
三人东望望西看看,随着那人进入了一个庞大的阁楼,阁楼的牌匾上写着“北峰外门弟子大堂”。
外门弟子大堂内,那个杂役管理领着三人找到了一个白衣白须的老头,那个师兄感觉拱手弯腰,赵苏御见此也学着行礼,身后那两个没心没肺的只是傻站着,什么也没做。
老头呵呵一笑,大袖一挥,让他们不必行礼。
“六儿,什么事,莫非是你身后几位小兄弟要升外门弟子?”那老头抚着胡须问道。
“是的,执法大人,而且我身后这几位师弟都仅仅修炼了五个月。”
“此话当真!”那老头激动的颤抖起来。
“他们是我亲眼看着进紫云山的,千真万确!”
“好,好,好!”老头脸上浮现出一抹异样的潮红,眼神仿佛要放出精光。
执法又让赵苏御三人测了一边走了一下流程,然后大手一挥,三人面前纷纷多了两套浅蓝色道袍,一个令牌加上一个小布袋,上面画着太极两仪的图案。
“从今天起,你们便是紫云山的外门弟子了,隶属北峰。外门弟子可以独自在整个山峰中部开辟洞房,找到好地方将灵气注入此令牌,再将它扔出,便可以崩出一个小洞府,此物还含有一个小型隐阵,相当于障眼法,可以将你们的洞府隐于山体。”
老头缓缓说来,“这是储物袋,可以容下八升之物,跟我走我带你们去藏宝间拿法宝。”
老头指了指左边的一个不起眼的小门,领着赵苏御三人走去,那个小六儿也回到了杂役处。
执法推开小门,门内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摆着数不胜数的格子,每个方格内都摆放着或剑,或印,或奇形怪状的物品。
“这里是藏宝间,唯有立下功劳的弟子才有资格来挑选法宝,每个杂役弟子今日外门时也可以选一件,好好选,下次来这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赵苏御眼花缭乱的望着这琳琅满目的法宝,先是囫囵吞枣的大概扫视了一圈,他注意到了几个朴素的,平平无奇的法宝。
赵苏御很想选他们啊,毕竟那些玄幻主角不都是随便选了一个不起眼的物品,却是移山搬海之物。
可我们常常自命不凡的赵苏御却犹豫了,虽然心里想的挺好,但真到了这时候,你愿意放弃金光闪闪的法宝选那些小破烂吗?
最终,赵苏御还是抵不住诱惑,选了一把宝剑。
这剑有金色剑柄,上面雕刻着难懂的符文,剑托为翅膀状,剑身修长,印着出一只乌黑色怪鸟,怪鸟周围隐隐显现出金红色。
“好眼力,这剑名金乌剑,传闻铸剑时滴上了一滴金乌翅膀上的血液,属火,是杀伤利器。只是这位师侄,你确定要选这么一柄法宝吗?”
前一句话是对赵苏御说的,后一句则是对孙听澈说的。
赵苏御回头看了看,只见孙听澈拿着一个古朴无比,黑不溜秋的六边形方印。(赵苏御:阿耶,我怎么感觉剧本拿错了?)
“是的,执法大人,我不知为何,这方印莫名对我有很大的吸引了,我不拿它,仿佛犯了大错一般。”孙听澈正色回答。
“罢了罢了,由你吧。小姑娘你拿的是避水珠,看起来不错,但华而不实,很多外门弟子都被它的外貌骗过,它的用处只有可以在水下呼吸,但当修为高了以后,便可以用灵气隔开水,所以此物不过是百无一用之物。”
何奈一大眼睛眨了眨,汇聚了一汪水,表情失落。
赵苏御赶紧捏了捏她的小脸,哄了哄她。
“好了,将自己的血液滴在法宝上,解开封印,认主。”
原来法宝都是上了封印的,不过也是,不上封印凭赵苏御的修为,还不一定能压制住这爆裂的金乌剑呢。
赵苏御和孙听澈不犹豫,纷纷滴血,让手中的法宝有了归属。
何奈一看了看自己的手指和避水珠,闭紧了眼,死死咬牙,让赵苏御为她划开手指。
即使是早已心里准备,但大滴大滴的泪珠还是成串的滑下。
何奈一虽然是穷苦人家,但穷苦全都是那个何妈妈受的,她也算娇生惯养长大的了。
“走吧,奈一,听澈,我们如今也算正式踏上仙途了,先找一个隐秘的地方把衣服换上吧。”
三人找了一个小树林,靠树隔开换上了衣服。
赵苏御十三岁了,生得一双迷人的桃花眼,红色的瞳孔尽显风流,鼻子挺巧,小嘴红润,皮肤白皙,棱角分明。
身高大概一米六八左右,也算高挑,再身着浅蓝色的道袍,头戴太极的头冠,学着前世的那些古装剧引下两缕发丝。
腰间赵铭的佩剑早已收入储物袋,换上了那柄金乌剑插在腰间。如此外貌不知要迷倒多少无知少女。
赵苏御没有干什么偷窥的事,毕竟以后有他看的,现在看要是暴露了就会给何奈一留下不好印象。
何奈一换好衣物,虽刚十余有一,有些地方还未发育,但萝莉自有萝莉好,前世也算萝莉控的赵苏御暗自“桀桀”笑了笑。
情窦初开的何奈一见到眼前这个比自己还有好看的男生,小脸莫名微红。
三人各自选了一处地方开辟了洞府,这回何奈一没有跟赵苏御住一块,赵苏御对于修仙这事还是秉持着“女人只会影响我拔剑的速度”的原则,再加上还想找些其他漂亮妹妹。
三人洞府隔得不近不远,方便照应。
孙听澈选了那日王月琴嘘嘘的那个地方。
正所谓“昔日有佳人在此放水,今而黄尿已干,佳人不在,孙者心却在此处安。”——赵某人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