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石灰武圣

番外 刘太平第N世 1,薪火相传!

石灰武圣 虚伪的红酒 1456 2022-01-22 23:12:49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这是五代李后主的词,《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意境最是美妙动人,刘太平尤其喜欢后半阙的部分。

  这是一种十分私隐的体验。

  虽然说和千百年的这位本家的人生经历完全不一样,也不可能一样。

  但心绪大抵是一样的了。

  刘太平是个八零后。

  来自黔州十万大山里的一个小山坡坡上。

  穷乡僻壤。

  说的就是这样的地方了。

  家里兄弟姐妹众多,有三个姐姐,四个哥哥,他是最小的,满崽享后福,这才有了走出十万大山求学念书,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在刘太平心里,这一路走来,他其实是不觉得苦的。

  也不觉得累。

  记忆中,上小学时那永远也交不齐的学费,而就算是这部分,也还是暂时先挪用出来的,后面还要用编了的凉席到湘南那边去卖了来补这一份子的亏空。

  上初中时好了很多了,姐姐哥哥们陆陆续续的出去打工了,有了工资,就写信寄回来了,刘太平也就再也没有为学费忧愁过了,那时候他可开心了,早上天没亮炒个饭吃了就高高兴兴的上学读书去了。

  从长岭村,到太平镇,有十三里路,寒来暑往,就这样走读了三年,在这三年里,一直都是早上天没亮吃个炒饭,然后要到天快黑了才回到家里吃上第二顿,也许就是因为这种不规律又没有营养的饮食,刘太平一直到高中之前都不怎么长个儿。

  到了上高中时候,因为离松江县城实在太远了,好几十里山路,走读是不可能走读的了,只能住校,一个星期回家一次,星期五下午回家,星期天下午用小小的那种蛇皮口袋提着一小袋大米返校,因为学校食堂里可以蒸饭,这样可以省很多,蒸一饭盒只要两毛钱,大头就只有打菜的时候的菜钱了。

  虽然以后面的眼光来看,那时候吃的真的是连猪食都比不了,但是……这对于那时候的刘太平来说,有一说一,真的算得上是很调匀的生活了。

  刘太平的身高也是在那个时候疯窜出来的。

  而随着身体生长的,是脑海中那强烈的自我意识。

  它猛烈而又情不知所起的觉醒了。

  那个时候,随着姐姐哥哥们陆续的成家立业,有了各自的家庭……也不是背后说有的姐姐哥哥们的坏话吧……人有百百种,是复杂的,对于刘太平的学业方面的支持,他们的想法确实是不一样的,有的姐姐哥哥会大方很多,有的姐姐哥哥会小气一些了。

  不可能一碗水端平的了。

  于是就有矛盾。

  不患寡而患不均。

  刘太平不想表面虚伪的说什么也能理解之类的话,那时候正年少气盛,他理解个屁啊!

  现实就是这样了。

  尤其是到刘太平高考的时候,就完全体现出来了。

  因为考得不好嘛,上不了清北。

  这就有人出来劝了,说是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初中一毕业就上工地去学木工呢,三年下来早就是大师傅了。

  也有人说,考个老师吧,老师稳,然后还叹气说家里的池塘太小了,呵呵,可之前给你机会你也不中用啊,你既然不能自己鲤鱼跃龙门,那家里也确实养不下你这种大鱼了。

  家里面甚至因此大吵了一架。

  结果就是,姐姐哥哥们,虽然有的出钱了,有的没出……

  但刘太平,终是得以去魔都求学了。

  直到现在刘太平都还记得在去魔都求学之前的那个夜晚,阿爸一句话都没说,在火坑边紧着烟杆抽了一宿的草烟,阿妈提前给他煮了二十多个自家那只老母鸡生的蛋……

  微雨,清晨三点半,阿妈送他送到了村前的小河边,一边把用破布扎成浇了废机油的火把递给他,一边随意得像在自家后院薅了一把子韭菜似的对他说道:

  “牧啊,阿爸阿妈老了,已经是长到顶的大树了。

  就快要枯了。

  庇护不了你了。

  以后只能靠你自己个人了。

  你以后要勇敢一点哈,不要像小时候那样怕天黑怕打雷爱哭了,阿妈早上慢点还要去田梗边割猪草,就送你到这儿了,不送你过河了,以后的路就靠你自己走了。

  拿好火把去吧。

  不要怕,天是会越走越亮的。

  去吧。”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