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道君观
“六,快起来吃饭,一会妈还要去烟雨楼还愿呢。”
“烟雨楼?”
刘小六一边快速的做完今天任务,三百个俯卧撑,一边咕哝了一句。
上一世刘小六,还真没有听说过烟雨楼,也许因为上一世只在丈母家住了三天就走的缘故吧。
这一世因为知道了,家里今年就会拆迁,摇身一变,打工人进化出租房大佬了,没有了那种紧迫感。
前世可是害怕丢了工作,毕竟出国上大学花了家里很多的钱,自己又没有学到什么有用的知识,仅仅是混了一个文凭,度了一层金而已。
整个毛纺厂的造纸毛毯,产品预约都到了2003年了,不要说他这种厂里的小外贸业务员,就是业务处长,也是天天在厂里混日子拿工资。
谁会想到一个污染环境治理,全国各地的大小造纸厂,倒闭了百分之八九十。
零一年,连合同还有两年才能做完的毛纺厂,就被宣布破产了。
刘小六前世想破了脑袋,就没有想明白什么原因。
一个厂子,产品卖不出去,挤压仓库形成资金周转不开,银行卡贷款,倒闭了,还说的过去。
可是钱都给到2003年了啊。
两世了,刘小六还是想不明白,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
毕竟上学没好好学习,光顾着看武侠小说了,别人出国留学都是去学习用的技能了。
刘小六出国,就为了看曰本土特产节目去了………。
当然了,漫画,动画片,和各种科幻电影,电视剧也是学习的主要内容,至于生存技能?
拿个碗,上街当老板,算不算?
也不能说刘小六,彻底就是一个废物,最起码三国语言都到了六级以上,几十个国家当老板都没问题。
就是刘小六这人多少还要个脸,让他去当老板,也摸不下面子啊。
再说了,只要给麻麻低个头,眼角摸一点风油精,给个百儿八十的还是没有问题的。
…………………
“妈,一会我和芳芳和你去那啥烟雨楼看看行不?”
王桂花一愣,看了看老实巴交的九女婿。
这家伙来了十三天了,要不在家里和闺女在屋里整天不出来,要不就是一个人在院子里,看着不知道哪里出神。
那么多兄弟姐妹,也没见和谁多亲近,十三天了,叫自己妈都是有数的。
“行,有啥不行的,多出外走走,多看看人,老在家里别憋出病来”
…………………
“妈,芳芳那个烟雨楼,到底还有多远啊”
刘小六骑着人力三轮车,带着司马芳芳和王桂花都快骑一个小时了,路过三个小山村,还不到。
“六,要不我带你和咱妈,你是不是累了”
刘小六听到媳妇在和他说话,感觉感觉双腿,在脚蹬子上站了起来,又坐下,感觉自己还能骑二百里地。
“没事,妈,芳芳,我不累,就是看过了三和村子了,也没有见一个寺庙和道观的。”
“小六,让妈和芳芳下来,前边有一个十几里的山路,都是上坡不好走”
“六,停下来,我帮你推着”
刘小六到了山跟前的小柏油路,感觉了一下,感觉不怎么废力气。
“没事,没事,等一会我骑不动了,你们再下来”
…………………
拐了十几个山弯弯,就看到一个不大的小村庄,离村子不远就是一个不大小道观。
自行车,摩托车,三蹦子都有好几个,倒是没有汽车。
“桂花,这是,这是小九女婿,个子真高,有一米九吧?”
“十三婶,刘小六才一米八七,哪里有一米九”
刘小六找了一个空位置,把三轮停好,用链子锁锁好,才走了过来:
“十三婶好,我是司马芳芳的女婿,我叫刘小六,有空了去海城到我家里坐坐,我和芳芳给您做好吃的,我们家也是农村,不过离海边近,海鲜可便宜。”
“行,要是去海城了,一定去看你们俩,呵呵,我和你麻麻去值工了,你和芳芳转转,上午了去火红房吃饭啊”
两个老太太刚进观里,司马芳芳就麻溜的上了刘小六的背。
“六,累不累,要不我们去里面歇会”
刘小六皱了皱眉,心说,累不累都让你说了,也没见你自己走路。
不过司马芳芳,这一米七三,不到一百斤的小身板,刘小六背着和空着手区别不大。
“没事,你又不重,咱们去里面看看,对了芳芳,你来过这个没有?”
“六,我可不迷信,我从来不烧香,不磕头,除了大年三十给咱妈,和长辈们要压岁钱,呵呵呵”
“对了,六,我都攒快七百快了,到海城了,我给你买一辆大二八永久车,你就别开咱妈的拉达车了,呼啦呼啦的”
“行,都听你的,我们回去了,我们在我们厂附近买一套房子,我就不每天开车上下班了,天天骑车带你上下班”
“六,我可不会做饭啊,从小我妈用擀面杖打我,我都没学会,星期六星期天厂里食堂不开门,我都是吃的方便面,这你可也知道啊”
刘小六也是心里一苦,心说,后世结婚快三十年了,那一天不是做成给你端床边,等有了俩孩,我给你们三端床边,那一天你做过饭了。
熬个小米粥,你能把汤於出来,再把锅底熬掉一个窟窿。
再埋怨,也是自己愿意,刘小六也没有啥怨言,抬头一看:
“道君观”
“道君观,芳,不是应该叫老君观吗?”
“我哪知道,我又没来过,咱妈来一趟,神神秘秘的,也不和我说”
“六,低头,我差点就碰着门框了”
“放心,还没到了,到了我就蹲下来走”
说的有点夸张,刘小六弯下腰,就轻松的过来了,长长的门洞,两边的画壁上估计是神话传说,刘小六和司马芳芳也欣赏不来,走了过去。
“哇,这么小的院子啊,人都去哪里了”
过了门洞,正前边有一个两扇的大木头们,估计有五六米高,虚掩着。
左边是一个二三十平的小院子,整理的干干净净,整个前院就是一个近五六米的门洞建筑。
刘小六和司马芳芳,对古建一窍不通,转了两圈就向大门走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