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天启明末

第四十四章 视察灾民

天启明末 我真是小明啊 2219 2021-05-06 23:03:10

  朱佑孝急着退朝不是冲张嫣去的,张嫣最近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事。没空打理他,他是要准备去大明的京城转转去的。

  来大明都月余天了,不把大明京师好好看看实在说不过去。当然,除了那颗考古的心,他今天还有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张彝宪搞的福彩收容灾民的情况。

  朱佑孝难得换了身富家公子的衣裳,头顶带着太祖亲自设计的瓜皮帽。看起来倒也真是玉树临风,别有一番潇洒滋味。跟在朱佑孝身边的张彝宪是一个劲的拍马屁,高时明虽然不耻这些事,但他久伴皇帝身边,人情尸骨自然清楚。便也跟着张彝宪说了几句漂亮话。

  对于二人的恭维,朱佑孝丝毫没听进去。他今天微服私访的目的,可不是来玩的。

  朱佑孝看着西城遍布各个角落的乞丐,忍不住一阵感慨。这天子脚下都这么多乞丐,陕西那种重灾区也不知闹成啥样了。

  “朕常常听百官上书民不聊生,民生竟然以多见至如此地步?”朱佑孝将手中扇子核实看着乞丐们感叹的。

  一旁的张彝宪连忙解释道:“皇上,毕竟是京畿,每日总有寺庙里的和尚、善人施舍救济,总比外地吃不上饭甚至一子而食要好太多了。”

  听着张彝宪的解释,朱佑孝摇摇头不忍心再看下去了。饿死人对他来说都是太过遥远的传说,更不要提惨绝人寰的易子而食了。

  “朕命尔建的慈善堂呢?”朱佑孝盯着张彝宪问道。

  或者连忙躬身朝西边指了指:“皇上,奴婢按照您的吩咐,在城西羊毛胡同拾掇了几间宅院。那些娃娃都在那了。”

  朱佑孝满意的点点头,这个张彝宪虽然跋扈了些。但办事效率还是挺高的。

  “皇上羊毛胡同离这还有几里地,奴婢准备了马车要不咱们乘马车前去吧。”张彝宪一脸媚笑问道。

  犹豫片刻,朱佑孝拒绝了张彝宪的提议。他来到大明都一个多月了,这还是头一次出宫呢。这明朝的北京城对他来说还是新奇的很呢。

  张彝宪无奈,只得陪着朱佑孝这位爷一路西行。三人都不是舞刀弄棒的人,几里地便把几人走的大汗淋漓气喘吁吁。

  好在,慈善堂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就在面前。朱佑孝迫不及待的推开了四合院门,守门的仆人正要阻拦。看到朱佑孝身后的张彝宪一个劲滴颜色,连忙退到一边。

  瞬间,孩子的吵闹声便传了进来。张彝宪连忙呵斥一番,小孩们当时紧张的望着朱佑孝几人。看得出来,张彝宪领会了自己的心思。这些孩子面色红润,身上的衣服虽然朴素,但都洗漱的干干净净。孩子们的眼睛是亮堂的,全然没有大街上那些乞丐的木然神色。

  朱佑孝不说话,脸上却露出满意的笑容。他在宅院里转了一圈,将孩子们睡觉吃住的地方都看了个遍。才叫来几个小姑娘问起话来。

  和几个孩子聊了几句,朱佑孝脸上却又泛起丝丝疑云。

  “此地是何人管辖?合不来见朕?”朱佑孝皱着眉头,一脸的严肃。

  张彝宪想了想回道:“皇上您忘了?奴婢月前就上了奏折向您请示慈善堂何人掌管,本派了一个御马监督少监前来管事,只是只是眼下却不知人去了何处。”

  “几位爷,慈善堂的几位管事都在后院忙活呢!”看门人听了几人的对话,插画道。

  朱佑孝便又急匆匆往后院赶去,只见远处荒废的土地上几个身影在忙碌着。

  “徐之源,还不快来拜见皇上!”张彝宪从远处的人群喊道。

  听到张彝宪的喊话,那个名叫徐之源的少监回身看了人群一眼。才急匆匆带着几人来到朱佑孝面前跪下磕头。

  “尔便是徐之源?”朱佑孝好奇的打量着跪在地上的少监。

  徐之源不敢怠慢忙紧张的回道:“是奴婢”

  “起来去大堂回话!”朱佑孝想着心事随口道。

  徐之源便带着朱佑孝等人来到了大堂,朱佑孝坐在上手先是夸赞了徐志远几句。随后便问到:“这些孩子都是孤儿吗?怎么没人给教书识字呢?”

  一听朱佑孝的问话,徐之言顿时抬起苦瓜脸:“回皇上,这慈善堂原本只收孤儿的。但许多蓝鲸是逃难的灾民听说这里只收孩子后,便将自己的孩子交到奴婢手上。奴婢不忍心看这些孩子饿死,便擅自将孩子们收下了请皇上恕罪。”

  说着她便跪在了地上向朱佑孝磕头,朱佑孝拜拜手示意后者起来。

  “那为何不给这些孩子们教书授业呢?”

  提到这个问题,徐之源长叹口气:“不是奴婢不想,实在是孩子们吃穿用住都要花费不少银子。那些读书人向来看不起俺们这些阉人,偌大的京师竟然无人请不来一个读书人。”

  提了这番回话,朱佑孝心下了然。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太史公当真是一语道破了这个世界的底层逻辑,没有利益谁会做这些事儿呢。

  “此事朕知道了,对于这些孩子们朕只有一个要求。不论男女,都要有书读。要教化王道,让他们知道是谁给了他们活命的机会。要让他们明白谁是他们的恩人,记下了吗?”朱佑孝在太监面前并没有掩饰自己的小心思。

  搞这个慈善堂既是他的善举,当然也有他的别有用心。用卖彩票的钱来搞慈善堂既可以为彩票洗白,他也也存着将这些孩子们教化成黄氏的死忠。

  如此一来,不用扰民征召民女入宫,安全还很有保障。而只要慈善堂越搞越大,必定会有人中举进入师徒。他们居然吃了自己的粮食,在朝堂上自然要死忠于自己。

  这般苦心经营十几年之后,朝堂上的格局将会由此打破。他也将会拥有除了太监以外更加忠诚于自己的事例。

  这才是他苦心孤诣银剑慈善堂的目的,同时他还想到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明朝的皇帝们总是这样或那样的奇葩,这是缺乏正确教育的缘故。

  这个慈善堂将会他将会成为他改革教育的试验田,在这里他的孩子后代也将会接受现代化的新式教育成长为合格的接班人。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