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后,有了生活的底气,此时陈平有个前卫大胆的想法,这想法对小县城人的思维简直不可思议,想把女儿送去BJ读书。
原本把9岁的女儿送去怀市读书,亲朋好友都无法理解,觉得她某些方面“太狠”了,许多9岁的孩子,还在母亲怀里撒娇,哪能出去自立生活?
可陈平也是9岁再没有撒娇的机会,大伯妈一死,她面对的生活不知比女儿苦多少倍,许多的苦,女儿都不曾体会过。她因没好好读书,那种做活路的劳力之苦,不想女儿再承受。
要女儿做个有文化有思想的人,以免遭受日晒雨淋和让人看不起的日子,女儿的奋斗,应该是在避风挡雨的室内工作。
正因为遭受过日晒雨淋,没人疼,没人爱的彻肤之苦,她才严厉要求女儿要开启另一种人生。
而现在她完全有能力那样做了,头脑里完全是一幅女儿站在宏大绚丽舞台上引吭高歌,周围是鲜花和掌声的画面。
当然,她知道,要女儿走的这棵路,同样充满摸不着的,刺不出血的“荆棘”,但从整个人生来讲,苦过累过,女儿将会是感激她的,人生一定比她绚烂多姿。
由于小艺的学籍不在湖南,到初三,必须回原籍读书,迎接中考,把她送到州学院附中读书,她很争气。
以前读的邻省学校,跟自己家乡的教育有很多不同之处,两省的文化教育还是有很大差别,就是考大学,邻省的竞争就要强得多。
回到家乡学习,感觉没那么累,她也没掉以轻心,还是认真学习,顺利考上全州重点中学,州一中。
这所中学,在全省算得上好学校,北大清华名校考起的也有一些。
而此时,陈平还是不想让女儿在这学校读书。
把女儿送BJ读私立高中,跟老公商量后,老公说:“既然你都想那么做了,我能阻拦你吗?”
在女儿的教育上,老公确实没管多少,但她要怎样做,他是管不了的,最后都是尊同她的意愿,反正女儿从来也没对妈妈的安排露出反感过,再说女儿学习很争气,以目前来看,在他和陈平的几个侄儿侄女中,女儿学习是最不让人操心的,如今还成别人家孩子的榜样,走到哪,人们都是夸赞她。
但人们说,陈平有钱还有胆,让一个小县城的普通人家,用钱堆着让儿女读好的学校,县城确实还没有那样做的人。
女儿身材高挑,气质出众,才华横溢,如今他对老婆的做法,无可指责。
老公同意后,还得跟女儿沟通,刚说完,女儿就开心答应,愿意去BJ。
于是夫妻二人,就开始打听BJ哪些学校好,毕竟是首都,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好学校之多,让人眼花缭乱,但真正适合女儿读的,也得仔细找。
女儿走文艺方向无疑,那就从文艺方面考虑。经友人介绍,他们找了几间学校,但真实情况如何?还是得去实地考察一番。
于是杨正毅休了年假,带着老婆孩子去BJ。对朋友们介绍的学校做了认真细致的考察。
最后决定在一家比较出名的封闭式管理的学校就读,他们参观了学校,各方面都不错,而且对学生管理相当严格负责。这个学校主要培养文艺学生,除了文化课以外,着重对影视、舞蹈、歌唱演员的培养,还聘请一些知名的文艺明星和大学老师来上课。
女儿的主攻方向是民族音乐歌唱,于是就决定在这学校就读,当然每年的学费不菲,陈平想,无非就是自己累一些罢了。
当即给女儿办了入学手续,回来打点行装,女儿又走上新的征程。虽然那里很遥远,如果有事,只能自己面对解决,不过妈妈是绝对相信她的独立生活能力的。
小艺在这学校,感觉在首都读书的同学又不一样,许多人都努力着,她就更有学习的目标了。妈妈对她期望很高,也不负期望。当年第一次来BJ参加比赛,小小年纪,就迷上了这个城市。
她此时的目标是要考音乐学院了。
陈平人是回来了,但心却丢在了BJ,何曾不牵挂,女儿出落得亭亭玉立,貌美如花,天生一副好嗓子和演员的容貌,彷如老天赏饭吃的生长。
一晃,小艺读高三了,今年是关键的一年,不能大意,让女儿在BJ租了房子,她要去BJ照顾女儿,此时有经济能力,无需住得偏远或住地下室。在学校附近租一室一居,这类房子,价格也不低,宁愿自己苦,也不让女儿吃苦的。
何况是租间好房子让女儿安静学习呢。陈平一有空就往BJ跑,做饭收拾屋子,加强小艺的营养。每个月两地跑,其实很累,但她也不觉累,女儿每天学习到深夜,也很苦。
过完春节几天,母女俩一起回BJ,陈平工作都不管了,跟兄弟请假,要去BJ服伺女儿,女儿一边学文化课,一边去辅导老师家上一对一的音乐课,课时费涨到每小时600元。还要去一些大学参加专业考试,她都陪着女儿去考或面试,每天忙得团团转。
只是这时,陈平的三爸得病了,还是肺癌晚期,病好几年,以前没引起注意,拖到今年过完年,才发觉很恼火,必须住院治疗。
陈军见老爸越来越不行,二月底给大姐打电话,问她好久回来,老爸要去住院,但父亲不肯请护工,不是舍不得钱,他要儿女们陪在身边,因为他感觉非常不好,很难受了。
几兄妹觉得陈平的时间最自由,三爸也只觉得大女儿最能把他照顾好,她不回来,他就不去住院。
三月一号,陈军再次给大姐打电话,说老爸快不行了,非住院不可。陈平两头为难,都是至亲挚爱,纠结死了,但还是以女儿为重,她告诉弟弟,等3月4号,女儿参加完专业考试,她5号就回来。
陈军先把老爸送到州医院住院,陈平6号去到医院看护三爸。
这时三爸已骨瘦如柴,脸色蜡黄,病入膏肓。走路都气喘吁吁,咳嗽不止。
全家焦急,没想到一向感觉身体好的父亲,突然病倒,而且一病就是致命的病。
儿女们想到父亲一生辛苦坎坷,家里日子才刚好几年,他就病了,一辈子可没享到啥福,是父亲辛苦工作,才没让他们在那艰难岁月冷着饿着,此时要是能换肺,一家都愿拿钱给他换。
州医院的医生下了无药可救的死亡结论,叫家里人多陪陪老人家,就是三两月的活法。
几兄妹听了医生的结论傻眼了,还是不愿相信这结果,又把老爸送省城的大医院,那医院的一位主任医生是冯老师的初中同学,他问了治疗朽朽的主治医生,人家也说没救了,他只好把这结论告诉老同学。
一家人实在不死心,还是不想让他出院,住了半个月,朽朽感觉自己时日不多,不想死在外乡,吵着要回家。
没办法,把他拉回县城医院,小艺也回到县城,准备参加高考,她只能回县城参加文化考试,于是进了县城一中高三班学习,每天在学校上晚自习到10点。
陈平真是一辈子劳碌命。早上给女儿做早餐吃,开车送她去学校,顺便给父亲送早餐,在医院陪父亲一会儿,再去店里看看,中午11点回家做中饭,饭菜是拿保温盒装好,送到学校,女儿吃完中饭,接着看书。
老爸的中饭是哥哥和大嫂送,晚饭是大家轮流送。
陈平给女儿送晚饭到学校,女儿吃完,拿上空饭盒然后去医院陪爸爸,医院跟学校挨一起的,等女儿10点下晚自习再去接她回家,老公是从来不接送女儿的。
然而这天,当女儿坐上老妈的车,车子滑行,打不起火,刹车失灵,而前面就是一百多米长的大陡坡,一群下晚自习的学生正走在这段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