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艺自打上大学后,对自己没松懈,在大学,仍然督促自己好好学习,有时感觉很累也很疲惫。
每当这时,妈妈那辛苦劳作的身影,期盼的眼神又在面前晃动,妈妈的苦总是自己前进的动力。
许是她的刻苦学习精神,让老师感动,学这专业,为的就是某一天能上大舞台去表演,最终目标,成为人们喜爱的艺术家。
人活这世界,总有一部分人讲究生活品质,这生活品质总要和艺术沾边,尤其当电影电视的出现,艺术普及得满大街都是。
艺术跟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除非你当野人,在深山老林里,可能才跟艺术没半毛钱关系。正因为如此,好多人趋之若鹜。
当著名或出名的艺术家,也不是那么容易。过程之艰辛,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往往这类人,除有些天赋外,还要苦练技能。正因为有特别艰辛的付出,才有金钱名利上的收获。
金钱名利是鼓舞家长和孩子的最根本动力。社会有需求,就有这类产能。
歌舞艺术在古老的封建社会出现,那时它是皇帝老儿和士大夫阶层享受的,现如今全民都能享受得到艺术的乐趣。而现在艺术多是跟名利场挂钩的。
小艺的音域宽广,歌声嘹亮,专功民族音乐,而她又是侗族,侗族大歌,无伴奏多声部合唱享誉世界,小艺的家乡是侗族苗族聚集地,也是歌舞的世界。
到大三,在老师介绍下,她开始参加各种民间商演活动,有时也去做公益活动,比如“六、一”儿童节去BJ一回民小学给小朋友们唱歌,与小朋友们同乐。
商演活动,多少能挣些零花钱,又锻炼自己舞台经验和感受生活阅历。
2015年7月,她被选到央视参加一个综艺节目,节目主持人是著名的李咏,是一个唱歌知识问答的节目。
小艺穿着艳丽的,代表本民族--侗族服装,把一头秀发扎成高高的丸子头,丸子头被银饰做成的头花罩住,脖子上是银光闪闪的银项圈。小姑娘化了浓妆,非常美丽。
第一次上这么大的舞台,当然要把喜讯告诉妈妈,节目开始的那天,妈妈及家乡的亲朋好友们得知她上了央视后,那天大家就守在电视机旁,等到她上场时,陈平一下激动了,觉得这也是她收获的季节,也是她向往的一天。
于是拍了照,发了个朋友圈,写到:“女儿挣出场费了。”
小艺第一次上央视,而且是个比较火爆的节目,面对全国观众,多少还是有些小紧张,但在主持人的引导下,慢慢也适应这个舞台。
前几个环节,挣到1万元的音乐知识问答,当主持人说,如果她只要这1万元,可以不要答题,带着1万元离开舞台。如果还想挑战,进入下一个更难环节,如答对,奖励更高,如错,前面挣的1万也没了,并且要离开舞台。问她想不想继续尝试,她还是决定继续前行,还是想挑战自己,可她输了。
虽输犹荣,奖金得不得无所谓,关键自己一夜之间,在妈妈和亲朋好友眼里,是“明星”了。
某天,陈平把车停在路边,去办事,有个小交警来抄牌,陈平回来见了,只是把电话打给她在交警队的朋友,那朋友去问同事:“你们是哪个,把明星家妈妈的车抄牌了?”
在小县城,熟人熟事多,如果不是大的问题,象车停街边的问题,要罚款,只要认识交警队的人,都会把问题解决的,小县城熟人熟事好办事。
以陈平如今的地位,在小城没几个人不认识她的,也算小城的名人了。
她这个时候,早已不是那个胆小怕事的小姑娘了,已是有杀伐决断的人,有时犟到不管不顾,做事勇往直前,在小县城,可算呼风唤雨。
她现在最想的,就是女儿给她争气,在钱财上舍得给女儿花钱,但对女儿要求也非常严格。
虽然妈妈没断她的一切费用过,但在BJ这种地方生活没钱还是很难混,尤其搞文艺的人,离不开时尚,时尚一定离不开钱财。
有时看到周围一些男女同学出去活动,接许多商演,接商演难免要接触许多混乱复杂的人和事。
可妈妈一再给她灌输的是:正规商演,可以接,要是有些不好的接触和应酬,坚决不准她去,她的目的,就是好好读书和学习,挣钱的事由妈妈来做。
小艺常常也感到囊中羞涩,有时实在没钱了,打电话给妈妈欲言又止道:“妈妈......”
知女莫如母,每次只要女儿带些撒娇,又支支吾吾给她打电话,就知道女儿没钱用了。
接到女儿这种电话,会问:“怎么了?乖崽,钱又用完了?”
“嗯,需要支援。”女儿无奈撒娇道。
“我马上转钱给你。”
“谢谢妈妈!”女儿声音开心多了。
电话一挂,立马微信转给女儿,每次至少是千以上。
这个时候,陈平不是舍不得钱了,而是怕女儿没钱用,怕受社会的一些不好诱惑,而去挣些不干净钱,尤其女儿有才艺,又漂亮。
他们现在的家庭算官商家庭,尤其怕影响老公的职位,在这方面,她是常常跟女儿敲警钟的。他们是那种传统正规的家庭,也希望女儿走正规渠道赚钱。
女儿一直在象牙塔里,被她远程管制着。
这时陈平在微信里发朋友圈:“人一定要有这六样东西,扬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底的善良,融进血里的骨气,刻进命里的坚强,撒手花钱的勇气,坚持赚钱的毅力,享受生活,爱戴自己。”
这几句话,有些人生赢家的感觉,她才会有这番感慨,但其实有些句子也显现出矛盾,没有一个人能完全做到这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