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仙侠

万象仙师

第十二章 造反

万象仙师 应如故 2777 2021-05-10 01:11:04

  话音落罢,远处假山前,便有一位眉目间灵动十足的青衣小童,端着水盆,飞快凑上前,“少爷洗漱。”

  “嚯,小石头回来啦。”

  李祗微微一愣,看着那青衣小童,反应过来,笑骂道:“不是让你待在姜府等候嘛,怎的就跟回来了?”

  顺手捞出水盆中的锦帕,往脸上一抹,神清气爽的顺手将其丢回盆中,水珠飞溅。

  被称为小石头的青衣小童嘿嘿一笑,抹了一把脸上水珠,露出满口白牙,献媚道:“小石头离不开少爷,少爷去哪儿我就去哪儿,紧着少爷侍奉。”

  “你大爷的,肉麻的紧!”

  李祗抬起手臂,敲了一下小童脑瓜子,笑骂一声,旋即大手一挥,“走,随本少爷晨跑去。”

  “诶!”小石头放下手中水盆,双手在身上抹了抹,眉开眼笑的大声应道。

  这小童原名石梁,比李祗小两岁,六岁被卖入李府之中为仆,李祗偶然间发现这小子不似其余那些奴仆们,唯唯诺诺,眼神木纳,眼睛里透露着一股子机灵劲儿,便留在身边了。

  两人一块儿‘长大’,熟悉彼此的性格。

  当然,这仅仅是李祗表露出来的性情而已。

  青衣小童石梁接受能力极强,又是个眼观六路,善于思考的少年,对于心智成熟,处事老道的少爷,从来敬佩有佳,不曾有过一丝糊弄的心思。

  这也是李祗将其留在身边十多年,偶尔让其代劳,做一些不好被外人所知的事情的原因所在。

  两人沿着偌大李府小道,不紧不慢的跑着,少年石梁落后一小步,紧紧缀在自家少爷身后,恪守奴仆本分。

  李祗朝着身后看了一眼,随口问道:“这几日在姜府有没有看得上眼的丫鬟?有的话,本少爷就做主,许你一门亲事。”

  “啊这……没,没有……”

  石梁脸一红,脚步凌乱,险些将自个绊倒。

  李祗见状,晒然一笑,不再多言。

  情感一事,本就遵循着‘因缘际会’四个字,他可没有当那媒婆的癖好,纯属就是闲来无事,想要调笑一番眼前少年而已。

  主仆二人沿着郁郁葱葱地花道,绕着几栋宅子跑了两圈,期间遇见府中何处那些各自忙碌的丫鬟仆人,李祗皆会挥手打招呼。

  那些被打招呼的杂役仆从丫鬟婆子们,对此早已见惯不怪,停下手中活计,同自家少爷行礼,笑脸相迎,气氛倒是融洽热闹。

  正当此时,前厅突然传来一阵散乱。

  李祗见状,放缓步子,扭头看去。

  当奇怪之余,魁梧壮硕的金卫许诸,蓦然现身两人身前。

  面容沉寂,神色凝重的抱拳朝着李祗道:“主公,大公子……来信了。”

  ……

  长歌王朝在这中洲大陆,国柞延续三百余年,根基稳固。

  哪怕外敌环绕,无时无刻不在觊觎着中原富饶,却也难以攻破号称佣兵百万的长歌国门。

  尽管近十几年以来,朝堂之上乌烟瘴气,官治不力,党系纷争不休,无心理民纲。

  可有乾文庙内几位挂官职的书院山长镇压着,还算一致对外,不曾引起天下大乱。

  不过,长歌境内,九州之地,一些不良端倪,早已露出峥嵘。

  近些年来。

  元孝一年,至如今的元孝十八年,民间修仙之风热涌。

  贵为国教的道家子弟,纷纷持道牒下山,化身人间行走,四处游说人心向道,遂凡夫俗子长生愿梦。

  一些隐世不出的山上仙门高人,也不甘落寞,借着治病救人的借口,传道于市井之中,收取真传弟子。

  但凡稍微有些灵根,具备一丝修行天赋的稚童,这些修行之人,便会暗中争相抢夺。

  明着劝其父母,让其子山上修行,随吾证道修身蜕去肉体凡胎,食天地灵气。

  一时间,长歌遍地仙师,唾沫飞溅,行云布雨,搬山倒海,各显神通,劝人修道。

  长歌百姓自信且自负,又擅听人言。

  崇文尚武是骨子里流淌下来的血脉延续。毕竟长歌的前身,是那大湯王朝。

  横扫九州诸国,驱逐妖族入大荒的大湯。

  只因当初天理崩坏,社稷倾覆,国运溃散,千年王朝就此被气运加身,蛰伏多年的姬姓,承天之祐,取而代之了。

  凡夫俗子,自古以来便对未知充满敬畏。

  敬鬼神之莫测,羡仙灵之逍遥,自古以来,便是如此。

  除此之外,如若有机缘,能享天地之伟力,与天地同寿,对吃饱穿暖的长歌百姓而言,没人能经得住这般诱惑。

  更何况,在那些平日里见不到,存在于神话传说之中的仙师下山收徒,官家也未曾下旨不允,自然便从原本的心怀敬畏,半信半疑,变为人人趋之若鹜。

  变卖良田千顷,也要送自家子嗣上山修仙,期待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原本还算平和的江湖,因着此事,愈发显得混乱不堪。

  这世上,并非人人有良田千亩,万贯家财,身世显赫。

  那些家世一般的寻常人家子弟,也想要入仙家高人门下,不落人后。

  不甘短短百年寿元消耗殆尽,沦为一捧黄土被风吹散,该怎么办?

  自然是入那传言中,机缘茫茫多的江湖中去。

  一口长剑,一匹老马,就能行走江湖,捡漏机缘,一不小心就可能会被仙人相中的江湖。

  于是,长歌境内那座多年不曾出现鲜衣怒马,快意恩仇,被朝廷兵马镇压下去的江湖,彻底沸腾。

  ……

  在这其中,位于九州之一的邓州,斜塘渡口之中,仿若一个异类,域内百姓,仍旧遵循着古礼,生老病死,天命难违。

  凡夫俗子,仙师道人,泾渭分明。

  求仙访道,路途艰辛,于这些百姓而言,任重而道远,仍旧算得上遥不可及。

  民心稳固。

  位于九州之一的邓州,入海的淮水经由此州境域。

  庞大的水域,滋养着沿途百姓,富裕程度不亚于长安皇都。再加上有李家这座富可敌国的大靠山,不遗余力的带动周遭商途,方圆百里,十万百姓几乎家家有余粮……

  至少,十几年来,从不见到路边冻死骨的凄惨之事发生。

  类如昨日街道上见到的那桩无亲无故,只得卖身葬父母,牵扯人心之事,终归是少数。

  所以——

  图谋不轨、造反?!

  怎可如此这般诬陷斜塘李家?

  那昏君脑子里装的都是什么啊?…

  李祗恍惚中,收回纷乱的思绪,将手中只有寥寥数十言的书信,轻轻放在手边桌上,端起已经凉了的茶盏,喝了一口茶水,不动声色压下心头的积郁。

  然后面色平静的扭头,看了一眼旁边主位上坐着,脸色阴沉几乎拧出水来,眉头皱成川字的李财神爷。

  视线停留在方才哭过一场,眼眶红肿的母亲脸上,轻声劝道:“娘,您身子骨不好,不如先回房歇息吧。”

  李母似乎仍旧有些没回过神来,对素来宠溺的儿子的劝慰,恍若未闻。

  李祗心中叹息一声,有些不是滋味。

  他早就想过会有这么一天,只不过没想到会如此之快。

  镇守西北,握三十万兵符的红袍军神李长生,造反了。

  这是大哥差人送回来的信中传递出来的消息,。

  一个……荒谬绝伦的消息!

  父亲李斧戬沉着脸没说话,不过搁放在桌上的拳头,捏的咯吱作响。

  母亲张彩霞原本清丽柔和的眸子,此刻显得黯淡无神,膝盖上的双手攥在一起,死死揪着一方锦帕。

  李祗眼底闪过一丝心疼,旋即收敛神色,语气平稳道:“大哥如今既然无性命之忧,一切也就还来得及。”

  沉吟一下,想着该如何安抚父母,却被李财神爷满脸嘲讽,出声打断:

  “呵,造反?我儿长生行事一向光明磊落,心系天下,为镇守西北边境,同金玉游骑战场厮杀百场,那昏君竟说他造反?”

  “我儿年纪轻轻,为了大义而有家归不得,徒增不孝之名,可那满朝文武竟说他心生异心,违背君令,听召不听宣,造反了?”

  “哈哈哈哈,可笑!简直可笑至极!”

  李斧戬含恨一掌拍向木桌,木桌应声而响,化为一堆齑粉。

  失神地李母听到响动,回过神来,看了一眼地上的齑粉,呢喃低语道:“长生才不会造反……”

  显然,李母对引以为傲的长子造反一事,受到了颇大的冲击。

  大哥信中说了,他是被诬陷的啊,朝廷里有人栽赃于他……

  李祗皱了皱眉头,看了一眼怒极而笑,顺带拆家具的李财神爷,朝着两个神色不安,侍候在母亲身后的丫鬟说道:“你们先扶我娘回房歇息去。”

  然后转头,看向脸色苍白,毫无血色的李母,露出一抹笑脸,轻声安慰道:“娘,大哥的事交给我和爹便好,您先回房歇息去吧,等商量出对策之后,再知会您一声。”

  李母这才抬起头看向李祗。

  视线交汇中,看着李祗眸中平静的神色,李母心中微微一振,凭空多出了几分安定,说出的话却是:“你大哥他……”

  嗓音沙哑,忧心忡忡。

  李祗微微点头,牟定道:“无论朝廷那边如何抹黑,大哥终归是长歌成名已久的镇西将军,红袍军神,乃气运加身之人。谁也不能无凭无据便诬陷于他,将罪名坐实。”

  顿了顿,他眯眼轻笑,又道:“哪怕是当今圣上——也不成。”

  “因为,我斜塘李家,我李祗——不答应。”

  ——

  。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