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仙侠

万象仙师

第十六章 雨幕摄人

万象仙师 应如故 3146 2021-05-13 23:20:00

  斜塘渡口的六月,本就是雨季。

  难得的几日晴天儿过后,斜塘三县境内百里方圆,便接连下起了缠绵夏雨。

  厚重的铅云,碧青色的雨幕,黑压压的罩在天幕上方。

  时辰方才过了午时,天色却如同黄昏戌时一般,天光昏暗阴沉。

  这场覆盖整座斜塘渡地恼人大雨,仿若没个停歇,将近七日,天幕上的雨云,也没有散开的迹象,将下方大地浇了个通透,也仍不罢休。

  磷次地房屋,横竖交错的街道之上。

  身披蓑衣的贩夫走卒、布脚行人,步履匆匆,相继钻入相近的一座座酒楼茶肆之中,抖落斗笠上的雨珠,于楼内向外门看雨幕。

  雨水冲淡了夏的燥热,带来丝丝凉爽的清意,可挨不住这么个下法。

  做丝绸布匹生意地掌柜们,望着门可罗雀的庭门,唉声叹气,心里不免烦躁,咒骂这鬼天气影响生意。

  铁匠铺子的门徒,却是趁着这难得的清凉气候,挥洒着膀子气力,‘叮当’打铁声,穿过雨帘,颇具韵律地传出老远,似是比以往都要卖力。

  ……

  斜塘渡口地客栈、典当行、茶肆、古玩店、香烛铺、酒楼、画舫、杂货铺这些世俗百姓营生的行当,在这场缠绵夏雨中,各有程度不一的损怠、盈利。

  凡夫俗子眼中的雨季,天地气象,总归是与自身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

  鸳庭巷附近,临安县主干道上的来福客栈之中。

  年过半百的席掌柜,此刻却是有些面容愁苦的坐在等人高地柜台后方,失了魂儿似的,唉声叹气。

  原本因着这场雨,难得给客栈里增添了不少生意,应当高兴才对,可是席掌柜却是如何都高兴不起来。

  看着那些原本定然落入口袋里的银锭子,长了脚似的,一颗颗从眼前跑掉,席掌柜就觉得心里难受地紧,给歹人打劫了也似。

  客栈——满员了。

  十几间房屋,楼上楼下,甚至后院的两件柴房,也租了出去。

  满满当当的住满了房客。

  这便是根源所在。

  因着这场夏雨,那些来往赶路的外来客,不得不在附近客栈之中避雨逗留,他家这座祖传的来福客栈,因着地处主干道的地势优势,成了那些客人们的优先选择。

  可问题也出在这里,早早进来避雨的客人,在大雨的封锁下,一时走不掉,他们这些商家,又不好明着赶人。

  这不,人不走,就接不了下波客人了啊。

  天幕上的大雨赖着不走,原本对他们这些开客栈做生意的商户,应当是难得的宰羊时刻才对,客栈房屋租售,一天一个价,赚个盆满钵满。

  可如今却是不能了。

  他们这些斜塘的商户,特别是迎来送往的客栈酒楼茶肆,皆入了由李家推出,诸多员外赞同举荐的商户‘联盟’,房屋出租价格,因着各家地装橫新陈,而明码标价了固定的价钱。

  用那位李家传出来的说法,这个似乎叫做“市价统一”,能够更好的服务大众。

  如若有不从者,亦或者溢价降价,便会被商户监察会成员记录在册,按个欺骗民众的无有罪名,交由衙门,差人就会上门拿人……

  是要吃牢饭的。

  这斜塘谁人不知岐山李家大户?

  见到那位财大气粗李家老爷,谁不得恭敬的唤上一声李财神爷?

  可就是这位财神爷,却是断了斜塘许多商户们大好的赚钱机会。

  可是他们却敢怒不敢言。

  先不说李家底蕴深厚,根深蒂固扎在斜塘百余年,更是坐拥可产玄铁矿地一整座岐山。

  就说近前,李家府上,出了一位享誉天下知地红袍军神李长生,头衔颇多。

  圣上面前才谋无双的大红人儿。

  长歌青年才俊中的第一人。

  还是一位术武双修,高深莫测的神仙老爷……

  二子李祗李仙芝,虽说是斜塘有名的纨绔子弟,整日里游手好闲,不行人是。

  可据传,此子却是那生而知之的神童,聪慧灵黠,从小更是颇具商道头脑,斜塘民舫百姓被争相抢夺的肥皂香水之物,正是此子年幼之时,随手为之的造物。

  以至于李家近几年坐拥的财富权势暴增,甚至有人猜测,半个斜塘的赚钱门当幕后,恐怕都是那李家的。

  令人不得不感叹,龙生龙凤生凤,老鼠之子会打洞。

  李财神爷持家生财有道的本领已是不差了,没想到膝下二子更甚,用了不到十年的光阴,便将斜塘李家这个原本的庞然大物,推到了令人难以望相背的骇人高度。

  正在席掌柜愁眉苦目,胡思乱想之际,不远处两张榆木桌上,正在吃酒地两桌客人,刻意压低嗓音,七嘴八舌的谈话声,引起了他的注意。

  ……

  “……听说了没有,这斜塘李家,大厦将倾……”

  “胡说个什么?!那李家岂是你我可议论的?”

  “兄台有所不知啊,那李家长子李长生造反啦!……”

  “……什么?造反?怎么会?!”

  “是真的是真的,我有一位表兄,在长安做那布匹生意的,据说……”

  “……此事我倒是有所耳闻,那镇守西北的红袍军神不知怎的……”

  “不至于不至于,如今的李家,虽说拥有这般财富,可欲和当今圣人作对,仍是蜉蝣撼大树,痴人说梦。”

  “尽是些捕风捉影的言辞,此事你我几人在这里说完便罢,休要出门胡说,小心性命不保。这斜塘,李家暗线遍布……”

  “……”

  ……

  听着那些酒客们之间不着调的言辞,席掌柜先是狐疑,而后又觉得荒唐可笑。

  他是土生土长的斜塘人士,祖祖辈辈都在这边,对于这斜塘富可敌国地岐山李家,可谓了解甚深。

  李家祖上原本便是大族,在李财神爷父辈之时,更是出了两位名人。

  一位曾是朝堂户部尚书,持官身三十余载,告老还乡之后,为了族中后辈生计,不得不老骥伏枥,转而征战商途。

  另一位,自小便颇具修行天赋,被一位云游天下的道家高人看中,收为嫡传,山中修行几十载,再行出世,为李家挡了一次灭族的危难之后,便再次归隐山林。

  到了李财神爷李斧戬这一代,因着祖上各种蒙荫,更是将家族生意做到了巅峰。

  半旬之前,更是将二子李祗‘嫁’给了郡守之女,做了姜郡守的上门女婿,缔结了一场斜塘百年从未发生的姻缘,斜塘李家彻底一飞冲天。

  如今这几个看着面生的后生,竟说李家大厦将倾,嫡长子李长生造反了,纯属无稽之谈嘛。

  怎会如此?

  无论如何都不会如此的啊。

  秉性极好闻名天下知的李家长子,断不会如此。

  太平盛世下,李家痴了傻了放着好好的荣华富贵不享,反倒去做那株连九族,不讨好的去逆反朝廷?

  那位精通算计,生财有道地财神爷,断然也不会允许长子做这种欺君罔上之事。

  正当席掌柜摇头失笑,心地觉得这些后生的话荒谬不堪,言谈无忌,被有心人听了去,必然遭罪之时,门外有铁靴踩踏地面发出的沉闷脚步声,塔塔地传了进来。

  只见两位腰间悬挂朴刀,手握刀柄,身着皂衣地年轻官差,撞散门外雨幕,大步跨了进来。

  不等侍奉在门口地小肆招呼,歉意地向来人道明客栈已满,那两位浑身湿漉地官差,沉着脸,任由雨水从脸上低落,‘啪嗒’地落在客栈内地石砖上,腰板笔直,旁若无人地往木门两侧垂首而立,似乎是在等待着什么。

  约莫两息后,一道身穿紫色罗衣,脚踏避雨麋皮长靴,身形曼妙窈窕的纤瘦身影,打着一把竹柄油纸伞,自门外款款走进来。

  来人是一位瞧着约莫二八之龄,却是绾了个妇人发髻的貌美女子。

  她生着一双明媚动人的桃花眸子,在五官略显圆润地鹅蛋脸衬托下,愈发显得娇俏可人儿。

  待几人仔细看去,方才察觉到眼前这副画面,有些诡异。

  门外大雨漂泊。

  入门而来的女子,身上的一袭紫衣,以及脚上的麋皮长靴,竟是一滴雨水未沾,干净的过分!

  客栈里原本有些喧嚣的氛围,被女子携带两位官差,以这般诡异地姿态,突兀地闯进来,慑的微微一滞,瞬间安静的落针可闻。

  女子却仿若不自知一般,动作轻柔地将手中油纸伞合上,递给左侧气质凶悍,气息内敛的皂差。

  一双没什么情绪流露的桃花眸子,望向近前几桌吃酒的江湖人那边。

  沉吟一下,她红唇轻启:

  “方才在门外听到几位在说李家之事……”

  顿了顿,她接着道:“可是议论地那岐山李氏,李祗李仙芝的李家?”

  “……”

  几位食客闻言,面面相觑,看了一眼女子身后的两位官差,视线复又落在女子较好地面容之上,有些弄不清眼前女子的来路,一时间倒是无人敢率先开口作答。

  那女子环视一周,见无人应答,点了点光洁如玉地下巴,自顾自轻声道:“我知道了。”

  言语落罢,在席掌柜及那几名食客错愕的目光下,挥了挥白皙的手臂,

  “统统抓了。”

  而后飘然转身,伸手一探,油纸伞落在手中,‘嘭’地撑开,罩在头顶上。

  看也不看身后,一步跨过门槛,迈进门外雨幕。

  在她身后,两位皂衣官差领命,于沉默中,轻轻关上两扇木门,转过身去,面向客栈之中的七八人,‘锵’地一声,悍然拔出腰间朴刀!

  ……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