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班四娘的心思
李明听了喜出望外,忙道:“有用有用,不管什么工具,只要有就能用上。”说完就把杜威叫了过来,杜威也非常高兴,催着李明赶快去拿。
李明看着班四娘和班小弟,凑趣的用学着班四娘的话道:“那就有劳四娘了。还有,我姓李,叫我李哥或者哥哥就行。”
班四娘用手掩住小嘴隐隐笑了一下,让班小弟带着李明和杜威去拿工具,自己则留在山谷边继续看着忙碌的刘默等开始发呆。
班小弟离开自己姐姐后明显活泼了很多,蹦蹦跳跳的往上走,边走边对李明道:“李郎君和诸位郎君是怎么来到我们山寨的?也是为了粮食吗?我听阿娘和阿爷说今年陕郡大旱,就咱们山寨粮食充足,其他寨子一直想来抢我们的粮食。”
李明有些错愕,怎么当姐姐的得了妄想症,这当弟弟的也得了妄想症?陕郡是什么地方?虽然这些年天气一直不太正常,但是也没听说过什么地方大旱。
“小弟,你知道陕郡在什么地方吗?什么时候发生的旱灾?”
看着班小弟懵懵懂懂的眼神,李明拍了拍他的头道:“拿工具还有多远?”
班小弟指着前方一间草房道:“喏,李木匠就住那里,平时寨子里有什么木匠活都找他。”说着带着李明和杜威推开李木匠的门,掀开地上的草席,在地上摸索着抠开一个暗格,“就在这里了,哈,我就知道他肯定没换地方。”
杜威蹲下去看,不由得乐了,“哈哈,还有墨斗啊,这玩意儿早就没人用了,没想到在这里居然还能找到。”挑挑拣拣了一阵子后对李明道:“来帮忙拿工具吧。”
李明过去帮忙拿工具,问道:“这工具怎么样?能用吗?”
“马马虎虎吧,这些工具都是铁制的木工专用工具,总比之前什么都没有要强,尤其是这个,”杜威抗起一把锯,“铁家伙,连钢都不是,估计用不了多久就得修理。”
李明也说不了什么,这鬼地方穷的要死,到目前为止这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金属,其他不是木头就是陶器,连瓷器都没有见一件。
有了工具进度就大大加快,左堃和高飞都高兴的热泪盈眶,终于用上工具了,不用再依靠手指来解决问题。
听说是班四娘和班小弟帮大伙找来了工具,左堃把自己包里最后一包夹心饼干撕开给了姐弟俩吃,惹得班小弟又是一阵惊叹,班四娘虽然一直强行压制着自己不让自己太过失礼,但眼中的疑惑还是一直都没有消失。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前看大戏……”一群人都开始忙碌起来,李明为了哄班小弟玩,嘻嘻哈哈的带着班小弟拉锯,逗得班小弟一直笑个不停,班四娘虽然感觉李明唱的小调很古怪,也听的津津有味,脸上一直挂着笑容,不复一开始一脸严肃的模样。
班四娘其实是个很聪慧的小丫头,他和班小弟藏身的地方本来备的就有水和食物,任宏权掀开床上的木板的时候她也晕过去没多久,在喝了牛奶后就醒了过来,不过她无法得知这些救她的人是不是会伤害自己,就一直装晕直到感受到众人的善意才冒险指出班小弟的藏身之处,因为她知道班小弟估计也和自己差不多有两天没吃东西了,再不救出来估计就真的饿死了。
这些人果然没有伤害班小弟,反而和对她一样救了过来,这样一来最大的危险没有了,加上实在憋的难受就趁所有人离开后回到地下室去解决个人问题,结果出来的时候撞上张玥琪,索性就不再装晕,准备问清楚救自己的人来到自己山寨的目的,不想那个看起来像首领的老者听了她说的话后直接走了,让她想问都没人问,而能和她说话的又只有一个李明,出于一个姑娘的矜持和羞涩,又不能主动追着男子说话,只能暗中观察这群人的行为举止,以判断这些人的来路。
但是越观察越奇怪,也越吃惊,首先就是这些人好像都识字,因为她看到这些人在撘架子的时候在地上画图和写字,所有人都能看着图和字讨论。
这是个很惊人的发现,班四娘自记事起,阿娘就想找个识字的先生给自己和小弟开蒙,但是这个地方根本找不到能识字的人,就算是有也都是官府或者军队里的官吏,自己和小弟的身份不可能接触到。
然后就是这些人明显是没怎么干过活,每个人都白白净净的,手上也没有茧子,吃的也都是班四娘从未吃过甚至听都没听说过的美味,都是一副养尊处优的样子,穿的衣服虽然衣服样式都是胡人的样式,但是布料却是她从未见过、精美至极的,如此精美的料子也没见这些人有多爱惜。
还有这些人手中可以在晚上发出极其明亮光芒的“手电”、按下就能发出火焰的“火机”、握紧就可以自动钻孔的“电钻”,这些器物无不是巧夺天工精美绝伦之物,称为“神物”也不为过。
只是不知道,天上的闪电怎么能驱动些“神物”?莫非是某种法术或者是道术吗?
尤为不能理解的是,这些人虽然看起来都是世家大族出来的人物却没有一点架子,而起对自己和小弟这样的山贼没有丝毫鄙夷,实在是有点太不可思议了点。
说起来班四娘虽然不识字,却能背诵一些书籍,造成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也不稀奇,寨子里的账房先生就是如此,只会背诵却不识字。
账房先生姓胡,没有名字,原是山外胡家集胡财主儿子的书童,小时候也是很聪明,可惜出身家奴,再聪明一辈子也只能是家奴,跟着主家背了不少书,也学过数算之术,只是笔墨纸砚自然不会浪费在家奴身上,导致他不会写字,只能凭借记忆硬生生把书背了下来。
后来胡财主为了给儿子筹备去长安游学的费用,就把胡账房卖给了粟特商队,因聪明会算账也积攒了一些财货,原本打算取个女奴做妻子,不想一次行商中被吐蕃劫掠,胡账房也被吐蕃掠为奴隶。
班四娘父亲逃跑时杀了些吐蕃人,其他奴隶也无处可去,直接跟着班四娘父亲来到这处险要的地方做了山贼。
山贼的生活十分艰苦,虽然班四娘的父亲没说,但是大家都知道他肯定早就知道这个地方有粮仓,粮仓里有很多粮食,至于粮食是谁放这里的,也没人敢问。
粮食是不缺的,但是其他的什么都缺,缺盐、缺油、缺肉、缺布、缺铁、缺兵器以至于大家伙只能用木头做兵器和周围山贼争斗,和吐蕃人争斗,和来往商队争斗,和官兵争斗,和世家大族争斗,更和天斗、和地斗,在这个地方几乎每天都要争斗才能活下去。
山寨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其实一点都不意外,班四娘和他父母都明白,山贼是不会有好下场的,要么死在同行手里,要么死在官军手里,要么死在吐蕃人手里,或者死在商队的护卫手里,除此之外不会有其他下场。
但是意外的是这次黑熊寨的人被吓跑了以后竟然没有再来过,原本已经做好了用自己命换小弟命的准备,没想到却被一群不知道哪里来的贵人(注1)救了。
“只是不知阿耶和阿娘如何了,”班四娘有些伤感的想道,“如今看这些贵人显然并无恶意,一个女子和一个尚未总角的小儿若不依附于他人在这个危机四伏的地方又怎么活下去?只希望小弟能有个好的前程吧,最少不做山贼,不用这样提心吊胆的活着。”
注1:古时候的贵人、公子、民、国人和现在的概念差距很大,不是什么人都能用的,只有一定的身份或者世家大族的人才能被称为“贵人”、“公子”,而在统治阶级的概念中“民”和“国人”并不包括普通百姓,这两个词在不同时期略有不同,但大体都指的是“士”和地主阶层,能影响到舆论和政治、掌握一定社会资源的群体,而“黔首”一词才真正指代老百姓,现在人一看到古代某些人抨击某些政策是“与民争利”就想当然的认为这些人是为老百姓谋福利的人,其实人家才不管老百姓死活,典型如宋朝士大夫阶层和明末东林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