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大明十四年

第8章 骨干的现实

大明十四年 酱紫娃娃 1971 2021-07-22 21:43:15

  乾清宫

  李力澜翻阅完内阁送过来的各种题本,已是子时了,也就后世的十一点,在没有灯红酒绿的明朝,这已经算是深夜了,李力懒伸了一个懒腰,还没有来得及感慨内阁正常后的办公效率和质量,王承恩满脸焦急的小跑着进来,距离皇帝御案不到三十步的距离路居然还摔了两跤。

  “何事如此惊慌?”李力澜尽力表现沉着,心下有非常不好的预感,李力澜深知王承恩稳重,若非极重要的事情,绝不会这般殿前失仪。

  王承恩忙告了罪,缓了一口气,道:“陛…陛下,陕…陕西有紧急军情,陈尚书就在殿外。”王承恩明知军情的内容,但实无勇气将如此的军情亲口告知自己亲爱的陛下,这对皇帝太残忍了。

  李力澜嗯了一声,王承恩忙去将陈尚书领了进来。

  “臣,叩见陛下。”

  李力澜认真地注视着陈新甲,这位因办事不密导致崇祯议和大计的兵部尚书,最后替崇祯背了黑锅。崇祯作为皇帝,如此没有担当,有哪个大臣敢死心塌地地为其办事,身死国灭也属自然。李力澜默念了一下陈大人的名字,陈新甲的相关信息便快速地出现在脑子里。

  陈新甲,四川重庆府长寿县人,万历三十六年举人,授定州知州,崇祯十一年,受杨嗣昌开云(中国),擢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协御清兵。十三年,进兵部尚书,弘治以举人身份做到尚书要职的第一人,其人在边疆多年,有才干,有魄力,习边事,实乃文人统帅之典范。但李力澜知道,明朝对满清的最后一次大战--松锦大战的失败,陈新甲作为兵部尚书是负有很大责任的,若非其不断催促洪承畴出兵速战,明军不至于全军覆没。

  “爱卿免礼,爱卿深夜前来,是否是陕西兵事不利?”李力澜终于收回了目光,而陈新甲早已汗如雨下,皇帝的威势恐怖如斯。

  “陛下,汪都督河南大败,贼军已尽得河南。”陈新甲说完,递上八百里加急塘报,便不再说话,静候皇帝垂询。

  李力澜的右手不自觉的抖了一下,汪乔年败得快了些,李自成发展的也快了些,和自己所知道的历史出入太大。原本的历史中,汪乔年在崇祯15年才大败,李自成也要在16年大败了孙传庭之后才尽得河南。自己这只蝴蝶非但没能改善大明的原本的局势,反而加速了大明的颓势。

  “汪都督人怎么样了?朝廷大军还剩多少?贼军有无进入陕西?河南的百姓伤亡如何?河南的王爷怎么样了?”李力澜一口气问出了六个问题,不待陈新甲回话,继续道,“河南四战之地,8府11州96县,这么快就尽属贼人了?”

  陈新甲顿了顿,道:“前番傅都督兵败,河南已无官军,汪都督左腾右挪拉起了一支3万人的队伍,奈何仓促应战,为贼人所败,哎,汪都督至今仍无消息,多半是凶多吉少了。目前,陕西那边还未有军报传来,微臣已怕人去打探消息了,至于河南的百姓,几乎尽从贼了,河南近年年年大旱蝗灾,土地颗粒无收,加之又要缴纳三响,百姓不堪重负久矣,李贼喊出了跟闯王不纳粮的口号,蛊惑了大部分百姓。这次李贼重兵围攻开封,却兵分多路,探子尽出,早已蛊惑了百姓,开封城破之时,全省8府82县响应,因为个别府县警戒高,贼人已得全省6府73县。现在正全力攻打剩下的府县,估计也是撑不了多久了。河南王爷封地太多,百姓早已恨之入骨,那些王爷们估计是遇难了。罪臣无能,请皇上赐罪。”

  李力澜背脊有些凉,李自成能够在河南同时发动并且取得成功,说明李自成的贼军组织完备纪律森严,也说明大明已经失去河南的大部分民心,更说明自己御令不大管用,因为李力澜一个月之前已经明旨命令汪乔年稳步推进不得冒进,不禁对松锦会战的结局担忧起来。李力澜忙铺开宣纸,写起信来,并吩咐王承恩招马其乐、内阁、户部尚书前来。

  “起来吧!”李力澜写完了最后一个字,“朝廷河南之败,非一人之败也,朝廷不是还有23个县吗?民心在我,大有可为。汪乔年忠于国事,是死是活必须找回来,胜败乃兵家常事,官军今天败一回,明天就能赢回来,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材烧,朕不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朕在意的事,百姓吃不吃得饱,吃饱了,李贼也就不足畏惧了。”

  陈新甲见崇祯没有降罪于自己,也没有降罪于汪乔年的意思,内心大定,绷直的身子终于放松了一点点,慢慢地爬了起来。

  “陛下,汪都督此次兵败,主要责任在贺人龙,左良玉等,贺人龙不战而逃,左良玉会军失期,以至于汪都督无兵可用,孤身奋战,安有不败之理。微臣请陛下立斩贺人龙、左良玉等。”

  李力澜摇了摇头摇头,“爱卿,你说得有理,但是杀了一个贺人龙,你能保证就没有下一个贺人龙了吗?杀人,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如今,大明内忧外患,军队屡战屡败?你就没有想过为什么吗?”

  陈新甲懵了,试着答道:“自然是贪生怕死,不效死力。自然是各部推诿,后勤保障无力。自然是指挥不当,各营各自为战。自然是疏于训练,没有战力。”

  李力澜点了点头,“你说的有道理,但你想过没有?为什么会有骄兵悍将不听号令?为什么会有黄袍加身,朝廷官军私人化,我大明的将领为啥这么多的家丁?”

  陈新甲彻底懵了,支支吾吾答不上来,只好向皇帝求饶,而此时内阁,户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锦衣卫指挥使等到了。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