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了LS,这趟阿里之行,让我改变了许多,便想去布达拉宫看看。布达拉宫里面去了好几次了,所以我想着就去布达拉宫广场逛逛,然后走过宇拓路,还能再看看大昭寺。
这天,我带着本书,林清玄的《烦恼平息》,检查完身份证,进入广场。见有很多人在拍照,有的拍游客照,有的拍婚纱照,也有的拍艺术照。我不太爱拍照,信步又到另外一边的一个角落。见到很多信徒正在对着布达拉宫朝拜,嘴里还念着些藏经,我在路上也见过他们,他们是从家里一直跪拜到布达拉宫的,我很佩服他们的信念和意志。我没有继续看下去,不懂就别打扰,是对他们最大的尊敬。
然后又走到广场上那群鸽子旁,买了袋饲料,喂起鸽子来,可鸽子并不理我,它们是布达拉宫广场上的鸽子,不缺食物,我撒下的饲料,被它们有意无意的忽视。这让我想起草原上偶尔会遇到的孤独的苍鹰,他们就在那片空旷的天空下,辽远的草原上,整日奔波劳碌找食物,苍鹰可没鸽子的好命。既然鸽子不理我,那我就自己理自己吧,我来到广场右边柳树下的椅子上,看起书来。这里的环境很好,旁边有个小湖,柳树遮住了日光城毒辣的阳光,在这种环境下看书,会有一种沉醉的感觉,淡淡微醺,无法自拔。
我从早上看到了傍晚,林清玄的书里,我看到了些佛学思想。我虽然不懂佛,也不拜佛,可在布宫下看着他的书,我却好像有了一点点感悟,说不出来,却心领神会的那种感悟。广场上的游客换了一批又一批,广场上成群的鸽子掠过天空一遍又一遍。太阳斜挂在西边天空上,天空也渐渐变得昏黄,布达拉宫在夕阳余晖的照射下,那白墙红墙隐隐透出些金光,也让布达拉宫显得更加庄严肃穆。当我离开广场,只见那群人还在朝拜。我不知道他们朝拜的礼仪,也不知道他们心中的信仰,我只是觉得,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我其实和他们一样,只是他们在朝拜,我在看书。
走出布达拉宫广场,来到宇拓路上,穿过这条路就能到达大昭寺广场。街道两边多是卖虫草,藏红花等土特产的商家。散漫地走过那条路,便来到了大昭寺,夕阳已经落下,天空却还有些微弱的光,几缕墨色轻薄的云在晚风中飘荡在空中。大昭寺就在那里静静地呆着,人群的喧闹并没有打破它的宁静,我找了个地方,坐下,看着它,直到月亮出来。
在皎洁的月光指引下,我到停车场,开上车缓慢行驶在布达拉宫广场的路上,想看看夜晚的布宫。夜晚的一切总是有种悠深的难以言喻的感觉,吹着凉凉的风,城市的霓虹不断从眼前掠过,布宫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神圣而美丽,它像是一个知晓一切的神,安然的伫立在那里,看着这座城市,或者说看着这个世界,看着芸芸众生,她不会管这个世界,也不会管芸芸众生,她只是见证着这一切,任由时间流过,任由一切变幻。
我觉得她这样做很好。她就一直这样看着。我们追名逐利,我们灯红酒绿,我们忙忙碌碌,我们吵吵嚷嚷。她似乎是要我们自己去发现,或许像她那样云淡风轻,安安静静,才能找到另外的东西,才能获得心灵的慰藉,获得喧嚣世界的安宁。我不是佛教的信徒,但夜晚的布达拉宫却像我传播了一些佛教的大义。我似乎有丝毫的理解了般若心经里那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凌晨十二点了,夜深了,该回家了。开过BJ路,开过滨河路。遇见了很多货车拉着货,很多出租车载着酒醉的人,很多私家车刚刚忙完一天的工作。我们都有着各自的生活,各自的缘由,才会在该入睡时,还在公路上行驶着。我多希望大家都能抬头看看月亮,不管你是谁,不管你在哪儿,不管你有什么难处,不管你身边是否有亲人,只要用心抬头看,所有人都能感受到至少一丝丝的幸福吧。
想着这些,已经开到到楼下了,我坐在车里,抬起头看着天窗慢慢关上,看着月亮,我知道它不能回应我,但我还是向她道了句晚安。
整天,他都没出现。我总是用“他”来形容他,下次他再出现。我想我会给他起个名字。躺在床上,我想着那些朝圣的人,想着自己也该有些信仰,有些心中的圣地,有些值得自己不顾一切去为之奔赴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