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读到这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时,脑海里出现的是海子笔下的大海与花香,以及“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感悟。但谁都知道要做到这点,不太容易。
首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为了完成使命(譬如:工作挣票子养家),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与精力,虽然时间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平公正的,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打时间用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上。那么我们能做到的有哪些呢?
一:看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本质
“读”与“行”是动词,何为动词,个人理解为是一种行为的发生。
若想有“读”与“行”的行为,就要有此动机,要有此动机,就要有此需要,而此需要的产生就是一种不平衡的状态。
而此状态的产生就需要我们远离舒适区,打破我们意识中已经形成的那种平衡的,安逸的生活态度,只有先在意识中产生一种渴望去吸取新知识,感受新体验,才最终有此行为的产生。
“想去做”与“去做”看起来仅仅是一字之差,但其意义在本质上已经有条鸿沟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二:找到正确打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方式
书是什么,是前人用文字记录下来的智慧。通过“读”,我们就能明了前人的智慧是什么了。也许在感情上会产生共鸣,读到情深处,忍不住落泪,读完后,关上书,抬头眺望,凝视远方,叹息一声“好文啊!”。是的,达到这种境界很好,因为通过读书,我们领略了远处的风景(在脑海里),体会了别人的情绪与感动等等。
也许我们的思维上,情感上有了质的飞跃,本质上的升华,但终究不是亲身去体验,那么我们也就不能百分之百地去表达,体会我们对某处景的最真实的感受。
当然,也不是每种情境都要亲身去体验,毕竟有的是我们想回避的,或无法实现的。那么“行”,便弥补了这一空缺。在我们亲自去丈量每寸土地时,去呼吸不同湿度的空气,拥抱不同色彩的山丘,人世情怀,待好一番领略后,感叹着“原来是这啊!”。
至此,虽读的不是万卷书,仅仅一两本,行的不是万里路,也许就是小区外的一个公园。但在这“读”与“行”中,我们学会的,了解的,比“读”或“行”要多得多。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三:做到“读万卷好书,行万里正路”
在上面我们说到时间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平公正的,它不会被提前消费,也不会减少。但它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有意义的事儿是最好不过了。
所以,在拾起一本书时,做到“reading is always profitable”。这样才不算辜负了自己的期盼与憧憬。世上有千千万万条路。
我们一生太短,若在错的路上走着,即使发觉走错了,也没太多时间回头重新来过。即便重新来过,心里也难免会有不可言说的悔与痛。那么,在最开始“行”的时候,就谨慎地选择一条沿途有风景的路,然后哼着歌,轻快地走着。
人人都有自己的目标,不仅仅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在目标实现时,喜悦感是一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