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适者生存
博士:“所以你们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就是缔造出一个掌握全部权能的生代。”
阿庇安:“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这样的,因为我们能够想到的只有这样,大群才能足够强大,强大到能够承受住你所提到的那个足以毁灭一切的灾难,你应该比我们更清楚,仅仅是现在的人类,是无论如何都看不到希望的。”
博士其实并不反对为了使文明存续而所做出的各种尝试,过去的他们也这么做过,但对于现在的他看来,在做这些尝试的时候至少需要保证一个前提,那就是你至少需要是人类,尽管他也知道从客观来看人类的形式几乎不存在希望。
阿庇安自然也知道博士纠结的问题在哪儿,而在阿庇安的眼里,人类正是各种尝试中所存在的最大局限性,如果作为人类本身来看待这个问题那就不可能做到客观,这也是为什么阿庇安在思绪许久之后还是选择站在了苏拉这一边。
阿庇安再进一步棋,凭借着强大的大群计算力,此时的他再一次把博士给狠狠压制住了:“你也许真的是失去过很多重要的记忆,不然你本不应该在这个问题上疑虑才是,还是我当时和你说的那些话,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在继续你和你当年的同僚们未竟的事业而已,你应该比我更清楚那些计划是有多么疯狂,跟你们比起来,我们完全可以算得上是保守派。”
“但那也并不代表我现在的立场。”
阿庇安笑着指了指那些被吃掉的棋子:“那你的立场是什么?你难道真的想靠现在羸弱的人类来应对连你们自己都无能为力的灾难?”
博士无言以对。
阿庇安则是看出了博士的为难,而后一转话题:“现在你已经知道了我们的最终目的,但在此之前,关于生代选择问题,我也会把这里的内情一并告诉你。”
在对于最终让哪一位生代继承全部的权能上,原初派内部也是多有争执,原本的势力还远不止现在的两派,而是四大生代各有各的拥趸,然而这两年突如其来的一些变故让阿戈尔发现竟然有两位生代已经死亡,摆在他们面前的只剩下了蔓延的枝条和腐化之心。
最开始两边的争执是互有胜负,谁也没办法驳倒另一边,站在蔓延的枝条这一边的人认为其表现要相对更温和,让蔓延的枝条成为最后的生代,不但能够获得更加平稳而又长远的进化,也同样对另一些反对大群的人留下了一条生路,即蔓延的枝条所代表的温和进化路线可能并不会完全毁灭人类,甚至存在反哺人类文明,为人类抵挡灾祸的能力。
这并非没有依据,一直以来蔓延的枝条这一分支的海嗣相较于其他海嗣所具备的攻击性更小,这一分支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权能“生长”,侵袭性较弱,长时间处于同一位置而不断进化生长,位置相对固定,对人类的势力范围影响较小,甚至存在共存的局面,克洛维斯动力系统里的海嗣群就是一个例子,几乎不存在攻击性,对人类最大的影响其实是生长过程中对人类建筑设备的破坏。
如果最后剩下来的是蔓延的枝条,那么人类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建立属于自己的末日堡垒,同时还能相对指望其能够替人类直面那场灾难,无论如何,这是相对更多人尤其是建构派那边的人能够接受的方案,因为就算建构派再怎么对大群无感,但至少选择蔓延的枝条能够为乐土空间的建设争取更多的时间,这也是为何建构派内部长时间都是存在着支持蒂塔的倾向。
相对应的,腐化之心的进化路线与蔓延的枝条则是天差地别,腐化之心的这一分支侵袭性极强,只要在一片区域内发现少数海嗣,在短时间内这个区域内的海嗣数量就会急剧增加,并且和蔓延的枝条是依靠自身汲取营养生长不同,腐化之心的海嗣群生长方式是依靠吞噬或海嗣化其他生物的方式使其变为海嗣,也就是说对人类也具有高度海嗣化影响的危险性,对生物环境危害性极大。
同时其进化路线“迁徙”会使其分支海嗣群呈快速扩散趋势,一旦最后剩下的是腐化之心,泰拉世界极有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被腐化之心所掌控的大群彻底覆灭,留给人类的时间非常少,建构派最担心的就是不能在腐化之心获得全部权能之前实现乐土城的能量循环以实现与现实世界的彻底隔绝,最终导致人类的灭亡。
站在人类的立场上看,如果真的要在两个生代中偏要选一个的话,大家肯定会选择蔓延的枝条。
但在原初派内部,却有相当一大批人是站在腐化之心这一边的,因为他们认为,腐化之心才是大群最终的进化路线,蔓延的枝条依然没有摆脱生物的进化特性,且蔓延的枝条自身就存在巨大的弱点,就比如其生长的方式很容易就能被定位,从而快速暴露其所在方位,阿戈尔就是凭借着这个方式成功发现了蔓延的枝条具体位置。
对于人类来说这的确是件好事,因为人类可以通过观测蔓延的枝条来做出相对应的各种决策,比如钻井攻击亦或是撤离路线等,但如果把视角放在大群上,蔓延的枝条过早暴露了其弱点,连带深蓝之树也一并暴露在了人类的面前,如果不是因为祂自身强大的力量而无惧人类的攻击,蔓延的枝条无异于是一头待宰的羔羊。
最重要的是,基于蔓延的枝条“生长”的特性,一旦由蔓延的枝条掌控大群的全部权能,那大群的绝大多数力量将聚集在蔓延的枝条本体及其生长出的部分,如果其本体遭受到毁灭性打击,那大群也将会面临灭顶之灾,虽然人类不具备毁灭蔓延的枝条的力量,但现在人们通过博士知道了是存在这种恐怖灾难的,指望将蔓延的枝条作为人类的挡箭牌同样存在巨大的风险。
而腐化之心就不一样了,即便是到现在,阿戈尔也没有查明腐化之心的本体在哪里,目前来看的证据是指向了因非冰原门的那一边,但也可能是存在于斯卡蒂的意识中,也可能是在其他地方,这体现出了腐化之心的另一个特性,无处不在,祂的存在可能以任何生命的形式遍及泰拉世界乃至世界之外的任何地方,如果说面对蔓延的枝条阿戈尔还能提出地幔层探测计划来进行打击的话,那么对于腐化之心则是完全无能为力,因为人们甚至寻找不到打击腐化之心的位置和方式。
在原初派内的人看来,腐化之心简直就是他们心中最完美的大群,祂不可知不可测,祂不会因任意个体的死亡而死亡,祂既是独一无二又是全部,祂能够吸收接纳包容一切生命与非生命,祂既是具象的又是抽象的。
也只有这样的大群才是进化的终极,腐化之心才是抵达这个终极的唯一选项,站在蔓延的枝条这一边的人不过是原初派内向人类妥协的软弱性表现而已,这些人并没有真的在追求真理,只不过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把大群当做他们的工具而已,他们的思维依旧局限于人类。
原本双方的势力还算比较平衡,并且由于建构派的支持,蔓延的枝条这一派的人还一度占据优势,直到原初派元首苏拉宣布将对腐化之心的研究作为派系内部的纲领。
自此之后,原初派内部的平衡被彻底打破,局势完全呈一边倒,随着研究的进展,越来越多的人也发现蔓延的枝条不管是对人类来说还是大群来说的确并非最好的选择,蔓延的枝条更像是人类与大群之间妥协的产物,祂的存在既没有降低人类的戒心,也没有满足大群的需求。
最终蔓延的枝条这一派的人要么选择放弃人类立场一转腐化之心阵营,要么放弃通过大群追求真理而选择叛逃建构派或是保持中立,因为在苏拉绝对的权势面前,与其对抗是几乎没有胜算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初派内部的观点基本被统一,即通过生代权能的特性找到蔓延的枝条之后对其进行打击,影响其进化进而让腐化之心获得最后的优势。
目前来看存在的问题是蔓延的枝条依靠深蓝之树获得的进化力量太过强大,除了腐化之心以外,人们想不到任何可能杀死蔓延的枝条的方法,而对于腐化之心的力量评估一直以来都是未知数,不过通过对因非冰原的科考记录也可以大致得知,腐化之心汲取了那位死去的生代本体的能量,同时还隐藏在坍缩空间里不断进化,但其具体进化到什么程度,和蔓延的枝条的力量对比都未可知。
这将会是一场决定这个世界命运的一场选择,然而人类也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而已,真正做出决定的,还是大群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