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没有人比刘备更懂三国

第三十四章 乱局

  近月,刘备接连遣兵,战于黄巾,又一战斩张饶,传缴四处,借此收复北海国全境,还政于孔融。

  后收管亥,又以此招收挑选五千黄巾军。还有数万黄巾老少妇孺,派小队送入泰山郡。

  闲暇之余刘备于郑玄处听学,交好同学。

  同时,平原郡城关羽、徐晃、郭嘉、刘兴在府内交谈。

  关羽道:“大哥亲往北海,诱敌来攻。”

  “如今,徐州未动。冀州袁绍已定大半,不知动作。”

  “兖州刘岱蠢蠢欲动,其下郡守相国已有整兵者,称欲伐黄巾。”

  “青州一地,此时还无人动,听伯起言,乐安国王胆小,其国相只一儒生,虽响应袁绍,不敢动。”

  “济南国王率先发难,此时不动,怕是等待良机也。齐国王同其为一丘之貉,不得不防。”

  “此刻时机已成,吾等应先发难,也好早日相助于泰山郡,大家意下如何?”

  刘兴见关羽看向他,出声道:“关都尉所言极是。”

  徐晃沉声道:“主公还未有令,不易轻动。”

  关羽说:“公明谨慎,乃良将也。不过大哥书信已至,将平原郡全权委任于我。”

  见徐晃点头,关羽又问郭嘉:“先生觉得如何?”

  郭嘉还在喝酒,听到关羽叫他,苦笑道:“我可不是刘公麾下人,关都尉何必问我。”

  关羽一抹长须,沉吟道:“先生先领下平原长史之位如何?”

  “我未见刘公。”

  关羽眯着丹凤眼:“为长史。”

  郭嘉停杯:“两位将军所言皆中。”

  然后看向刘兴:“请平原王密令传于济北相鲍信,言愿意作为内应,引其麾下而来。”

  “在派人告知济南国王、齐国王,已经同济北相鲍信掌控平原内部,让其国相带兵来,一同围剿平原郡。”

  “也好减轻泰山郡周边压力,避免敌军形成包围之势。”

  刘兴一口应下后,郭嘉又同关羽说到:

  “关都尉于必经之路埋伏,敌军乃助战,必然兵少且轻入,务必一战覆灭。”

  “再以此兵进济北国,一观形式。”

  “鲍信此人勇武才智不如都尉,可若有反应,以城坚守,无久攻不可下。”

  “都尉不可逗留,即刻转入济南国、齐国,两城无人无兵,必可一战而下。”

  关羽点头笑颜:“所思所想倒是和大哥安排不谋而合。有些本事,怪不得公明、益德皆看重于你。”

  “大哥亦告知于我,安定青州后,欲拜先生为祭酒。”

  郭嘉无奈而笑,心中诽谤:早知道和益德兄一起去泰山郡了,这关羽明明能强且智明,行为却像个匹夫一般。

  唉,想不到文若兄也弃了袁绍,投于刘公。明明是我先到的,这番下来,我倒是变成后来者了。

  郭嘉一边想一边说道:“冀州袁绍还未安定,不知其会如何行事。可济南国、齐国定会派人而来,若无大将,平原恐失。”

  “公明谨慎知兵,可守于平原以待时机。”

  徐晃领而回道:“云长可安心行事,我同奉孝守于平原,必无所失。”

  这番谈话后,平原上下一时间动作起来。

  ……

  北海国

  一日,探子刘陵报于刘备:“冀、青、兖皆有异动,徐州态度尚不明朗。”

  刘备想后,又起诱敌之心,准备前往东莱郡。

  大张旗鼓离开北海国前,招收北海贤能滕耽、滕胄两兄弟。

  又有同学欲要投靠刘备,刘备删选后带孙乾、郑玄等数十人离去。

  公孙方问崔琰:“季珪兄为何不去?难道玄德兄此行有难?”

  崔琰微笑:“玄德使阳谋算于诸州,我看不透形式如何,此时不易轻往。”

  公孙方稍疑:“季珪兄家大业大,确实不该轻易下注。”

  崔琰叹而笑道:“本家坐于冀州,我兄长选袁本初为主,无可或非尔。”

  “可我观玄德兄胸有成竹,似乎有必胜之心。”

  “近月间,吾常于之交谈,时时感慨玄德之能,非常人也。既然玄德心有所持,此局定非九死一生也。”

  “我于学堂再聆听郑师教诲几日。若是玄德胜利之音传来,吾即去投,子才何为?”

  公孙方听后暗自点头:“玄德兄儒文不精,可其能有多大,我看不真切。”

  “我观季珪兄深思熟虑,我智不如季珪兄,自然要随季珪兄一起。”

  见公孙方一拜,崔琰点头笑曰:“善。”

  ……

  这时,刘备领兵离开北海国。

  在前往东莱郡途中,大张声势,清扫各处黄巾,并招收大量流民、降卒先送至北海国。

  东莱郡守见刘备打败黄巾而来,请刘备入城后,整备大宴三日。

  刘备趁此在东莱一地招收贤能,得王豹等数人。

  又打听到,太史慈如今在辽东避难未归,于是看护一番其留守老母后离去。

  东莱郡还在大宴中。

  刘备借了些粮草,掩盖行踪,兵分两路。亲领五千往徐州琅邪国去,命剩余兵马过北海国返回泰山郡。

  一路畅通无阻,兵近琅邪国。

  琅邪国相萧建于城上道:“玄德公为何来此?”

  刘备于马上笑道:“三份探报,可需吾归还乎?”

  萧建惊异,背出冷汗,又听到。

  “琅邪地广人稀,林多而城薄,萧相还是开城罢。”

  “昔日袁绍联合诸王封锁于我,唯萧相告知。备怎能不记萧相之恩,此来非战尔。”

  萧建想不到自己两头下注,如今被拆穿,刘备军兵势也非琅邪可挡,只好投于刘备。

  萧建开城门亲自迎接刘备,大笑道:“吾等玄德公久已。”

  刘备进城后接手各处城防,又拜过琅邪王,派一队人看守住王府,避免有黄巾来此侵扰。

  后同萧建言:“萧相真乃吾友也,还请将此事传信于陶公。”

  萧建大惊:“不可。玄德公可能还不知,陶谦已派遣麾下大将曹豹,往泰山郡方向去了。”

  刘备知道,即使有探报,多多少少也有延迟性,还有可能是敌人的误导。

  不由神情凝重,若是陶谦加入袁绍一方,泰山郡丢失在顷刻之间。还会限制诸多刘备的行动。

  兵贵神速,刘备不能再度等候手下探子的消息,以此验证萧建所言是真是假。

  令近千人驻守琅邪国,告知领头牙将:“若是陶谦领兵来,可退往北海,转道回泰山郡。”

  刘备又和萧建说道:“陶谦来,萧相可言,此乃备胁迫于你。”

  见萧建应下后,刘备又道:“备愿意同萧相一直为友,萧相如何想?”

  萧建连忙回应道:“琅邪只认玄德公尔。”

  刘备大笑后,骑马带兵从山道回泰山郡。

兔子座下滚滚兽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