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皋兰山下

第九十二章 朝贡贸易

皋兰山下 魏家老七 796 2023-05-26 23:27:49

  马哈木的部落愿依朝鲜之例,向大明进贡称臣。

  原本被美女消耗的萎靡不振浑浑噩噩的潭镇海瞬间精神一振,“你们都觉得当年段吟龙和方生是对的,认为我是在故意捣乱。如今可看明白了,我所谋划的,才是真正的百年大计。”

  当下便六百里加急向京师汇报。汪震麟对马哈木此举颇不以为然,但也赶忙向上禀报。没过几日,便收到飞鸽传书,信上仅四个字:为我所用。

  又过了几天,朝廷的回复也传至兰州:此乃大功一件,对来使务必礼敬接待,让蒙古各部皆能知晓,只要臣服于我大明,不仅可享和平之境、获尊重之遇,更能得到前所未有的丰厚利益。

  兰州卫派卫队前往边境迎接蒙古使团。不想途中生变,大白天竟遭狼群攻击。虽卫队反应迅速,及时驱赶射杀,但蒙古副使却被惊得坠落下马,不慎摔断了胳膊。

  这位副使名叫刘奎,容貌可怖,脸上和身上布满伤疤,其中一道疤痕自额头斜伸至耳下,眼睛都要爆出。汪震麟曾与他有过交手,深知其是个精通战阵的悍勇之将。如此人物,竟被几只狼吓得摔断胳膊,实在令人费解。

  正使则是一副不苟言笑的模样,身着蒙古传统服饰,帽子压得很低,长长的胡须遮住大半面容,仅露出一双苍老的眼睛,目光来回扫视,打量着在座众人。

  不知为何,潭镇海每次与他对视,心中总会涌起一股莫名的敬畏,这种感觉非常熟悉。对副使也有种莫名的感觉,好像在哪里见过此人,只不过与正使的感觉不同,副使令他胆寒。

  酒过三巡,一番客套之后,刘奎开口道:“此次我等奉马哈木台吉之命,向大明称臣纳贡,恭贺皇上登基。为表我部诚意,特进献良马五百匹、肥羊五千只、健牛五百头,以及各类皮货一万张。愿大明皇上万岁,万万岁!”

  汪震麟等人连忙起身,拱手回应。

  潭镇海问道:“那贵使希望我大明回赐些何物?”

  刘奎转头看了一眼正使,神色庄重地说道:“我部希望大明能赏赐上等小麦五千担、上等青稞五千担、上等棉布一万匹、上等大青盐两万斤,以及上等茶叶十万斤……”

  未等他说完,汪震麟便怒声斥道:“放屁!你们究竟是来进贡,还是来打劫的?立即滚回去,召集兵马,咱们战场上见!”

  一直沉默不语的正使此时起身,拱手道:“我等奉马哈木台吉之命,诚心向大明进贡,恭祝大明皇上万寿无疆。”

  汪震麟和潭镇海见状,赶忙起身还礼。潭镇海忙道:“汪监军稍安勿躁,万不可坏了朝廷的大计。”说罢,又转身向正使拱手致歉:“还望贵使莫要介意,汪监军出身行伍,性情耿直,望贵使海涵。贵使所提之要求,我定会如实向朝廷禀报。”

  刘奎又道:“我们还带来了十车羊绒,早闻兰州卫织绒技艺冠绝天下,烦请贵方将这些羊绒织成,我们返程时带回。”

  汪震麟重重地坐下,冷哼道:“得寸进尺!死不要脸!”

  刘奎却不理会他的不满,起身高呼:“大明皇帝万岁,万万岁!”汪震麟和潭镇海无奈,只得起身回礼。

  刘奎接着说道:“此次前来,我们还望能将岳正使的家人一并接走。”

  潭镇海面露疑惑,问道:“贵使所说的家人,如今在何处?”

  正使缓缓摘下帽子,说道:“潭指挥贵人多忘事,可还记得老夫?”

  原来是兰州卫的前教谕岳华。

  当年冒籍案发,锦衣卫并未将他这个教书先生放在眼里。却不想他在本地多年,无论是兰县还是兰州卫,都有众多学生子弟。靠着众人相助,顺利逃出了兰州。

  岳华本是前朝举人,尚未得封官职,天下便已大乱。他的故交好友大多随蒙古军逃至草原。他身为汉人,本无需逃亡,拖家带口也难以远行。好在大明对这样有学识的汉人颇为优待,让他主持兰县和兰州卫的学校。他自觉能侥幸存活已是上天眷顾,便安心治学。

  却未曾想,几十年后,他竟也踏上了与老同学相同的逃亡之路。这一路九死一生,他出身优渥,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何曾吃过这般苦头。起初,他还拉不下脸面,后来饿得实在受不了,也只能硬着头皮乞讨,甚至曾与猫狗争抢食物。就这样在蒙古草原四处漂泊,流亡了一年有余,才寻得一位老同学。不想这位老同学已重病在身,临终前向马哈木举荐了他。

  兄长巴图拉在兰州城下战败身死,马哈木带领残余族人四处流浪,躲避其他部落侵蚀。历经千辛万苦才找到一处无人占居的贫瘠草原,算是落了脚。他从前不过是个闲散之人,如今全族生计皆系于一身,才深感大哥当年的不易。每日兢兢业业,不敢丝毫懈怠,尤其对部落的孩子们格外重视,不仅亲自教授他们骑射之术,还找来最好的老师传授文化知识,一心要培养成能改变部落命运的杰出人物。

  历经此番磨难,岳教谕的心境已然大变。不再一味念诵道德文章,而是着重传授兵法韬略、历朝历代的兴衰成败等,他本就学识渊博、满腹经纶,各种典故信手拈来。马哈木旁听时颇感惊讶,尤其是那些风云人物决定天下命运的大战略、大谋划,更让其佩服得五体投地,遂安排部落高层与孩子们一同听课学习。自此,岳老师在部落站稳了脚跟,备受尊崇。

  一日,岳老师闲来无事,在草原上漫步,登上一座小山丘,遥望南方。千里之外的家人,不知是否安好。念及自己年过花甲却仍要忍受背井离乡之苦,不禁悲从中来,对着兰州的方向痛哭流涕。

  不知不觉,已近黄昏。下山后,在山边溪流处洗脸,却发现溪边躺着一名男子,伤痕累累,气息奄奄。男子身旁有一把长刀,衣着打扮似汉人模样。

  岳老师将男子扶起坐好,喂了几口水,又用清水为他擦拭脸庞。男子渐渐恢复了些精神,称自己是过路的客商,途中遭遇狼群袭击,与商队失散后,便迷失方向,不知逃了多久,才倒在此处。

  此人正是刘老五。那日他杀了张老汉,抢了他的战刀,不料被张尕娃发现。张尕娃召唤狼群追击。他与同伴不利己逃进山字墩堡。狼群却并不罢休,冒死攻破了城堡。生死之际,他躲进放兵器的暗室,任凭外面的人呼救,也不敢开门。

  不知过了多久,外面终于安静下来。才敢走出暗室,只见城堡内一片惨状,同伴和兵士无一生还,吓得一刻也不敢停留,趁夜向北逃窜。一路上,又饿又渴,濒死之际,听到前方有人在哭泣,便拼尽全力爬了过来。竟然看到了一条小溪,但此时实在支撑不住,只觉浑身疼痛难忍,再也挪不动半步,只能趴在地上痛苦呻吟。

  草原上难得见到汉人,岳老师顿感亲切,便将他带回自己的帐篷。经过几日调养,刘老五身体逐渐恢复,只是似乎受到了极大的惊吓,常常半夜惊醒,大喊大叫,嘴里不停喊着“狼”。岳老师看着可怜,便将他收留在身边。没想到,此人竟烧得一手好饭,尤其是各类面食,令岳老师颇为欣慰。

  一日,马哈木陪同孩子前来上课,不经意间瞥见立在角落的长刀,顿时大惊失色,忙拿过来仔细端详,颤声问道:“老师,此刀从何而来?”

  岳老师见他神色凝重,忙唤来刘老五。

  马哈木死死抓住刘老五的手臂,大声质问道:“你为何会有王叔的战刀?快说,王叔如今何在?这战刀又是如何到你手中的?”

  刘老五何等聪明,灵机一动,立刻扑倒在地,放声大哭:“干爹啊,苍天有眼,您在天之灵保佑,终于让我寻到亲人了!”

  见其中有隐情,二人忙将他扶起。刘老五抽泣半晌,说道:“我本是甘肃镇的军户,因无力承担苦役,常遭旗官殴打欺辱。我便偷偷逃出军营。也不知走了多远,在一条山沟里被一位放羊的瘸腿老汉收留。许是前世有缘,我们二人一见如故,我待他如同父亲,他也视我如亲儿子。我们父子二人相依为命多年,本想就此安稳度日。不想山里突发狼灾,为了保护羊群,我们与狼群搏斗,干爹不幸命丧狼口,我拼死才逃了出来。没了干爹的庇护,我只能四处流浪,幸好被老师搭救。”

  马哈木听后,心中仍有疑虑:“王叔自幼与狼亲近,旁人都害怕狼,唯有他常去草原深处与狼群嬉戏。族中老人传说,王叔定是狼王转世,王叔的名字绰罗斯・孛儿帖赤那,正是由此而来,怎会命丧狼口?”

  刘老五没想到张老汉早就与狼亲近,但话已出口,便无法收回。他忙说道:“您说得没错,干爹确实与周边的狼关系很好。但那日来的都是外地的狼群,这些狼来后便和本地的狼群争斗,我们的羊也跟着遭难,全让它们祸祸了。有一次两方又要大战,我与干爹赶去相助,实在寡不敌众。干爹才惨了遭毒手。”说罢,又蹲在地上痛哭起来。

  马哈木心想,也有几分道理,又详细询问了老汉的长相特征等细节。刘老五对老汉极为熟悉,自然是对答如流。经确认,刘老五所言的老汉正是自己失踪多年的叔叔。

  这位绰罗斯・孛儿帖赤那文武双全,是部族中出类拔萃的人物。天下大乱之时,他带领族中勇士协助朝廷平叛,后与王保保合兵一处,成为齐王的左膀右臂。沈儿峪一战后,便音信全无,皆以为他已战死沙场。今日忽见叔叔遗物,马哈木睹物思人,想起叔叔昔日对自己兄弟的疼爱,不禁悲从中来,放声大哭。

  如此一来,刘老五便成了马哈木的干弟弟,之前的名字太过随意,岳老师便给起了新名字“刘奎”,还将他收为徒弟。刘奎深知这是改变命运的天赐良机,一改往日的偷奸耍滑,对马哈木忠心不二,对岳老师恭敬有加,对部落尽心竭力。每逢作战,更是奋勇当先。加之对甘肃镇和兰州卫了如指掌,所以屡立战功。当年潭镇海初上任时,蒙古军突袭兰州,正是他的杰作。迅速成为部落的中流砥柱。

  然而,靖难之役后,大明重新掌控西北,汪震麟又精通战阵兵法,几次交锋下来,折损了不少兵马。

  烦忧之际,岳老师献出一计,言称不费一兵一卒,便可获得比以往更多的战利品。

  马哈木听后,疑惑道:“大明皇帝怎会如此愚蠢,轻易中计?”

  岳老师微微一笑:“不是他们愚蠢,各取所需罢了。”

  如此复杂的政治谈判,唯有岳老师亲自出马方能胜任。

  汪震麟笑道:“原来是老朋友啊。如今新朝初立,正是用人之际,岳老师何不回归家乡,为大明效力,也能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岳老师肃然道:“马哈木台吉于我有救命之恩,且待我宽厚,我定当以死相报。还望汪监军看在往日情分上,莫要挑拨离间。”

  汪震麟被说中心思,尴尬笑道:“岳老师多心了,我并无此意。”

  不久,使团抵达京师。岳老师精通儒家礼仪,给足了皇上和朝廷面子,朝野上下皆大欢喜,皇上龙颜大悦,封马哈木为顺宁王,赏赐了大量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但对于使团所请求的物资,却只字未提。

  使团返程途中,再次经过兰州。岳老师与汪震麟经过磋商,双方各取所需,皆大欢喜。满满几十车的粮食、茶叶、盐巴,以及织好的羊绒,还有岳老师的家眷,在兰州卫的护送下,浩浩荡荡地返回了草原。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