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高山安可仰

赵高自请甘教胡亥 李信被围兵败项燕

高山安可仰 南飞云雁 4195 2021-08-18 08:01:36

  赵公子嘉率数百宗族人逃到代地后,自立为代王,东与燕合兵,屯兵上谷。

  邯郸被秦国占领后,燕太子丹担心秦军会进攻燕国。为免遭灭国之灾,太子丹到处寻找勇士,想让勇士去咸阳刺杀秦王,拯救燕国。

  太子丹的老师向太子丹开云(中国)了当时有名的侠士荆轲。

  荆轲以献图为名,去咸阳宫刺杀秦王,可惜没有成功。荆轲反被秦王刺死,最终在秦国被体解示众。

  小小的燕国竟然敢派刺客谋杀自己!秦王大怒。他一面下令搜捕太子丹及荆轲的宾客、友人,一面派王翦、辛胜进攻燕国。

  燕太子丹联合代地的赵王一起发兵抵御秦军。秦军在易水之西大破燕赵联军。

  中午时分,捷报传到咸阳宫,秦王正在郑美人处休息。秦王曾经吩咐宦官,只要前方有战报送达,无论何时宦官都必须立即呈送给他。

  今天赵高当值,于是他拿着捷报往郑美人寝宫走去。还未进门,赵高就看到寝宫门口坐着两个男孩儿。一个约十来岁的少年正在教一个约三岁的小孩念诗。

  赵高看见少年小小年纪,一脸认真,不由好笑。再看那三岁小孩,他惊得停住脚步。那小孩怎么长得跟伊人一模一样?要不是自己一直守在这宫里,肯定会认为他是伊人的儿子。想起来了,他应该是那个花蕊的儿子。

  这小孩儿太可爱了。赵高站在门口定定地看着小胡亥发呆。直到宫女唤他,他才清醒过来。将捷报交给宫女后,赵高向前殿走去。

  一边走,他一边想,得找机会接近小胡亥。他长得太像伊人了。见不着伊人,看看他,抱抱他,是件令自己十分开心的事。刚才看见他时,自己不是特别喜悦、特别兴奋,忘记了所有的忧愁和烦恼吗?

  可怎么才能接近他?有了,像那少年一样,当他的老师,教他认字、写字、念诗,就可以经常跟他见面了。等他长大些,再教他狱律、书法。对,就这么办!

  成为他的老师,不仅可慰相思之苦,还可稳固自己在宫里的地位,真是一举两得!

  可是,如果嬴政不让自己当胡亥的老师怎么办?先别告诉赢政,只跟郑美人说,郑美人肯定会答应自己的请求。

  等赢政知道自己在教胡亥认字、写字,见我教得好,他就不会反对了。就这么干。

  第二天,赵高轮休。乘赢政在书房批阅奏章的时候,他拿着笔墨来到郑美人寝宫。他对郑美人道:“夫人,您的小公子太可爱了,我想教他认字、写字。”

  说完,他拿起笔在一张纸上写下几个字递给郑美人看。

  郑美人一看赵高写的字非常漂亮,就道:“小公子还小,你教扶苏吧。”

  赵高道:“写字就得从小练,请让胡亥跟扶苏一起学。”

  郑美人道:“好。”

  赵高道:“今天我轮休,我现在就教他们写字。”

  郑美人道:“请赵公公跟我去公子书房。”

  赵高道:“谢夫人。”

  赵高跟着郑美人及宫女来到一间宽大、雅致的书房。扶苏在里面看书,胡亥坐在桌边吃东西。

  郑美人对胡亥道:“胡亥,你怎么又吃东西!别吃了,过来见老师。扶苏,你也过来。”

  扶苏,胡亥都走到郑美人身边。郑美人对两人道:“赵公公来教你们写字,你们快向他行拜师礼。”

  扶苏对赵高弯腰道:“见过老师。”

  胡亥在扶苏身旁,学着扶苏的样子,也对赵高弯腰道:“见过老师。”

  赵高道:“二位公子免礼。我们现在就开始写字。”

  从此,赵高隔三差五来郑美人处教扶苏、胡亥写字。教了三次后,扶苏不愿学了。因为赵高完全以胡亥为中心,先教他认会一个字,再一笔一划地教他写这个字,反反复复,不厌其烦。而扶苏早在公族学堂学过这个字,会写这个字了。他觉得跟赵高学写字根本就是浪费时间。

  赵高走后,扶苏对郑美人道:“媪,我不想跟赵公公学写字了。”

  郑美人道:“为什么?”

  扶苏道:“赵公公教的字我早就学过,会写。我不想跟他学,让他教弟弟。我自己看书。”

  郑美人道:“好。下次他来,我跟他说。”

  从此,只要赵高来教胡亥写字,扶苏就去别的屋子看书。

  一天晚上,郑美人将此事告知秦王。秦王看了胡亥写的字后,默许了赵高当胡亥的老师。

  收拾燕、赵代地联军后,秦王抽调王翦军中王翦的儿子王贲率军攻打楚国。王贲战败楚军后,又奉命率军进攻魏国。

  王贲军调出后,秦王另发兵增援王翦军。于是王翦军再一次打败燕太子丹军,攻占了燕都蓟城。李信以数千兵逐燕太子丹于衍水中,得太子丹首级。王翦平定蓟城后凯旋回秦。

  燕王喜率残军逃到辽东,自称辽东王。

  王贲引河沟灌大梁。大梁城破,魏王请降,秦国尽取其地,设魏为秦之一郡。

  六国已灭四国,仅剩楚、齐和随时可消灭的残存于辽东的燕王喜。

  秦王想,灭齐最好采用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上策。一为伊人和自己的儿子在齐国,最好别让他们经历战争之苦。二为让齐民对自己有个好印象。

  于是他决定,灭楚后,从北、西、南三面包围齐国,迫使齐王不战而降。

  楚人不会轻易低头,楚国必须靠战争才能赢得胜利。可派谁去灭楚?如何灭楚?灭楚需多少兵力?

  招群臣商议后再做定夺。群臣皆到,一听商议灭楚之战,昌平君道:“大王,应将李斯逐出此会。”

  赢政道:“为何?”

  昌平君道:“斯乃楚人。”

  李斯道:“我原楚国蔡地一小吏。丞相贵为楚王之后。丞相与我孰更亲楚国?”

  昌平君道:“我乃昭王之外孙,在秦国长大。你来秦国才几年?而且你来秦国不过是为求富贵。”

  赢政道:“别说了。你们俩都是大秦的忠臣。都可参与此会。昌平君,你速去郢城,负责攻楚大军的粮草,安抚楚民。”

  昌平君道:“尊令。臣这就出发。”说着,他站起身向外走去。

  李斯道:“臣认为,应派王翦老将军攻楚。”

  赢政看向王翦。王翦默不做声。

  冯去疾道:“臣觉得李信将军可担任攻楚大将。攻燕时,他率领几千人就敢闯燕国,追杀燕太子丹军,取得燕太子丹首级。”

  赢政问李信道:“如果派将军去灭楚,需要多少兵力?”

  李信道:“二十万。”

  赢政又问王翦。

  王翦道:“非六十万不可。”

  赢政道:“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断、壮勇。他说得对,二十万人足矣。就由李信将军率二十万秦军灭楚。

  此时,宦官送上蒙恬自边关送来的奏章。赢政打开一看,原来是蒙恬申请参加灭国之战。

  于是,他又道:“派李信与蒙恬两位将军率二十万秦军,南下灭楚。至于如何灭楚,待蒙恬将军到咸阳后,由他与李信将军商议。散朝。”

  会议结束后,王翦以年老有病为由,辞职回了老家频阳。

  蒙恬在北边驻防胡人,虽然人在边关,心却时刻牵挂灭国之战。眼看王翦父子连连取得灭国之功,他有些眼热,有些心动。

  眼下只剩齐、楚两国未灭,虽然秦王说过,防住胡人等同灭国之功,但说起来,总不如人家真刀实枪在战场上拼杀来得硬气。胡人已被自己打得抱头鼠窜,四散不知所踪。不如乘此边关无忧之际,向秦王申请参加灭国之战,有了灭国之功,今后自己在朝中说话就更有份量了。

  于是他赶快给秦王写奏章。奏章只写了简单两句话:

  目前匈奴绝不敢南下骚扰,请秦王允许臣参加灭国之战。臣蒙恬敬上。

  一写完,蒙恬就派人即刻送往咸阳交秦王。

  蒙恬的奏章来得真及时。蒙恬如愿以偿,秦王派他与李信一起灭楚。

  蒙恬安排好军务,从边关赶到咸阳,与李信将军会面。两人商议,他们兵分两路,各领十万人进攻楚国。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

  计议已定,两人率军直奔楚国。到达楚国后,两人分兵,依计而行,均大破楚军。

  李信又攻鄢、郢,皆破之。李信欲率军深入楚境,活捉楚王。谁知,身为秦相国的昌平君此时在郢城举起反秦大旗。

  他不仅断绝李信军的粮草供应,还截断李信军的去路,阻止他进一步攻打楚国。

  昌平君原是楚考烈王的儿子。考烈王熊完当太子时曾在秦国当人质。秦昭王为秦楚亲善,破坏六国合纵,让熊完娶了自己的女儿。

  熊完与公主成婚后,生下儿子熊启。楚倾襄王病危时,随侍熊启的左徒黄歇以“偷梁换柱”之计,帮助熊启逃回楚国,继承了楚王之位。他的儿子熊启和身为秦公主的妻则留在秦国。

  熊启后来被秦王赢政封为昌平君,又提拔为相国。

  昌平君奉秦王之令来到郢城后,积极督办粮草。他不仅将郢城之民的余粮收买进仓,还派人到楚国各地秘密收购粮草。

  一天傍晚,昌平君正在花园休息。门人来报:“相国,门口有一人,说有机密要事,需面见丞相。”

  昌平君以为是秦人,便道:“叫他进来。”

  一会儿,昌平君看到一个步伐矫健、身板笔直、高大魁梧的中年男人向自己走来。他一定是军中人,可能是李信派来的,昌平君想。

  来人走到昌平君前,躬身施礼道:“臣拜见公子。”

  昌平君一惊,心想,所有人都称自己“相国”,他为何称自己“公子”?莫非他是楚人?

  想到此,昌平君道:“你是楚人?”

  来人道:“对。”

  昌平君道:“你有何机密事见我?”

  来人道:“当今楚王乃令伊黄歇之子。不当立。当立者惟公子尔。”

  昌平君道:“你是何人?”

  来人道:“我乃楚人项燕。”

  来人竟是楚国名将项燕!昌平君一时愣住。一会儿,他问道:“你为何说当今楚王乃令伊黄歇之子?”

  项燕道:“先考烈王从秦逃回后,一直没有孩子。黄歇担心楚王后继无人,就采用李园计谋,秘密娶李园妹妹为妾,使其怀孕后,再将其献给先考烈王,生下的孩子即当今楚王。李园为掩盖真相,杀了黄歇全族。”

  昌平君无语。

  项燕接着道:“楚人皆知,公子是先王惟一的儿子。楚国是公子祖祖辈辈、前仆后继打下的江山,是公子的天下。公子怎能为虎作伥,助秦灭楚?”

  昌平君还是默然不语。

  项燕又道:“就拿这座郢城来说,它原本是我们楚国的都城,叫郢都。顷襄王时被秦将白起攻占。公子的祖先顷襄王被迫迁都陈,秦国将我们的郢都改叫郢城。”

  昌平君仍然默然不语。

  项燕继续道:“只要公子肯与燕一起抗秦,燕定将剿灭秦军,拥立公子为王。”

  昌平君道:“我愿与你共同抗秦,非为当楚王,为报先王。”

  项燕道:“愿听公子驱驰,万死不辞!”

  昌平君道:“待李信军杀来,我断绝他的粮草,截断他的去路,将军再从背后掩杀。李信军腹背受敌,又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必定全军覆没。”

  项燕道:“公子高见。臣这就去准备。”说完,项燕深施一礼,转身离去。

  赢政以为,此次灭楚之战派昌平君到郢城督办粮草,万无一失。谁知,昌平君竟轻易被楚将项燕说动,率领全郢城军民举起反秦大旗,致使二十万攻楚秦军几乎全军覆灭。

  李信军突遭昌平君率领的楚军冲杀,措手不及,只好下令,后军改前军,撤退。李信率军断后。他边打边撤。还没退出一里,前方来报,项燕率二十万楚军掩杀过来了。

  前有楚将项燕,后有叛臣昌平君。他们成扇状向李信军逼来,明显是要将秦军“包饺子”,一口吃了。

  李信急了。士兵已饿两顿。本以为到郢城后可一享饱餐,休息休息,恢复一下因连续作战而消耗的体力,没想到,相国昌平君会反秦!现在,自己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即将被楚军合围,必须赶快冲出包围圈。否则将全军覆没。

  可是往哪个方向冲?向东还是往西?应该向东面冲,离蒙恬军越远越好。

  于是李信向全军发出往东面突围的信号。李信率军左冲右突,怎么也摆脱不了两支楚军的围堵与追杀。大批将士倒在血泊中。在饿着肚子,被楚军无眠无休地追杀三天三夜后,为保存为数不多的幸存将士,李信只好引兵向西,打算与蒙恬在城父会军。

  项燕分析李信军动向后,猜到李信意图,便分兵三路。一路继续追杀李信军,另两路悄悄紧跟李信军。待李信与蒙恬会军后,在城父两面设下埋伏,等追杀李信军的那路楚军一到,便三面同时夹击秦军。

  此举令秦军大败。七个都尉惨死,两路秦兵几乎尽数阵亡,仅李信、蒙恬等数千人逃回秦国。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