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

重生1993!

第35章 平菇上市

重生1993! 苟川 2226 2021-08-28 11:10:49

  陈强的生活回归了正轨。

  时间不等人,他没有多余的时间去与同龄的孩子一样,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所谓的天才,都是你只看到他人前显贵,却没有没有看到他背后的努力。

  陈强对此深有体会。

  所有的事情,如果自己不去推动,那解决一定不会按照计划前行。

  这不,说好的消毒24小时,被他们弄成了一夜;

  薄塑料膜,在菌子出来前,必须包严实,防止细菌害虫入侵;

  泡过的玉米芯,需要晾几个小时,不再滴水最佳,且菌种需要尽量均匀的分布在菌包内。

  这些都要陈强一个个的做示范,一天下来,小身板儿也是累得够呛。

  大棚的搭建,也是问题百出。

  不是竹片太窄,承重不够,就是没有剔除上面的毛刺,扎穿了棚膜。

  原本以为可以做低一点,一个棚做了一半,又因为空间不够,拆了重来。

  搭建大棚,都花了五天的时间。

  结果还是达不到陈强的要求。

  可是时间不等人,只能将就着用。

  打菌包工作,更是用了一周的时间。

  十天后,菌包才全部送进棚里。

  除了陈强和黄伟,其他人几乎没睡几天好觉。

  可接下来的工作,同样不轻松。

  凉城一年好日头的天数,不过五十上下,大部分时间,都是阴雨天。

  然而这些好天气,也集中到了秋季。

  白天的时候,棚内的温度都能上到三十五六度,而一到夜里,简易大棚没有保暖墙,温度又会降到十五度甚至以下。

  这样的环境,是不太适合平菇稳定出菇的。

  马上深秋了,陈强买了几个温度湿度计。

  让工人们时刻关注棚内的温度湿度。

  以二十五到三十度之间为准,温度高了需要掀膜,温度低了,尤其是夜里,直接开始上碳炉。

  湿度就要求在75%左右,不够就要用喷雾器在棚内喷水。

  为了防止中毒,每天早上进入棚内前,点蜡烛做二氧化碳测试,蜡烛不灭,才能进人。

  而且在棚内的时间,不能超过一个小时。

  千叮咛万嘱咐,陈强也不敢掉以轻心,生意黄了还可以从头来,这玩意伤着人了,被再把自己搭进去。

  那可能就是最悲催的重生者了,到了阎王爷那儿,都得被一顿嘲笑。

  就这样,黄伟的学习没多大起色,陈强照样每天雷打不动的要去帮他“学习”。

  当初选择黄伟家,算是走对了,他家是村里最偏僻的一户了,刚好侧对到县城的主路,而屋后的大棚也被一个小丘陵挡住,平时几乎没有人走这边上山。

  学习没有落下,陈强爸妈也没有想太多,帮助同学,总是好事儿。

  黄伟的奶奶收了陈强的房租,加上黄伟在旁边敲边鼓,自然也不会对外说什么。

  就这样,一直到平菇上市,都没人知晓这里的棚子究竟是干啥的,还只当这里是龙潭冷饮厂的厂房。

  十二月底,陈强的平菇开始采摘第一茬。

  由于前期严格按照规定操作,出菇率在90%左右,剩下一部分也开始出菇芽,极少的死包。

  每包能够采摘半斤到一斤,第一茬,就能够采摘约2000斤平菇。

  而入冬后的凉城,平菇售价约一块五左右,今年的平菇价格,明显要比去年高,年前,极有可能会涨到两块。

  就这,买菜都得赶早,十点后,满市场都别想找到平菇的影子。

  不过陈强也是在赌,好在这一步赌对了。

  接下来的事情好办了。

  卖平菇。

  陈强可没打算去菜市场扎摊儿卖菜。

  所有的菜市场都是鱼龙混杂,犯不着为了更多的利润去跟人斗,耗时耗力。

  所以,周毛等人,一大早就散出去,开始在菜市场找菜贩子谈价格。

  八毛钱一斤,这是陈强的底价,谁能谈高,那高出的部分,归个人。

  一开始,大家都没明白这“高出的部分”是什么意思。

  可第二天一算账,大家都跟开了窍一样,拎着平菇样品,嗷嗷的冲了出去。

  周毛别看年龄不大,但是脑子灵活。

  昨天他以一块钱的价格批出去了两百斤。

  按照规定,除去基本工资,高出的部分,全都归他,仅仅一天,周毛就赚了四十块,两双翻毛皮大头鞋到手。

  剩下的人,虽然都不说话,但是谁心里没点想法。

  全县城,类似的农贸市场,还有五六个,足够大家分了。

  再不够,也可以直接拿货自己卖,挣得更多。

  没办法,陈强也想多要,可是,他还得靠着这帮人出货,没有利润,谁都不会拼命。

  陈强算了一下,两万个菌包,90%的成活率,每个菌包大概能够有个三斤左右的产量,总产量约五万斤左右。

  可惜短时间要想再提高产量,是不太可能了,条件有限。前世一些科学大棚,亩产五万斤都只是起步。

  除去开支,保守起见,陈强从现在到过年至少有三万块的收入。

  对于九四年还在流行万元户的凉城,说是天文数字也不为过。

  短短一年的时间,白手起家,到成为三万元户,真心没有想象中的容易。

  平菇的生产销售进入正轨,陈强也不再将重心放在这边,只是每天都会去黄伟家收钱。

  不是陈强不大度,实在是钱太多会烫手,每天拿一次两三百块不起眼,一旦多了,就不好说了。

  陈强心中还没有个合适的管账人选,所有的账目只能自己核算。

  黄伟倒是值得信任,可惜,他数学考试极少有及格的时候,加上年纪小,也不合适。

  再看看吧。

  平菇生意倒是可以一直做下去,不过凉城的消耗量,发展有限,加上交通限制,往外运输几乎不太现实,顶多发到市里,不过,那也同样需要投入人力财力去市里做渠道。

  暂时没有那个条件。

  接下来,龙潭冷饮厂,需要重新选址,走向正规。

  即便是现在无法上生产线,也必须有足够的地方建设小型冷库。

  这年头,互联网还是个新奇事物,凉城甚至都没有几个地方能够上网的,查找资料,全都得看报纸。

  自从陈强在黄伟这里设点,市面上所有的报纸,陈强几乎都有订阅。

  每天都会抽半个小时去翻看那些广告,对,是广告。

  刚好也找到一家可以做冷库的企业,省城的。

  一个二十平方的小冷库,大概需要两万块钱,还不包括建筑本身。

  所以,陈强需要找一套县城边上的物业,地方不需要太大,重点是交通要方便。

  龙潭冰棍已经在凉城小有名气,陈强暂时还不会放弃这块儿。

  而种植平菇,让陈强深刻的体会到了差异化农业的高利润。

  鸡蛋,多放几个篮子,总是安全的。

苟川

新人新书,跪求鲜花,刀片也行。咖啡、钻石、豪车、豪宅也不拒绝!跪求一切支持!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