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铛,铛,铛。”
充满佛意的敲钟声,在这个破旧的寺庙之中响起。
寺庙门前,是一群衣衫褴褛的灾民乞丐。
他们眼神中充满着对食物的渴望,神态之中隐藏着几分疯狂,几欲冲入庙宇之中,抢夺佛前供果。
若不是这寺庙有防御法阵,等闲之辈不得入内,从而压抑了他们的这份疯狂,保持了几分清明。
否则…………
那一双双充满人性本能欲望的眼睛,注视着正在挑拣水果的中年和善僧人。
中年僧人挑拣着供奉在佛祖面前的贡品水果,一边挑拣一边发出对这个世道的叹息声。
陈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冥界的传送出现在了这个庙宇之中。
感应到陈空的出现,正在挑拣水果的中年僧人只是瞥了一眼陈空,便专心挑拣着水果。
而陈空则看着中年僧人将完好的水果放于一盘,开始变质腐坏的放于另一盘。
很快,中年僧人便将水果挑拣完毕。
端着完好的那一盘,中年僧人走到寺庙门口。
“给我一个……”
“行行好,给我一个……”
“我已经三天没有吃东西了,先给我……”
看着因为自己走近而有些沸腾的人群,中年僧人又是一声叹息。
随即,鼓起法力,释放一丝这群像乞丐多过像灾民的人们,他们所能承受的威压。
属于修行者的威压,使得纷乱嘈杂的声音销声匿迹,寺庙门口顿时一静。
这群“乞丐”终于回忆起了自己为何会落得如今这般田地的记忆,生存的本能让他们眼巴巴的看着中年僧人。
那眼中的小心翼翼与希冀,让中年僧人又是一叹。
“不要急,都有,都有……”
中年僧人拿起果子,照着人群,一个接一个的发。
拿到果子的“乞丐”,皆是立马就吃起了果子,同时对中年僧人投以感激涕零的目光,止不住的点头道谢。
个别想要抢夺果子的“乞丐”,也碍于中年僧人修行者的身份而偃旗息鼓。
看着众人吃完果子,中年僧人转身回到佛祖面前,盘坐念经。
本来因为黑白无常的报告,而来到这座庙宇的陈空,这下升起了几分兴趣。
看着正在念经的中年僧人中年僧人,陈空恍惚间看见了似而非的身影。
“和尚,你拿了佛祖的贡品,就不怕你佛怪罪吗?”
正在念经的中年僧人闻言一顿,拨动念珠的手也停止了动作。
“阿弥陀佛,佛在心中,眼前不过泥胎木塑而已。
既不能食此供果,亦不能降下慈悲。
些许瓜果,能行功德之举,展我佛慈悲,我佛如何能怪?”
中年僧人双手合什,对佛像微微一拜。
正在翻阅手中书籍的陈空,抬头看向中年僧人,继续发问:
“既如此,那你又为何要拜这泥胎木塑?”
中年僧人续上之前拨动念珠的动作,开口回答:
“拜它,是因为贫僧尊重这泥胎木塑所代表的先行者,也是贫僧心中信仰所在。
拜它,是贫僧确定自身所修所行为何,是贫僧照鉴自身修行对错的方向。”
陈空合上手中书籍,其封面上赫然写着《冥书》二字。
“佛祖教导的修行之道,便是与妖魔为伍,与妖魔往来吗?”
中年僧人抬头看向那泥胎木塑的佛像,缓缓开口:
“贫僧不擅农牧,亦不会农家法术,所耕田地亦养不活如此多之人。不得已,只好与山中妖魔讨要山果,以救济众人。”
身穿墨色直裾衣袍的陈空,也没有嫌庙宇不净,往墙上一靠,说道:
“这庙外众人,有手有脚,四肢健全,大师怎不叫他们自己耕田养活自己?
单靠大师救济,这种慈悲,大师不觉得有几分可笑吗?”
中年僧人念一声佛号,对陈空回答说:
“城内恶霸横行,城外妖魔丛生,若能抗拒,何至于此。”
陈空瞥了一眼躲在墙角的小女孩,继续开口与僧人辩论:
“大师既为修行之人,又是佛家修行者,何不度化城内恶霸、城外妖魔?还这城中百姓一个安宁?”
“当今天下,虽是乱世,却亦有其规矩所在。
世俗之事,当由世俗之人解决。
贫僧于此念经诵佛,城外妖魔便不能入城害人。
若是贫僧以力压人,度恶霸,驱妖魔。
尊神焉知没有更强的恶霸、妖魔出现?
继而驱逐贫僧,祸害这城中百姓?这一城百姓何其无辜!”
看出陈空身份的中年僧人,开口回答并反问。
“此乃望梅止渴之举!如此规矩之下,大师护得了一时,岂能护得一世?
若不能解了这内外祸患,城中百姓何时才能安稳度日?”
本身就因为身为正神而不得不遵从一些规矩的陈空,心有戚戚之下,有些愤慨的发问,
规矩?
若都遵从这曹丹的规矩,这世道何时清明?
真想掀起红色浪潮,高举人民的旗帜。
想想自己的就是被打击的对象,陈空又放弃了这个想法。
“阿弥陀佛,至少在这规矩之下,庙外众生还有活路。
若是能除恶务尽,贫僧何惜这一身修为?就怕介时贫僧殒命不说,还无法除恶务尽。
彼时,何人护这一城百姓?
是尊神吗?贫僧不敢赌。
贫僧只是一介独行佛修,做不得此事。”
中年僧人低头垂眉,铿锵有力的声音传入陈空耳中。
这是在说我虚伪吗?好个和尚!绵里带刺啊。陈空心头有些好笑、有些自嘲。
毕竟,自他失去活人身份后,便要遵从天地、诸强制定的游戏规则。
这中年僧人所说,确是有几分道理。
但,辩法的乐趣,不就在此吗?
“大师所言,在下却是有几分惭愧。
但在下尚有一惑,还请大师开释。
若是大师与妖魔往来之事,被宣之于众,大师又该如何?”
“阿弥陀佛,尊神言重了。
《寒山拾得》有一记载,可解尊神疑惑。
一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
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这,亦是贫僧的回答,尊神可还满意?”
说完,中年僧人抬头看向屈臂上举于胸前,手指自然舒展,手掌向外,执无畏印的佛像,洒然一笑,口称慈悲。
陈空顺着僧人的目光看去,便看见了手执无畏印的佛像。
无畏印,这一手印表示佛为救济众生的大慈心愿,能使众生心安,无所畏怖,所以称无畏印。
陈空心中明白,这便是僧人无惧、无悔、无畏的由来。
不再言语,陈空单手竖于胸前,对中年僧人一礼。
这一礼,敬心有慈悲,为此愿承恶果者。
这一礼,敬心怀众生,愿为众生考虑者。
这一礼,敬真正参禅悟佛,寻菩提般若者。
僧人低头垂目,神态祥和,眼有慈悲,轻声诵经。
……
恰于此时,庙外传来一阵喧哗。
(笔者建了一个催更群:295505818,欢迎大家前来催更、提建议,入群问题是:赵吏的法号是?
笔者相信,认真看书的老爷应该知道。*^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