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 2690字
预计阅读时间: 7分钟
“早上吃点儿你常吃的吧,”我说,“看看你们平时吃什么。”“好的。”他点了点头。“高蛋白低脂套餐,随机。”他对着手臂说道。也就几分钟的功夫,那个“小屁孩”又过来了。“你是不是想我了。”它说。我没有搭理它。它还是从“肚子”里掏出来饭,并说:“我肚子里的,热乎的,吃吧。”说完,它又放了一个“屁”,“这次是榴莲味儿的。”说着,它便飞走了。
“这是什么?”看到饭后,我有些不解,问。“槐花浆,就是把槐花打成浆状,你尝尝。”他说。我喝了一口,说:“也说不出来什么味道,反正是挺甜的。”“人吃五谷杂粮,只是口味和做法变了,其他都没变,还是那些食材,换汤不换药。就像几千年过去了,猫依旧吃老鼠一样。”他对我说。
“吃完饭带我去做什么?”我咽下一口槐花浆后问他。“航模。”他说,“自你们那个时代起就叫这个名称,区别是我们现在制作的航模飞的更快更远了,涉及到的机械制造和物理知识更多。”他告诉我。
“我们那个时代能源有限,刚开始是煤,后来是石油和天然气,总之吧,就是不可再生能源,能源有限,面临着枯竭的难题。”我想起上涨的油价,说。“真是不可思议啊,能源还会枯竭?能源和信息一样啊,只有泛滥,用都用不完的。”他咧开了嘴,惊讶道。“前些时间,也就几千年前吧,核聚变刚刚成型,不可控,那个时候还没有什么核片,我们派飞船去其他行星开采去,智能无人驾驶技术,就是飞行成本有点高,不过与开采回来的燃料相比,还是非常值得的,不用白不用嘛,再说了,人类要想把那些能源使用完,可得花好长时间了。”他告诉我。
“走,带我玩玩你说的航模去,看看是什么样子的。”我迫不及待地说。“吃完饭了歇一会儿再去,不然这里噎得慌。”他摸着自己肚子右上方说道。之后,我们在摇椅上躺着,晒着阳光。“这才是生活啊。”我大口呼吸,说道。“每个人都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还有比这更让人热爱的世界吗?”他得意洋洋地说。
“走。”眯了一会儿后,他起身,对我说。于是和之前一样,他抱紧我,背着飞行包,带着我飞到了一个金字塔外形的建筑物内。大门处的显示屏上显示着馆内的温度、氧气含量、人数等众多参数。“怎么没安检呢?”我对我们大摇大摆进入馆区的行为感到诧异。“因为不需要安检啊,正常人不会带违禁物等东西的。”他对我解释道。“那万一遇见精神病怎么办?”我追问。“极少了,一是我们一出生就会在手臂内植入芯片,细胞和纳米材料的结合,你可以这么理解,就是手里边长出来一个芯片。他能对一个人的危险行为产生预警。”他一边指着手臂一边说,“也是智能的。这个预警信号会发给附近的所有人。”
“那怎么看不到它呢?或者说怎么才显示,以及什么给他提供能量呢?”我询问。“因为没有必要时时刻刻看它,所以它结合手臂细微的转动以及算法,精确判断是否显示,这样也节省能量。”他说,“你可别看他小,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功能可太多了,几乎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
“至于能量的来源嘛,一是太阳能,和之前给你说的一样,二是血液的流动以及细胞的渗透压,能源的来源太多了,凡是不是保持绝对静止的东西都能给他供能,你也知道,从本质上来说,几乎所有的事物都会产生振动,哪怕是再微小,也就是说能量是源源不断地,直到个体的死亡。”他解释道。“厉害,实在是厉害。”我说。
“走,带你玩会儿航模去。”他一边说一边向展厅里走去,“在二楼。”他说。“看来你常来啊。”我说。“对,我也喜欢这个玩意儿,我们已经找到了大量类似外星文明的迹象,更重要的是已经确认了部分外星文明,说白了,就是说找到了个别外星人,只不过目前没有很好的沟通方式,语言不通,而且离得太远了,以光速飞行也需要成千上万年,我们派出最早的交流者一号已经飞了接近500光年了,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冒险家做的最勇敢、最浪漫、最伟大的事。”他说。
“航模有很多级别的,有教程级别的、入手级别的、初学者级别的、还有专家和大师。你想玩哪个级别的呢?”他问。“都是啥意思啊,你给解释解释。”我说。“教程级别很简单了,就是控制飞行器着陆月球并采集各种科学数据,最后着陆到原点,也就是咱们这个场馆,”他说,“其他级别与之类似,更多的是距离上的不同,当然了,每个行星或者恒星的引力、地貌以及运行轨道都不同,所以相对来说,距离越远越难控制。”他告诉我。
“从最简单的开始吧。”我想了想,说。“就这?”当我看到就一个显示屏和一个类似游戏机的摇杆时吃惊地说。“因为太简单了,并不需要其他任何装置。”他冲我笑了笑。“来,说了那么多,试试。”他把遥感递给我,遥感上方夹着一个显示屏,显示着三维图像。“先设置爬升速度和飞行速度,以及智能辅助飞行。”他告诉我,“语音命令就行。”我就照做了。
显示屏上面出现了各种参数。“给你个参考吧,爬升速度的区间是每秒100-1000米,飞行速度先设置成500-1000米,等飞出大气层后再调快点。至于智能辅助功能,无论如何也要打开,他能全方位避障,以及智能降落,智能巡航等等,最重要的就是安全。”他告诉我,没过一会儿,我就一一调好了参数。
“操纵它起飞吧。”他说。“可是,”我皱起了眉头,“它在大气层飞行倒是容易理解,可它怎么在太空飞啊?”我问。“都是因为核片啊,在大气层内时,核片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提供给航空器,等到了外太空,核片会智能释放粒子进行加速。”他回答。“粒子加速,粒子怎么加速?”我追问。“怎么说呢,就是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守恒定律,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释放的粒子质量越大,速度越快,反向产生的动能就越大,反推力越大,和火箭发射的原理类似,只是不需要氧气。”他解释道。
飞行器外壳是一个椭圆球体,酷似UFO,不过周围有些“触须”,类似节肢动物的腿。“那是起落架还是传感器啊?”我问。“都有,它还有很多其他功能,方便着陆以及调整飞行方向。”他告诉我。我操纵着摇杆,飞行器“嗖”一下子就飞了上去,几乎是同时,它的“触须”收了回去。不一会儿,飞行器就消失在视野之中了。“看好显示屏。”他提醒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