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 2675字
预计阅读时间: 7分钟
面前有很多款大小不一的杯子,我一时间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该选哪种,他似乎发现了我的疑虑,告诉我:“先以你为标准,一款产品问世前,先让它打动你,这样才有可能打动别人。”“那就选这个口径10cm的杯子吧。”我心想着,拿了过来,先往里倒热水,再往里倒调制好的奶茶粉,一边倒一边用勺子不断地搅拌。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心想,拿着制作好的奶茶,忐忑不安地走到测试仪器旁,仪器像一个没有盖子的水杯,我哆哆嗦嗦地把杯子放了进去,启动仪器。显示屏上出现了两条红色的不规则的曲线和一条绿色的横线,我完全看不懂。
“这是在分析这杯奶茶含有的元素及其含量,绿色为平均值,如果富含某种元素,曲线就在绿线以上,如果某种元素的含量很小,曲线就在绿线以下,”他指着仪器继续解释道,“这是放大后的图像,这杯奶茶含有的元素比较多,机器把各个坐标连在了一起,所以看上去是一条连续的曲线。”
“为什么会出现两条曲线呢?”我问。“你可以这样理解,位于上方的红色曲线是真实测量值,下方的红色曲线是危险值,也被称作不合格值,只要两条曲线发生交叉,就表明饮品调制失败,即使它很有可能受到民众欢迎,但它对人体有害,照样不被通过。”随后仪器“滴、滴”响了两声,屏幕上显示:温度40℃,含糖量4%,容量800ml,也显示着各种人体必需元素的含量。
正在这时,我听到一些耳熟的声响,有意识地去寻找声源,这才注意到一旁的打印机,它打印出一个大小一样的杯子,只不过杯子上带有各种字符,我拿起一看,上面印有所有与奶茶相关的信息,也就是把屏幕上显示的内容打印在了杯身上。“还有一个瓶盖。”他说着,把瓶盖递给了我,我盖了上去,并拧紧。“这为什么会有一个手印?”我指着杯盖问。
“用它作为识别物,可以根据手印追踪溯源。用芯片扫描一下,便可以找到这个地方,与餐饮有关的一切都是透明状态,你注意墙角的几幅可移动的画了吗?”他指着那几幅画问道,没有等我回答,他又继续说道,“这不是画,是摄像头,通过各种终端设备,大众可以实时观看制作奶茶的整个过程。”
我瞅了几眼那些画,在画中发现几个红色的点。“要是这样的话,别人喝起来就放心了。”我说。“你只需要把制作好的奶茶倒入这个由3D技术打印的杯里,在放进恒温箱,别人就可以来领取了,或者派无人机给人家送过去。”他告诉我。
“你们也是用无人机运送快递吗?”我突然想到,问。“是这样,一般情况而言,这是最高效的方式。如果货物比较珍贵,我们用专门的无人机运送它,如果货物不具有高的价值,我们用集装箱无人机进行派送。”他告诉我。
“集装箱无人机的容积很大,能装下很多货物,是这样吗?”见他点点头,我又追问道,“是送货到家还是需要自提?”“肯定会把货物送到人家填写的地址,每个地方都有无人机,人口密度越高,这个城市拥有的无人机就越大,从发货到送货,所有流程都不需要人来参与,由拣货机器人、打包机器人和无人机共同完成,”他说,“根据他们的名称,你就知道他们的功能和用途。”
他接着说:“拣货机器人用来精准地挑选货物,并把它送到打包机器人手里,而打包机器人用来制作包裹,并把货物用包裹保护好,送到无人机那里,你就可以从无人机那里取走货物了。每家每户的智能窗户可以识别无人机,和自动门一样,当无人机靠近窗户,窗户自动打开,等无人机卸下货物,门又会自动关上。”
“连窗户都这么智能,它肯定也有防晒、防紫外线、防蚊虫的功能了。”我惊喜地问。“这都是小意思,窗户采用纳米结构,在保持通风的情况下还能过滤空气,可惜我们已经许久没有遇到雾霾了。如果你是一只蚊子,凭你那胖乎乎的身体,肯定钻不进来。就算你恰巧找到一个缝隙,当你身子还在缝隙中时,就被防蚊网杀掉了。”他说。
“屋子里进不来蚊子,这可太厉害了。”我赞叹道。“无论是屋门还是窗户,都具有防蚊功能,有一个全身被蚊子叮满疙瘩的人,这是由他所设计。”他告诉我。
我把奶茶倒进了3D打印出来的杯子里,问道:“这就可以了吗?”“这才刚刚开始。”他说完,按动了仪器上一个绿色的按钮,显示屏上便飞满了数字,这像是电影里才会出现的场景。“运用数据分析功能,它早已经有结果了,满屏的数字只是掩饰,”他笑着说,“你点击屏幕上的‘结果’。”
我找到了这两个字,随后点击。屏幕中间出现了一条竖线,左侧出现了各种3D图像,右侧用数据进行说明。“约有15%的人喜欢这种糖度,最多有12%的人喜欢这种口味,综合奶茶粉浓度和杯子容量等其他因素,最多有9%的人会领取这款奶茶,”他念着分析结果,又说道,“太可惜了,如果有超过10%的人会领取这款饮品,它才有机会成为一款成功的产品。”
“目前没有达到这个结果,所以不能发行。结果在10%—50%的饮品会进入下一轮更精密的测试,而结果在50%以上的饮品可以直接被大众领取。”他告诉我。“那结果万一是50%呢?”我问。“也可以直接发行。”他回答道。
“如果我们那里也有这样的场馆,我相信一定会受到大家的欢迎,”我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在我们那里,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是两种极端,中间没有任何缓和的空间。”在这种场景下,我突然想到了那个可怜的同学。
“在大学里,有个同学非常喜欢唱歌,”我说着,回忆起了那段时光,“他就住在我对面的宿舍,每当上完了白天的课,做好了课后习题,便回到宿舍一展歌喉。”“难道不会影响到其他人吗?”他问。“他们宿舍一共三个人,其中一个身体抱恙,长期生病,自从上完大一上半学期的课,就再也没有见过这个人,另一个同学的家境十分贫困,即使申请了各种助学金,也不够日常生活所需。”我说。
“他长期在外兼职,校内有勤工俭学的项目,有时去辅导员办公室做一些辅助工作。他找了很多夜间的工作,可能因为薪金比较高。也不经常见他的人影,”我继续讲道,“总之,他经常是一个人在宿舍。”“独自待着,该有多无聊啊。”他听完后说。
“你可不知道,他一个人可快活了。到点儿了就去吃饭,熄灯了就去睡觉,连我都十分羡慕。我三番五次找到他,想挪到他的宿舍住,可他就是不愿意,”我说,“如果强行搬到他们宿舍,他就会找到辅导员,举报我。”我当时对此感到很不理解,还有些恼怒,但现在回想起来,却情不自禁地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