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天祚帝的一系列激进举措,如同巨石投入平静湖面,瞬间在各方势力中激起千层浪,一场围绕着宋、辽、西夏、女真以及梁山等势力的风云变幻,就此拉开更为宏大的帷幕。
辽国施压,宋朝朝堂震动
南院大王萧峰亲率使者团气势汹汹抵达汴梁城。使团阵容庞大,铠甲鲜明,彰显着辽国的强盛武力。萧峰面沉如水,径直踏入宋朝朝堂。他目光冷峻地扫视众人,言辞强硬地表明来意:“宋廷需将岁币增加一倍,否则我大辽铁骑必将兵锋南下,踏平大宋山河!”
此语一出,满朝文武皆惊。参知政事蔡京心中暗自叫苦不迭,他深知若轻易答应辽国条件,必将背负千古骂名,但辽国势大,一旦开战,宋朝边民又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短暂沉默后,蔡京强作镇定地站出:“萧大王,岁币之事关乎重大,容我等从长计议。我大宋向来以和为贵,然如此巨额增加岁币,实难立刻应允。”
萧峰冷哼一声:“哼,无需多言。我大辽已下定决心,三日内若无满意答复,后果自负!”说罢,拂袖而去。
蔡京看着萧峰离去的背影,心中焦虑万分。他深知此事棘手,一方面要安抚辽国,避免战争爆发,另一方面又要向皇帝及朝中大臣交代。回到府邸后,蔡京立刻召集亲信幕僚商议对策。众人七嘴八舌,却难以拿出一个万全之策。有的主张暂且答应辽国要求,以保一时太平;有的则认为应整军备战,不可向辽国示弱。蔡京心烦意乱,最终决定先派人暗中联络江湖势力,看看能否从中斡旋,同时加紧整顿边防军备,以防不测。
女真危机,北院大王出征
北院大王领命后,迅速点齐兵马,向着女真部落进发。女真各部虽民风剽悍,但面对辽国正规军的清剿,仍面临巨大压力。消息传至女真各部,各部族首领紧急聚集商议对策。他们深知,若不团结一致,必将被辽国各个击破。于是,各部首领歃血为盟,决定联合起来共同抵御辽国入侵。他们一面组织青壮年男子参军入伍,加强部落防御;一面派使者前往周边部落,寻求支援,同时密切关注辽国军队动向,准备随时展开游击作战,与辽国周旋到底。
西夏联姻风波,朝堂各执一词
辽国九品使者带着联姻的要求抵达西夏。西夏丞相李锦接到消息后,立刻进宫面见西夏皇帝。李锦将辽国的联姻提议呈上,西夏皇帝眉头紧皱,陷入沉思。
朝堂之上,大臣们对此事意见不一。一派认为与辽国联姻可保西夏一时太平,且能借助辽国势力制衡周边其他势力;另一派则坚决反对,认为辽国此举居心叵测,将西夏公主下嫁辽国,无疑是将公主置于险境,且可能使西夏沦为辽国附庸。
李锦权衡利弊后,向皇帝进言:“陛下,辽国势大,联姻之事不可仓促决定。臣以为,可先拖延时间,派使者前往辽国,以商讨联姻细节为由,探清辽国真实意图。同时,加强国内军备,以防辽国借机发难。”
西夏皇帝点头称是,遂依李锦之计,派使者前往辽国。而在民间,西夏百姓听闻辽国要求公主下嫁,群情激愤,纷纷表示不愿看到公主远嫁他乡,一时间西夏国内民情汹汹。
柴进的筹谋,为梁山大礼添变数
柴进一行在南下途中,得知了辽国这一系列惊人消息。柴进深知,局势的急剧变化将对自己原本的计划产生重大影响。他立刻召集张顺、张横等人商议。
柴进面色凝重地说道:“如今辽国动作频频,天下局势大乱。我们原计划虽未改变,但需重新考量其中变数。辽国与宋、西夏关系紧张,我们在江南行事,也要小心各方势力的波及。”
张顺点头道:“柴大官人所言极是。如今这局势,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我们需加快行程,尽快到达金陵,站稳脚跟,再做打算。”
柴进思索片刻后,说道:“好,我们日夜兼程赶往金陵。到达后,一方面要加快与当地势力的联络,另一方面密切关注辽国与宋、西夏的局势发展,以便我们随时调整计划,给梁山送上这份大礼。”
红颜劫行动,李师师的抉择
李师师收到消息后,意识到局势已到了千钧一发之际。她紧急召集红颜劫骨干成员商议应对之策。
李师师神情严肃地说道:“如今辽国动作频繁,宋朝、西夏皆面临危机。我们红颜劫作为江湖势力,虽无法左右朝堂局势,但也要有所行动。一方面,我们要加大对辽国、宋朝以及西夏朝堂动向的情报收集,务必第一时间掌握各方动态;另一方面,我们需与梁山等江湖正义势力加强联络,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变局。”
一位红颜劫成员问道:“那我们是否要参与到宋辽之间的纷争中呢?若宋朝答应辽国岁币要求,百姓负担必将加重,江湖恐也不得安宁。”
李师师沉思片刻后说道:“我们暂不直接参与朝堂纷争,但可在暗中助力正义一方。若宋朝被迫答应辽国无理要求,导致民不聊生,我们便联合江湖豪杰,设法减轻百姓负担,制衡各方势力。”
众人纷纷点头,领命而去,各自展开行动。一时间,红颜劫在江湖与朝堂之间织起一张庞大的情报网,密切关注着局势的每一丝变化。
梁山谋划,宋江吴用定计
梁山之上,宋江与吴用也收到了辽国的消息。两人在聚义厅中来回踱步,神色凝重。
吴用手持羽扇,眉头紧皱地说道:“哥哥,辽国此举来势汹汹,宋、夏两国皆面临困境。如今这局势,对我们梁山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宋江点头道:“贤弟所言极是。只是我们梁山虽有一众好汉,但与辽、宋这样的大国相比,力量仍显单薄。不知贤弟有何高见?”
吴用沉思片刻后,说道:“哥哥,我们可先派人密切关注宋辽之间的谈判进展。若宋朝答应辽国岁币要求,百姓必定怨声载道,届时我们可趁机在民间宣扬梁山替天行道的宗旨,吸纳更多有志之士加入我们,壮大梁山势力。若宋辽开战,我们则可根据战场形势,在合适时机出手相助宋朝,换取宋朝对我们梁山的认可,为兄弟们谋一个好前程。同时,我们也要关注西夏局势,说不定能从中寻得与西夏合作的机会,扩大梁山的影响力。”
宋江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光芒:“贤弟此计甚妙。就依你所言,立刻派人去办。”
于是,梁山众人各司其职,一场围绕着天下局势的应对之策在梁山悄然展开。各方势力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中,都在为自己的利益与未来奋力谋划,一场更为激烈的冲突与较量,正逐渐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