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就是每天都会固定的做的事,很多人会关注一些超市商品食品价格和一些娱乐新闻,同样关心体育、电影、财经、房价、股市等内容,而这些信息手机上都可以看到,所以我们现在的习惯就是早上一睁开眼伸手去拿床头柜上的手机,在公园在咖啡馆在茶馆坐下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手机,然后就是各刷。刷朋友圈刷新闻刷公众号都是为了获知信息,早上看股市新闻和公司公告特别是自己持有公司的公告是我一直的习惯。早几年到苏州平江路的猫的天空书店,看到位置上坐着的人都拿着手机,竟然没有一个人是看书的,可能在旅游景点都是逛累的人休息一下吧。而以前床头柜上的书没了,当然智能手机也可以看书,这是进步?对就是进步,就是忘记了一点什么。世界上有个地方曾经流行一种叫口袋书,可能现在还流行,书的大小正好放进口袋,价格也很便宜只有六元人民币左右。我们这里也有过,我买过三个版本的《神秘岛》,其中一个版本就是口袋大小。
场景的改变还是在各个方面体现,以前的小桥流水的古镇现在是车水马龙的城市。以前小河中的摇撸船,现在是道路上塞满了车,一条条小河也变成马路,当然这是进步这是现代化。二个月前走过上海的金陵路,看到是好多的拆字,我在想金陵路那么有特色的建筑应该不会全部拆吧。而每一个建筑就像一本书,每一本书又是一个世界,现在小镇的建筑已完全改变,宽阔的马路快节奏的生活,出门开车,科技的发展让生活更加方便,手机已和生活紧密结合,各种各样功能使生活变得更加方便,特别是支付功能还有各种的码,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改变了,包括看书逛书店,有多少人多少时间没有看过一本书,一个朋友曾经也看书,可是现在他说已经有二年多没看过书了,因为每天时间都安排的紧,没时间看书。每个星期三个晚上去游泳馆游泳,维护各种关系需要时间,还要接送上高一的孩子上下学,没心思静下来看书。其实看一本书花不了多少时间,像《岛上书店》篇幅的小说五个半小时就可以看完。人们不看书只是习惯改变了,书不是每天都需要的。大多数人的改变而不是全部,我还是会经常看书逛书店,到一个城市都会去当地的书店,今年6月份的时候去无锡万象城的西西弗书店,那是我见过的最有人气的书店,我们去的时候是晚上7点左右,书店里人很多,人们都在安静选书看书,消费区内也座无虚席,而且收银台前还有几个人在排队,哈对一个城市的印象从书店开始。去年到深圳京基中心言几又书店也是晚上这个时间,书店人没几个人,可能一线城市的人都比较忙,入口处的星巴克座无虚席主要是因为位置好的缘故。
街道上现在最多的店就是各种各样的饭店,而且全国各地的美食都可以吃到,因为年轻一代不喜欢做饭太费时间,饭店还是一个交际的场所,我们的社会人脉是生存的关键。还有就是房产中介门店特别多,而书店是越来越少。县城的新华书店分店也开了一家,就是在银泰城三楼,银泰城在我新买的房子比较近步行10多分钟,逛银泰就是逛新华书店,就是新华书店还是有一点和小时候的一样,大多数的书都塑封的,没有办法翻看,只能看到封面和底。小时候买连环画的时候,就是指着那本书说要那本,店员拿给你就直接给钱,也是不能看的。现在在新华书店看上那本书又不能确定值得不值得买,就要店员打开塑封,如果没有看上这本书不买,第一是自己不好意思,而且店员也不会有好眼色,这样第二次再去也不好意思再让拆封。所以已经有好几年没在本地的新华书店买书了。买书大多数会去大城市,淘宝上就是买过《创诣》杂志,《创诣》杂志第一本就是在上海福州路的大众书局买的,淘宝就是买前几期杂志,在网上从来没有买过一本书。到实体书店买是习惯也是支持,苏州的诚品书店也去了,当然去的最多的还是上海,坐动车一小时就到了,方便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喜欢上海的历史建筑。
现在的生活丰富多彩,有各种各样的娱乐休闲和游戏,可就是缺失了我们小时候的纯真和善良,去年我父母在市区一仿古街也就是人民路散步,母亲不小心摔倒了,我父亲个子比较瘦小一个人扶不起来,我父亲向周围的人求助“谢谢能帮忙扶一下吗”,在下午一点多的时候街上人很多,有许多人在看见就是没有一个人帮忙,还好过一会一个骑自行车的小伙子下车帮助扶起来,我从心里非常感谢这个小伙子,让我对这个地方还有留恋。我妈是老党员了,在工作的时候是先进生产者,现在年龄大需要帮助的时候人们却犹豫了,为什么那么多人只是在观望而没有上前帮助,害怕被讹?你父亲在旁边。可以这样说现在的人在做什么事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会不会受影响,而不会考虑需要帮助的人,这个是什么?是冷漠吗?那我们可以这样想想,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老的时候,当我们老的时候同样会遇到这样的情况。2019年到ZJ省松阳县杨家堂村旅行,是一个古老的村庄建筑也很有特色,看见一老夫妻在门口干活,和他们聊了几句提出参观他们家,老人家很客气的同意了,然后自己还是在门口干活,我们进去参观他们没有跟着,这个就是信任,干完活还介绍自己的房子,房子已经有二百多年了,而且一直都很老固,临走时候还和老人合影。我们在村口遇到一苏州游客,他说他来过几次,这里建筑保持的很好,人善良纯朴,然后说这里还没有开发,开发以后会不会有变化就不一定。现在城市发展了经济条件也很好,难道代价就是失去那种纯朴和善良?
文化是一切的根本,文学、音乐、绘画舞蹈等多种形式,图书馆建设的非常漂亮,可里面经常看到是只有学生,看书的习惯可能也是需要从小培养。还有一个地方还是很需要一些独立书店,让人有一种看书的氛围,小书店有一种商场中的连锁书店不能替代的东西,就是可以和店主交流,店主也会开云(中国)书,很有亲切感。我一直相信人只能改变的是未来,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