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样,他们还死抱着读书做官的念头,谈什么治国平天下岂不是痴人说梦贻笑大方了吗?对于他们而然,修身齐家此刻才是第一位的。
圣人有云: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就是这个道理。”
张海的一席话直说的小厮面红耳赤,羞愧难当。
“这...是小厮认识浅薄了。战师说的极是在理。”
“呵呵,不必妄自菲薄。你年岁尚小,将来必大有可为的。”
白轩逸刚刚在一旁听到竟然还有举人,顿时也来了兴趣。
“张捕快,还有举人来投啊!不是说考上举人就可以候补做官了吗?这人真是有趣,放着朝廷的官不做却偏偏来咱们这。”
“大人说的不错,举人如果直接为官的话需要从八九品的推官做起。若是运气够好,当上个五六品的州府大员也不是完全没可能。”
“那既然如此,这举人还来咱们这里干嘛呢?等着做官岂不自在。”
“呵呵,大人有所不知。来的这位举人不仅仅是为举人,准确的说他是位辞了官的举人。”
“什么?辞了官的举人?真是有趣!快快把他叫来,我一定要认识认识这位奇人。”
做了朝廷的官员之后竟然还要辞官来团练里任职,白轩逸实在是想不出理由来,他对这位极具个性的举人充满了期待。
不一会儿,仪卫司的侍卫便带着一名男子来到了白轩逸的面前。
说实话,见到这人第一面的时候白轩逸还是很失望的。
原本他以为拥有如此个性的人定然是个相貌英俊、个性张扬的翩翩公子,就好像是唐伯虎那样的。
可眼前的这名男子长的其貌不扬不说,看年龄至少也得有五十岁了。
他的脸上皱纹横生,一对小眼睛下长着一副阴沟鼻。
虽然头上戴着青色的方巾,但隐约中可以看得出他的头发已经脱落很多了,发型是典型的地中海。
只见这举人很是正式的一躬到底,恭敬的说道:“草民见过大人!”
白轩逸见此情景不禁皱了皱鼻子,顿时没了刚刚的兴致。他随口的问道:“先生如何称呼,哪里人士啊?”
“哦,草民愧不敢受之先生称呼。草民宋应星,江西奉新人士。”
“宋应星,嗯。本官听说你原为朝廷官吏,为何要弃官来到我这啊?”
只见宋应星自嘲的笑了两声答道:“呵呵,说出来也不怕大人您笑话。草民写了部书,可是却无钱出版。正在窘迫之际,听闻大人的战中招募文士,年俸有纹银三十两之多。
草民急需用钱便来此处了。
想着挣够出书的钱就回家养老去了。”
这个答案让白轩逸哭笑不得,当他正想说这宋应星真是个实诚人之时。突然想起了什么!
“等等,你说你叫什么?宋应星?”
宋应星见白轩逸神态有异,生怕是自己说错话所致。于是便急忙的躬身施礼道:“是的大人!草民宋应星!”
“你说你写了本书?”
宋应星有些郁闷了,他心想这大人是不是神智不太清醒啊?怎么刚刚说过去的话就忘了。
“是的,草民放才是说过草民写了本书。”
房间内的张海和小厮也发觉到了白轩逸的异常,但是他们却不知道白轩逸异常的原因。终于白轩逸抛出了他的下一个问话。
“你写的书是不是叫做《天工开物》?”
“!!是啊!大人您是如何知道的!”
这下可轮到宋应星惊讶了!自己刚刚写完的书,这个名字除了家人和至亲的朋友外根本就无人知晓。可眼前这位大人怎么能一口说出呢。
如何知道的?白轩逸在心里大声的喊道:“老子从初中历史课开始就一次一次的听到这个名字,能不知道吗!”
而眼前的这位其貌不扬的老头竟然就是明末清初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宋应星,白轩逸真的是不知道如何来形容自己内心的惊讶与兴奋了。他面露喜色的回答说:“我昨天做了一个梦,今日先生所说和昨夜梦中的一般不二啊!”
宋应星听完也很惊讶。
“还有这等巧事!”
“哈哈,先生看来与我甚是有缘啊!不如这样吧,先生出书的事全权包在我身上了。我只需要先生帮我一个忙。”
宋应星听到有人答应替他出书自然是欢喜的不行。
“大人您需要草民作何事尽管说来。”
“我希望先生能够留在我的身边从事科学研究,所有器械费用均由我出,不知先生意下如何啊?”
听了白轩逸的话宋应星愣在了原地,白轩逸见状也不禁揪起心来了。
他心里暗道:“莫不是这宋应星是个喜好隐居江湖之人,如果不能将他收为己用。与此等大才交臂失之,我一定会悔恨终生的。
无论如何我都要留下他!一定要!”
正当白轩逸在那暗自给自己鼓劲之时,宋应星的眼角闪出了泪光,他哽咽的说道:“大人啊!我宋应星活了五十年了,今天算是遇到知音啦!想我之前写书屡屡遭人破坏打扰,做些科研也被人斥责谩骂。
邻里不理解也就算了,就是连家人都反对我的做法。
不得已我只能在夜深人静之时选一处僻静之地悄悄的进行专研,可没想到!
没想到今日竟然遇到大人,既肯为草民出书,又愿意支持我做研究。
五十年啊!我宋应星总算是遇到懂我的人了!”
看着年过半百的宋应星激动的像个孩子一般,白轩逸的心头一时间五味杂陈了起来。生活在明朝的宋应星是幸运的,有了时代的支撑他才有机会去完成《天工开物》这样的跨时代巨作。
但同时他又是不幸的,一个具有超越时代认知能力的科学家注定是孤独的,是寂寞的。而这个孤独寂寞了五十年多年的老人如今碰到了思维更加超前的自己.
白轩逸决定要让宋应星大脑中的各种奇思妙想真正的发挥作用,创造处价值来。
而在一旁的张海和小厮则看的有些目瞪口呆,他们不知道白轩逸因何兴奋,也不知道宋应星为何喜极而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