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偷吃烤地瓜的那一夜,夜色如墨,鹅毛般的大雪已下了近三个时辰,从庭院的青砖到远处的屋脊,再到更远处的街巷,全被裹进一片莹白之中。最奇的是那轮悬在天幕的圆月,清辉倾泻而下,撞在皑皑雪地上,竟反射出漫天的柔光,把整个世界照得亮如白昼,连院角梅枝上的雪团都清晰可见,这般盛景,深深烙进了十四岁少年的眼底。
今夜的风竟带着几分暖意,不像隆冬该有的凛冽。易天蜷在易府西跨院的房檐上,瓦当被积雪压得微微下沉,他身下垫着件旧棉袍,仰头望着那轮圆月,嘴里还回味着烤地瓜的甘甜。身为易府旁系的小少爷,他平日里总被规矩束缚,唯有此刻躲在房檐上,伴着雪色月光,才觉浑身自在。一股莫名的满足感从心底汩汩冒出来,混着雪的清冽与地瓜的香气,让他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
就在这时,云隙里忽然漏出几声清越的鹰唳,不像他往日在郊外见过的灰鹰那般粗嘎,倒带着几分空灵。易天揉了揉眼睛,循着声音望去——月亮的边缘竟悬着一个白点,正以极快的速度朝他飞来。随着距离拉近,他看清那是一只通体雪白的雄鹰,翼展足有三尺,羽翼在月光下泛着珍珠般的莹光。不等他细想这奇景,白鹰已俯冲至房檐上方,尖利的鹰钩泛着寒芒,直奔他的头顶砸来!
易天吓得浑身一僵,下意识地向旁一缩,身子却没稳住,像片断线的风筝般从两丈高的房檐上摔了下去。“砰”的一声闷响,他后背先撞进积雪里,跟着臀部传来一阵钝痛,疼得他龇牙咧嘴。还好这夜的雪下得足,院角的积雪没及膝盖,像铺了层厚厚的绒毯,若是寻常日子,这一摔怕是要断条腿。他撑着雪地踉跄站起,拍打着身上的雪沫子,雪水顺着领口滑进去,凉得他打了个激灵。等他定了神抬头望去,那只白鹰已振着翅膀,悬停在府中那口常年锁着的神秘水塘上空,翅膀扇动的气流竟卷得塘面雪粒微微打转。
易府的这口水塘向来诡异,府里老人说塘水终年不涸,夜里还会泛出微光,从不让小辈靠近。此刻被白鹰引得,易天的好奇心像被猫爪挠着般难耐。他猫着腰,脚下踩着积雪发出“咯吱”的轻响,绕开廊下的灯笼阴影,悄悄往水塘挪去。塘边的芦苇杆裹着雪,像一根根白玉簪,他借着雪光慢慢靠近,见白鹰只是悬停不动,便大着胆子伸出手,想触一触那泛着莹光的羽翼。
指尖距离白鹰还有半尺时,忽然撞上一层无形的屏障,像触到了烧得温热的琉璃。易天愣了愣,刚想加些力气冲破屏障,白鹰忽然发出一声尖锐的啼鸣,浑身迸发出道道强烈的白光!那光芒刺得他下意识眯起眼,再睁眼时,白鹰的双眼已变成两簇幽幽的绿光,紧接着,鹰唳声中裹着一圈圈月牙状的光波,像水波般朝他推来。易天只觉胸口一闷,整个人被一股巨力掀飞,足足飞出三四米远,后背重重砸在柴房外的杂物堆上。碎木片划破了他的掌心,钻心的疼传来,鲜红的血珠滴落在雪地上,像绽开了一朵朵细碎的红梅。
他趴在杂物堆上缓了好一会儿,才撑着手臂慢慢站起,拍掉身上的干草与灰尘,用另一只手紧紧按住流血的掌心。当他再次望向水塘时,惊得忘了呼吸——白鹰身下的塘水正顺着它的羽翼旋转上升,凝成一道道银亮的水线,直追云霄,仿佛要顺着月光涌到月亮上去。随着塘水渐渐抽干,塘底中央竟露出一个青灰色的石质建筑,模样像座迷你小亭,亭身刻着细密的纹路,正面还嵌着一扇巴掌大的木门,透着说不出的奇特。
易天的好奇心压过了掌心的疼,他踩着塘底残留的薄冰,一步步走到中央。那小亭不过半人高,亭檐上还挂着未化的冰棱,他凑近一看,亭檐的石匾上刻着三个古字,字迹虽蒙着水垢,却仍苍劲有力——“月神祠”。他深吸一口气,指尖轻轻推了推那扇木门,“吱呀”一声,木门竟没锁,轻易就被推开了。亭内空无一物,唯有一本巴掌大的书躺在石台上,书皮泛黄,积着厚厚的灰尘,像是沉眠了千年。
他小心翼翼地将书拿起来,指尖刚触到书皮,就觉有微弱的光芒从灰尘下透出来。易天皱着眉抖了抖书,灰尘簌簌落下,书皮上的字迹渐渐清晰——那是三个带着异韵的字,《月の功》。他心中一动,迫不及待地翻开书页,却发现里面竟是空白的,连一丝墨迹都没有。正当他失望之际,掌心的温度传来,书页上忽然浮现出幽幽绿光,一行行字迹慢慢显现:“此籍由月神亲手撰写,收录了上千种修炼功法。”
易天又惊又喜,连忙将书合上,压根没注意到掌心未干的血迹正顺着书皮的纹路慢慢渗透进去。奇怪的是,鲜血沁入后并未留下污渍,反而像被书皮吸收了般,渐渐归于平静,仿佛从未存在过。与此同时,一股清凉的暖意从书皮传到掌心,他原本刺痛的伤口竟不再疼了,松开手一看,掌心的伤口已完全愈合,连疤痕都没留下,皮肤光滑如初。
他刚把书抱在怀里,一行金灿灿的字迹忽然从书脊处飘了出来,悬在他眼前:“若得此籍,请妥善珍惜它,此秘籍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字迹停留片刻,便化作点点金光消散了。就在这时,易天的脑海中忽然涌入一段模糊的记忆,那是祖父临终前躺在藤椅上,用沙哑的声音讲过的旧事——他们易家的老宅易府,原是月神建立月朝之前的故居。传说月神当年便是在这口水塘边,沐浴着月光得到了神明的指引,习得无上法力,最终开创了世间第一个王朝。
雪还在下,月光依旧清辉遍地。易天抱着怀中的《月の功》,站在空荡荡的水塘中央,忽然觉得掌心那本书的温度,竟与今夜的月光一样,温暖而神秘。
雪还在下,月光依旧清辉遍地。易天抱着怀中的《月の功》,揣着满心惊异往自己的小院挪去。他缩着脖子躲过大院巡夜的老仆,靴底的雪水在青石板上踩出一串浅浅的脚印,推门时还不忘回头望了眼水塘方向——白鹰早已不见踪影,塘水竟不知何时恢复了原貌,仿佛方才的奇遇只是一场幻梦。唯有掌心残留的温暖和怀中沉甸甸的书,提醒他一切都是真的。
他紧闭好房门,将书小心翼翼放在榻边的小几上,借着窗棂透进来的月光,又仔细摩挲了一遍书皮。泛黄的纸页带着岁月的陈旧气息,却在月光下隐隐泛着极淡的莹光。易天脱了沾雪的棉靴,裹着薄被卧在榻上,捧着书慢慢翻开。先前空白的书页上,绿色的字迹正缓缓流转,开篇便是关于“引月入体”的基础法门,晦涩的字句落在他眼中,竟奇异地变得易懂起来。他看得入神,指尖不自觉跟着字迹的轨迹轻划,窗外的雪声渐轻,倦意悄悄漫上眼皮,终是捧着书沉沉睡去。
梦境来得格外清晰:他仿佛仍卧在榻上,却见窗外的圆月忽然放大,化作一道银辉穿窗而入,在他眼前凝聚成一位白发老者。老者身着月白色长袍,衣摆绣着流转的云纹,发丝间落着几点似雪非雪的光点,脸上的皱纹深如沟壑,却透着温润的笑意。“小友,随我来。”老者的声音像浸了月光的清泉,温和却带着不容拒绝的力量,他伸出满是褶皱的大手,掌心竟也泛着与书同源的幽光。易天下意识将手递过去,只觉一股暖意顺着指尖蔓延全身,先前摔落的钝痛、掌心的伤口疼,竟在瞬间烟消云散。
老者牵着他的手轻轻一拉,易天便觉脚下一轻,仿佛踩在云端。眼前的景象骤然变换,不再是易府的小屋,而是一片从未见过的仙境——远处是覆着银霜的山峦,山间流淌着泛着荧光的溪流,溪边长满了他叫不出名字的奇花,花瓣上沾着的露珠折射出七彩的光。空中飘着半透明的云絮,伸手一触,竟化作细碎的星光。更奇的是,这里的“天空”没有日月,却处处透着柔和的光芒,连呼吸都带着淡淡的清香,让他浑身的毛孔都舒展开来。
“这里是月神的灵境,也是《月の功》的本源之地。”老者牵着他沿溪流缓步前行,指尖一点,溪水中便浮现出一幅幅画面:有人沐浴着月光打坐,周身环绕着银辉;有人挥袖间引动溪流,化作漫天水箭;最末一幅,是一位身着帝袍的女子站在高台之上,身后是万千臣民,头顶悬着一轮圆月——正是传说中的月神。“易家先祖与月神渊源深厚,这《月の功》本就该由易家后人继承。”老者转头看向他,眼中带着期许,“你掌心的血,是易家血脉与功法的契约,如今契约已成,这灵境便是你的修行之地。”
易天正想开口询问,却见老者抬手一挥,一道绿光从他掌心涌入书中——那本被他抱在怀中的《月の功》忽然自行翻开,书页上的字迹变得越发清晰,甚至有一道道银色的气流顺着字迹游走,仿佛在演示功法的运功轨迹。“今夜先教你引月气入体的法门。”老者的声音在灵境中回荡,“凝神静气,随我吐纳……”易天依言照做,只觉周身的光芒渐渐汇聚,顺着他的鼻息涌入体内,在经脉中缓缓流转,暖融融的格外舒服。
不知过了多久,远处忽然传来鸡鸣声。易天浑身一震,眼前的仙境如碎镜般消散,老者的身影也渐渐模糊。“明日此时,灵境再开。”老者的声音渐渐远去,“切记,功法不可外传。”
易天猛地睁开眼,窗外已泛起鱼肚白,雪不知何时停了。他仍卧在榻上,怀中紧紧抱着《月の功》,书页不知何时已经合上。最让他震惊的是,他的掌心竟残留着淡淡的绿光,而体内那股暖融融的气流,竟真的在经脉中缓缓流动——昨夜的梦,竟不是幻梦!他低头看向书皮,原本泛黄的纸页上,竟多了一行极小的绿色字迹:“第一重:引月入体,已入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