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观测者的日常
就在易小藕于公寓内经历着与Cherry短暂接触带来的巨大冲击和随后的绝望与希望交织时,窦易正驱车穿过曼谷午后略显拥堵的车流。他的目的地不是学校,而是位于城市另一侧的一栋不起眼的商用楼。
这栋楼外表陈旧,内部却别有洞天。最高层被一家注册为“认知科技研究”的小型公司租用,门口没有任何醒目标识,只有一道需要指纹和虹膜双重认证的厚重金属门。
窦易熟练地通过验证,门悄无声息地滑开。里面并非寻常的办公格局,而更像一个高度现代化的实验室与私人工作室的结合体。空间开阔,灯光是冷静的白色调。一侧墙壁是巨大的单向玻璃,望出去是曼谷错落的天际线。另一侧则排列着数台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屏幕上流动着复杂的数据流和波形图。房间中央是一个类似医疗检查台的设备,旁边摆放着各种精密的传感头戴和设备。
这里,才是他真正的“工作室”。易小藕的公寓,不过是他进行“田野实验”的延伸场地。
一个穿着白大褂、戴着金丝边眼镜的年轻男人正在服务器前操作着,看到窦易进来,他立刻站起身,恭敬地称呼道:“窦先生。”
他叫阿伦,是窦易的助手,负责处理数据分析和设备维护。他并非“调频师”,只是一个被高薪吸引、对窦易的研究一知半解的技术人员。
窦易微微颔首,脱下外套随手搭在椅背上,径直走向中央的控制台。“数据同步过来了吗?”他问道,声音平淡,听不出情绪。
“已经同步完成,窦先生。”阿伦连忙在控制台上操作了几下,主屏幕上立刻显示出复杂的脑波信号图和各种生理参数曲线,旁边标注着“Subject E-07”——那是易小藕的代号。
屏幕上,代表易小藕脑波活动的曲线正在剧烈地波动着,尤其是在某个特定频段,出现了异常活跃的峰值。
“情绪波动剧烈,抵抗意识增强。”阿伦指着屏幕上的数据,语气带着一丝困惑,“尤其是在大约一小时前,出现了一次强烈的应激反应峰值,伴随短暂的认知混乱。窦先生,是不是‘锚定’出现了松动?需要加强‘引导信号’的强度吗?”
窦易的目光落在那些剧烈跳动的曲线上,嘴角却勾起一丝几不可察的弧度。他看到了易小藕与Cherry接触时产生的数据峰值,也看到了接触结束后那短暂的绝望低谷,以及……就在几分钟前,再次出现的、虽然微弱但异常坚韧的活跃信号。
“不必。”窦易淡淡地说,手指在控制台上轻轻敲击着,调出了另一组数据,“抵抗是预料之中的。Subject E-07的潜意识基底比预想的更稳固,这很有意思。过早加强信号,可能会导致不可逆的认知损伤,那就失去研究价值了。”
他像是在谈论一件精密的仪器,而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那……接下来怎么做?”阿伦问道。
“维持现有‘引导信号’强度,重点监测她的‘现实接受度’和‘情感依附度’参数。”窦易吩咐道,“另外,分析一下刚才那个访客(他指的是Cherry)与她互动时,产生的特异性脑波模式。这种来自原有社会关系的‘外部干扰’,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记忆锚点与社会认同之间的相互作用。”
“是,窦先生。”阿伦立刻开始操作。
窦易走到那面巨大的单向玻璃前,俯瞰着脚下喧嚣的城市。他的眼神深邃,仿佛能穿透钢筋水泥,看到那个被困在公寓里,正经历着内心风暴的“实验体”。
易小藕的反应,确实超出了他最初的预期。他原本以为,在SR334的初步“频率校准”和后续的环境控制下,她会更快地接受被赋予的身份。但她潜意识里的抵抗如此顽强,甚至能在外界微弱干扰下(那个U盘,窗外的帮助者)短暂地挣脱“引导”。
这非但没有让他沮丧,反而激起了他更浓厚的“研究”兴趣。他享受这种挑战,享受观察一个独立意识在他的“调频”下,如何挣扎、扭曲,最终……要么崩溃,要么以一种更“完美”的姿态,被他彻底重塑。
他回想起昨晚那个吻。她身体的僵硬,眼神的空洞,那不是顺从,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冰冷的拒绝。这很有趣。大多数人在这个阶段,要么彻底沉沦于被编织的情感依赖,要么在恐惧中崩溃。而她,却在用一种近乎虚无的“存在”来对抗。
“通知后勤组,”窦易没有回头,对阿伦吩咐道,“给Subject E-07的住所送一份‘她喜欢’的芒果糯米饭蛋糕过去,标注送达时间是下午三点。”
阿伦愣了一下,但还是立刻应下:“好的,窦先生。”
这是一种微妙的心理操控。在易小藕刚刚经历与旧友接触、内心充满混乱和怀疑的时刻,送去一份代表“被了解”、“被关爱”的礼物,既能安抚她可能的不安,也能强化那个虚构的“体贴男友”形象,同时,也是一种无声的提醒——他无所不知,无处不在。
窦易回到控制台前,调出了另一个加密文件夹。里面存储着一些模糊的影像资料和零散的数据,标签是「Project Nora」。
蓝紫的画作《平行世界的诺拉》并非偶然。窦易很早就开始关注那些具有特殊感知能力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有时能无意间捕捉到现实褶皱处的“信号”。蓝紫和她的画,是他早期研究的对象之一。易小藕与那幅画之间产生的微妙共鸣,是他选择她作为E-07号实验体的重要原因之一。他怀疑,易小藕可能本身也具备某种未被激发的、潜藏的感知特质,这让她成为了测试“诺拉原型”适配度的绝佳样本。
只是易小藕自身的抵抗,和那个屡次出现的“外部干扰”,延缓了这方面的实验进度。
他需要先解决稳定性问题。
“阿伦,”窦易再次开口,“之前让你追踪的那个异常信号源,有进展吗?”
阿伦面露难色:“窦先生,对方非常谨慎,使用的似乎是某种非标准协议的短距通讯,加密方式很独特,而且信号发射源一直在移动,难以精确定位。我们几次试图捕捉和反向解析,都失败了。”
窦易眼中闪过一丝冷光。这个隐藏在暗处的干扰者,像一只恼人的蚊子,虽然无法造成实质性伤害,却不断地挑战着他的掌控力。
“继续监控。重点监测Subject E-07住所周边的电磁环境。一旦发现异常信号活动,立刻记录并尝试进行频谱压制。”
“明白。”
窦易不再说话,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屏幕上那些代表易小藕生命活动的曲线上。他看着那象征着抵抗意识的微弱但坚韧的波动,如同一个棋手,在审视着棋盘上那颗最不听话、却也最有趣的棋子。
他的日常,便是如此。在光鲜的建筑系学生身份掩护下,在这个隐秘的实验室里,进行着超越伦理边界的认知实验。易小藕是他当前最重要的“项目”,他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观察,分析,调整,引导……他乐在其中。
对他而言,易小藕的痛苦、恐惧和挣扎,都只是宝贵的数据点。而最终的目标,是彻底解开意识的可塑性之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实编织”。
他看了一眼时间,下午两点四十分。
该回去了。回去继续他的“田野实验”,去观察那颗不听话的棋子,在收到他精心准备的“礼物”后,又会呈现出怎样有趣的数据反应。
他拿起外套,对阿伦吩咐了一句“保持数据同步”,便转身离开了实验室。
金属门在他身后无声地关闭,将那个充满冰冷数据和掌控欲的世界,与外面喧嚣的都市彻底隔绝。
而在城市的另一端,易小藕正紧紧握着口袋里停止震动的手机,回味着那句「STAY AWAKE. TAKE BACK.」,对即将到来的、带着监控意味的“甜蜜礼物”,以及那个正在返回途中的“观测者”,一无所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