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

戴翡翠翎管的男人第二部

第61回 流连桂林山水江一梅欲吐心声 看遍阳朔风光于远超心神不定

  (当代长篇章回小说)

  《戴翡翠翎管的男人——京城新闻圈风云录(第二部)》

  顾雪林

  第61回

  流连桂林山水江一梅欲吐心声

  看遍阳朔风光于远超心神不定

  新校舍落成仪式后,于远超订了第二天返京的机票。

  下午,于远超带着江一梅和姚青青游览了GL市的风景名胜,特别到阳朔一游。姚青青在GL市有亲戚,她走访亲戚去了,没有参加阳朔一游。

  于远超和江一梅登上游船,顺水来到阳朔。

  “你看这象鼻山,拍电影《刘三姐》的外景地,风景美如画。”于远超多次来桂林,对这里的风景很熟悉。

  江一梅是第一次来到桂林,被这里的美丽景色吸引住了。她说:“难怪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真是名不虚传。这桂林城,就是一座大花园啊。”

  桂林的山水有一个特点,放眼望去,都是一个又一个被绿荫包裹的馒头山,山水相依,山环水绕。

  江一梅站在船头,拿着相机拍个不停,边拍边说:“哦,这个景色好看;嗯,这个景色更漂亮。”

  她悄悄转身,拍了一张于远超双手叉腰,站在船头远眺的镜头。回看照片时,她笑了。

  在阳朔街头,于远超看中一个桂林风味餐厅。

  “还是去吃点桂林风味小吃吧,口腹之快,容易让人对桂林印象深刻。”于远超提议。

  江一梅的肚子早就唱起了空城计,这时,她乐得吃点桂林小吃。

  两人进了一家路边的餐厅,服务员特别介绍:“桂林菜主要以酸辣为主,桂林米粉、大师傅金奖啤酒鱼、椿记烧鹅、网红芒果蛋你们都可以选择。”

  于远超和江一梅点了桂林米粉、大师傅金奖啤酒鱼、网红芒果蛋。

  菜很快就上齐了。

  于远超吃了一口桂林米粉,称赞道:“每次来桂林,我最爱吃这口桂林米粉,入口丝滑软糯,味道好极了。”

  江一梅也笑着吃了一口桂林米粉说:“嗯,味道是不错。不知你当年是和谁一起来的桂林?”

  于远超故意说:“哦,好几个报社的年轻女记者,大家来桂林参加广西师大出版社的赠书仪式。不过,她们的名字我都忘记了。”

  “忘记了?难得啊,你这么好的记忆力,也会有忘记的事?”江一梅酸酸地说,边说,她还不忘再吃一口桂林米粉。

  “嗯,这些年和女记者一起出差采访,我就是对你和喻晓溪的印象深刻些。”于远超想缓和一下气氛,补充说。

  江一梅听后,瞪了于远超一眼说:“说喻晓溪就行了,扯上我算什么?”

  于远超有些尴尬,连忙说:“什么叫扯上你?好,好,对你印象最深刻,行了吧?”

  “呸呸,打住啊,我对给你留下过什么印象,一点兴趣也没有。别给我提这个。要提,你给喻晓溪提去。”江一梅不依不饶。

  于远超无奈地摇了摇头说:“唉,我真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如果你觉得‘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去啊。”江一梅真是嘴不饶人。

  在于远超眼里,这个江一梅,越来越像自己的女儿于晓燕了,眼睛里简直没有把自己当外人。

  于远超何尝不知道,女儿嘛,那是因为在意自己,把自己当亲人。江一梅呢,应当也是在意自己吧,没把自己当外人呗。两个人的“作”,都是一模一样的。撒娇、耍赖,不依不饶。

  对江一梅来说,她岂是仅仅在意于远超,简直是把于远超捧在手心里,于远超是“冰”,她怕化了;于远超是“火”,她怕着了;于远超是“豆腐”,她提不起来,只有心痛。自己的心,她希望于远超知道。但是男人嘛,总是粗心大意、粗枝大叶、大而化之,心细如发的少。

  “一梅,来来,吃这个‘大师傅金奖啤酒鱼’。”于远超说着,夹起一小块鱼,递到江一梅的碗里。

  江一梅一边吃着鱼,一边掉下泪来。

  于远超有一大弱点,最怕女人掉眼泪。这江一梅一掉眼泪,于远超就不知所措,一大堆安慰的词,不知道该说哪一句。

  “你吃鱼小心点,小心鱼刺。”于远超随便抓了一句话,顺嘴就说出来了。

  谁知道,江一梅哭得更厉害了。于远超拿了一大把餐巾纸,递给江一梅。

  江一梅一边擦眼泪,一边自言自语地说:“唉,有什么可哭的?自寻烦恼!”

  于远超一时囧住了,他不知道,江一梅说的烦恼,是来自自己,还是来自何方?

  江一梅看着于远超一脸的懵懂傻样,噗嗤笑了,心想:“唉,这个呆鹅!”

  “好了,没事了,我就是自寻烦恼。过去了。”江一梅说的轻松。

  于远超竟然不知道该如何作答。他摇了摇头说:“我从谈恋爱的时候,就怕猜女人的心,猜准的时候少,猜错的时候多。”

  江一梅微笑着对于远超说:“我心里想什么,你为什么要猜呢?”

  于远超嗫嚅着,一时间,再也说不出话了。

  “走吧,结账吧,我们不吃了。”江一梅做了决断。

  结完账,江一梅拉起于远超,挽着于远超的胳膊,走出风味餐厅。

  于远超不知道的是,江一梅其实对自己的回答和表现很满意。她知道了,于远超确实很在意自己!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作家京城翎管王

——我在1978年,第一次到上海,受BJ内燃机电机总厂的派遣,到上海惠民路的上海汽车电机厂学习刀具技术。   他把我们安排住在军工路的上海水产学院招待所,旁边是上海梅林罐头厂,一直往北是江湾五角场,一直往南是上海杨树浦发电厂。我们每天从杨树浦发电厂门口坐公共汽车,经江北路在惠民路下车,到上海电机厂机加工车间学习技术。   在上海期间,我亲眼看见上海外滩的万人谈恋爱的场面,黄浦江大堤绵延好几百米,全是一对对谈恋爱的人,场面之壮观,令我震惊。   我也很多次吃上海弄堂口的水煎包喝牛肉汤,味道好极了。   还在上海的街头冰室,吃赤豆刨冰,美味啊!   吃过上海半两粮票一份的奶油蛋糕,太好吃了。   我很怀念那时的上海,也许那时上海在吃上和服装的时髦上,都领全国之先。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