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

戴翡翠翎管的男人第二部

第74回: 鲍司令树下设茶宴 于远超笔上留姓名

  (当代长篇章回小说)

  《戴翡翠翎管的男人——京城新闻圈风云录(第二部)》

  作者:顾雪林

  第74回:

  鲍司令树下设茶宴

  于远超笔上留姓名

  佤邦联合军军政干校坐落在群山之中,占地很大,周围树木葱茏。在佤邦联合军军政干校大礼堂外的广场上,有一棵非常巨大的大榕树。

  周主任带大家先参观了军政干校大礼堂,佤邦联合军军政干校的大礼堂很大,大概可以容纳1000多人开会。

  然后,一行人来到礼堂外的大榕树下,准备采访鲍司令。

  树下只摆了两个椅子,一个茶几,茶几上摆了一壶茶和几个茶杯。看来,鲍司令要和记者们一对一的交谈。江一梅看到此景,更是紧张地连腿都有些抖。

  下午将近两点的时候,两卡车全副武装的佤邦士兵风驰电掣般地冲进军政干校,于远超和江一梅一看,吓了一跳。原来,这是给鲍司令提前警卫的。足有50多名士兵迅速跳下汽车,很快隐藏在他们周围的树丛里,那情那景,真像在他们面前演了一部美国大片!让江一梅刻骨铭心!

  在来佤邦军政干校的路上,于远超碰上佤邦联合军副总参谋长时,还缠着人家要挂着手枪照相呢。于远超明白,自己和江一梅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里,已经远不懂什么叫战争了!

  又过了大约10分钟,一辆小型军用敞篷卡车驶入军政干校,站在车内一群士兵中央的,是一身戎装的王丽。

  江一梅想,看见王丽了,鲍司令就该来了。

  果然,鲍司令的防弹车驶进来了。

  一身灰蓝色夏装的鲍司令笑着向于远超他们走来。鲍司令一边和于远超等人握手,一边用普通话说:“欢迎BJ的朋友,欢迎云南、海南、成都的朋友。”

  佤邦电视台的摄像记者在现场拍着新闻录像片,鲍司令接见中国记者的画面,大概很快会出现在佤邦当晚的新闻节目中。

  大家的第一印象是,鲍司令是一位很和气的军人。

  今年53岁的鲍司令先请于远超在一个留言本上签名,然后,他和于远超单独照了一张相,接着又和记者团集体合影。照相之后,鲍司令向于远超自我介绍说,我是缅甸勐冒县昆马区佤族人,曾在中国沧源县读过书。1967年参加缅共,靠四条枪起家。1989年,我脱离了缅共,我们自己发展。

  鲍司令很了解记者团的采访要求,他主动和于远超等人谈起了鸦片种植问题。他说,在“金三角”种植鸦片大概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据有人考证,鸦片的种子最初是英国人带来的。我身处“金三角”,但我不想领导那些吸毒的人。我的人生有三大目标:1、脱离缅共,脱离战争;2、打败坤沙;3、在佤邦彻底禁毒。如今前两个目标已经实现了,而实现第三个目标很困难,我还要努力!

  谈到禁毒中的资金困难时,鲍司令说,要实现2005年6月底禁毒的目标,我们还有3亿美元的资金缺口。但我要向你们表示,有钱,我们要禁毒;没有钱,我们也要禁毒到底。有国际上的支持,我们要禁毒;没有国际上的支持,我们也要彻底禁毒!我们的决心不会改变!欢迎你们3年后再来看看。

  接着,鲍司令和记者团的每一位记者都进行了交谈。

  采访结束后,望着鲍司令那远去的身影,他那铿锵有力的一席决心彻底戒毒的话,久久地回荡在于远超和江一梅等人的心中!

  这时,鲍司令的女秘书王丽走过来,拉着江一梅的手说:“一梅姐,你以后一定要再来哦。”

  江一梅笑着回答:“等你们这变成一座花果山的时候,我和于远超都会来!”

  于远超对周大福说:“我们此行最关心的是利用替代种植的方法根除鸦片的问题。我们很想亲眼看看那些橡胶园,看看那些替代种植农场。能不能到现场看看?”

  周大福回答说:“现在还有3万公斤的鸦片种植量,我们的政策是‘自产自销,去向不管。‘’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在2005年6月底以前彻底根除鸦片种植。我们现在采取的办法就是替代种植,我们会安排你们看看现场的。”

  周大福很快就满足了于远超一行人的要求,他亲自陪同于远超和江一梅去看橡胶园,同行的还有佤邦政府农林部办公厅主任周文高。

  周文高是一位很幽默的人,他自称是一位老缅共。据他讲,缅共瓦解时,他很长时间想不通,曾在南卡江边游荡了很久,几次想开枪自杀。

  周文高曾是缅共时期的一位团长,是一位领兵打仗的勇将,战争夺去了他的一条腿。他戴着假肢,陪同于远超一行一路翻山越岭,考察金三角的橡胶园。

  路上,周文高对于远超和江一梅说,坤沙倒台后,国际上总有人想把我们佤邦政府确定为坤沙贩毒的接班人,美国的一些议员还搞提案,想把我们列入世界恐怖组织,这是不公正的,这些人从来没有来我们佤邦政府考察过,我们是欢迎他们来看看的。正是我们佤邦政府首先在国际上承诺,要在“金三角”彻底根除鸦片。近几年,我们在中国政府和缅甸政府的帮助下,已经烧毁了数万亩鸦片种植园,搞了3.5万多亩的橡胶和水稻等的替代种植园。

  周文高指着道路两边一片片的橡胶林说,你看,这是一年生的,这是两年生的;他指指远处说,那些比较大的树是三年生的。

  在佤邦联合军独立团橡胶农场,于远超一行人见到了从云南来的王平场长。王场长介绍说,我是1997年被佤邦政府从中国云南招聘来的,主要向佤邦政府提供橡胶种植技术,我和这个团签订了50年的合同。我们从1997年10月建场,现有26074亩橡胶林,林场现有农工3000余人。其中,从中国来的种胶户有478户(1376人)。每个农工能管40多亩橡胶,每月可以挣100元人民币(因为当地的物价很便宜,这笔钱不算少)。农场还种了400多亩柚子、橘子和芒果。据王场长介绍,该农场的远景规划是种6万至8万亩橡胶林。

  望着那漫山遍野的橡胶林,于远超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于远超深情地对江一梅说:“一梅,三年以后,当‘金三角’上种满橡胶和各种水果的时候,‘金三角’一定会变成一个人见人爱的花果山。”

  江一梅说:“嗯,是的,那时的‘金三角’,将会彻底禁绝鸦片。‘金三角’这片热带雨林中的宝地,将会变成镶嵌在中缅边界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