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古时期的大地上,发生了一场全球性的特大洪水!东方黄河流域也不例外。
黄河受洪水影响,吞并了淮河中下游河道,夺淮入海,整个夏族部落都陷入了空前绝后的灾难当中。首领鲧带领整个部落全力投入了治水大业中。
鲧治水多年,洪灾一直无法杜绝,其子禹,继承父志,决心根治水患,造福黎民,带领部落继续治水。那时候,禹已经娶了涂山氏女为妻,婚后不久便离家治水去了,一别十三年没回过家。
禹根据之前失败的经验,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他开渠排水、疏通河道,把洪水一路引向了黄海。为了疏通淮河,禹率众开荆、涂二山,从此这两座山便夹淮河而立。
期间禹的妻子涂山氏也生下了儿子启,禹三次从门外经过,都听见婴儿正在哇哇地哭,但还是狠下心没进家门探望。“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千古佳话就此流传。
后,大禹治水,终显成效。灾情缓解后,大禹积劳成疾,腿脚不便需回家养伤,才得以与妻儿团聚片刻时日。
大禹腿脚稍有好转时,涂山氏也喜怀二胎,大禹想到自己合家团聚,还有许多部落民众在灾区流离失所,于是忍不住驻起拐杖重新出门,暗暗发誓水灾不退绝不回家。
短暂的相聚,涂山氏对丈夫的思念更是强烈!日夜登山向丈夫治水的方向远眺,望穿秋水,也一直不见大禹的归来。她朝思暮想,孩子还没出生,就化作了一块望夫石,端坐在涂山的东端,后人为了纪念涂山氏的这种真挚的感情,就把它叫做启母石。而涂山氏这一望,就望了千余年,这是后话,暂时不表。
话说大禹排除万难,竭尽全力,水灾终于退出了大地,最后还感动了老子。老子为了防止海水风高浪大,倒灌神州,于是专门用八卦炉炼了一根定海神珍铁赠与大禹!大禹习得法门后,朝着海里一抛,大喝一声,疾!只见神珍铁金光万丈,“嗖”的一声潜入水中,犹如神龙,直往东海深处的海眼探去!随着定海神珍铁立于海眼中,海上顿时风止浪平,万众欢呼雀跃!大禹治水终于功德圆满!为了防止海中生物破坏海眼,老子又请旨围绕神珍铁加盖镇海神宫,调派龙族永世驻守!
一切妥当之后,大禹兴匆匆回家报喜,哪知进家门后,听到的却是一道晴天霹雳,夫人携子登山望夫已化石!之后,大禹尽心培育其子启,终身未娶!启成人后,能力非凡,改革创新,改制登基,建立了夏朝,迈出了部落时代,凡间从此步入了数千年的封建时代!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话说大禹看儿子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也算放下心来,可以对他母亲有个交代了!在某一日,再也无人见过大禹了,随之而去的还有山头上的那尊启母石!于是,大王启昭告天下,发动百姓,悬赏寻找父王和母后遗石,皆无结果,知道父王一心归隐,最后也只好作罢,回去后安排能工巧匠再仿一尊启母石于原处,供天下百姓参拜供奉!
话说大禹治水期间,少不了与各路山怪走兽、飞禽树精打交道,精通无数密法玄术,实为玄宗大能。那日,大禹决心东巡海眼是否无碍后,便放下红尘俗事,陪爱妻化石寻一福地归隐,化解内心深处的愧疚和自责。
经过一番长途跋涉,来到了海边一处岩石上,望远一看,不由眼前一亮,暗喝一声,前面好一座福灵仙山啊!只见远处海边山峰林立,仙气袅袅,连绵不断,当中一处山脉气势宏伟,鬼斧神工!峰上奇石怪岩,形态各异,山脚奇花异果遍野,林中飞禽走兽嬉戏,一道百丈瀑布飞挂山间,其下却是一池百倾碧潭,瀑布落于潭中,溅起数丈水雾,隐约间有见顽皮小猴从瀑布中穿跃,其后似乎另有玄妙!
大禹定下心神,准备先巡视海眼,再探仙山!一抬头,便瞧见最高顶上有一处平台,正好适合观海。登上平台后,轻轻放下启母石,转身施术往海眼处望去,只见神珍铁一侧是激流涌动,凶险万分,但神针是岿然不动,稳如泰山!神珍铁另一侧却又是一番景象了,只见神殿层叠,玉宇琼楼,神龙一族率众巡逻其中,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大禹心中大定,福临心至,决定就此择处隐居!下山后一番探寻,发现在瀑布后隐有一洞穴,洞中有洞,钟乳倒挂,七十二洞,洞洞相连,其内足可纳众数百,且岩石均布,冬暖夏凉,真乃洞天福地也!
其后十数载,大禹将洞中岩石精雕细琢,洞中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无所不有!虽一年有四季,却是满山花果不断,思索后便取名为“花果山”。见洞口虽无门,却披有一挂瀑布,恰似一道帘门,便在洞口题名“水帘洞”!这真是“望夫石镇山,神珍铁定海,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