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李毅没有去仙武学院,而是在酒楼给李德送行。他明天一早就要同族人一起离开安边城,远赴外地当官吏去了。
酒楼里,李毅端着酒杯,对李德说道:“德哥,怎么跑林山城那么远去,就不能就近搞一个职位,最好是安边城。林山城过来可要十几天啊!”
李德没有好气的说道:“有就不错了,还敢挑挑拣拣。安边城,我可没那么大面子。你李大师要的话,叫你老师给你安排,倒有可能。”
李毅讨饶说道:“别逗了,叫我大师,不过是外头人家客气罢了!”
肖平说道:“实在想不到,这才多久,你就成了阵法师了,我们两还要家里给安排。”
李毅说道:“我不过是运气好罢了。你们现在也挺好,一个入伍,一个出仕,将来出将入相,前途远大。”
李德白了一眼,说道:“还出将入相,当阁老要不要?别讲那么远的去。”
李毅闷了一口酒,说道:“大家都还年轻,都有可能的嘛。肖大哥,你是什么时候要去军营?”
肖平说道:“我下个月去,不过这段时间,家里要安排出去锻炼武技,估计以后也不好出来了。”
李毅叹了口气说道:“那这以后,我们还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再见面了。来,一起喝一杯。”
李德闷完酒,放下酒杯说道:“我倒还好,你要是有空,去林山城随时都在,就是肖平,入了军队,真的不好约了。下回我们三再一起喝酒,恐怖得好多年了!”
肖平说道:“再来一杯,再来一杯!”
李德说道:“肖平,你到了军队,可要好好修炼,不说什么出将入相,起码要修炼到武师,当个掌印的官儿,也好方便随时出来喝酒啊!”
肖平喝的有点多了,大着舌头说道:“武师嘛,简单,我很快就要到了。你也要好好努力,别到时候,我去找你喝酒,你还是个十八品书吏,到时候你可要管我叫大人了。”
李德笑着说道:“哈哈,大人,来,李毅,我们敬肖大人一杯。”
觥筹交错之间,三个喝多了的少年,一改以往谦逊之态,开怀畅谈。
什么出将入相,都没看在眼里,必须得入阁,当阁老。
什么武道宗师,压根不叫事,最少也的是武道大宗师。
什么金丹真人,那算个啥,再次也得整个元婴天师。
李德斜着身子,歪着脑袋,握着酒杯,说道:“李毅啊!你看啊,你读那么多书,平时是说什么都知道点,可以说的上是博学多才啊。哥哥,今天要走了,你给写个诗,纪念一下。”
李毅要是平时肯定就推了,主要是他确实没有诗词天赋,虽然看了不少书,但是自己平时也就写个打油诗的本事。
这会儿喝多了,点着头说道:“不叫事,上笔墨,马上写!”
这里本就是李德安排的酒楼。以往多是附近文学院的学生来的多,旁边的小二一听要笔墨,马上就给端出来。
李毅握着笔,看着宣纸,脑子晕晕的,正了正身子,在纸上写起来了。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柳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李毅本来练习王羲之行书就花了好多时光水晶,这会而,醉意之下,竟然更加飘逸了。
李德看着仙气飘逸的字,摇晃着脑袋,用吐字不清的声音说道:“好,好好字,好诗,好诗。”
肖平拍着李毅的肩膀,说道:“好一个天下谁人不识君,我们就要让天下人都认识认识。”
旁边的仆人看李毅写完了,赶紧收到一边。这三个都喝高了,等下吐到纸上,那就不美了。
四下里其他桌的酒客、读书人,也赶了过来看字,口中叫着好,到处打听写诗这少年叫什么。
至于李毅已经被肖平扶着,两个人一起坐在桌底下,继续灌酒。
等李毅醒来时,已经是在自己小屋床上了,也不知道,是自己爬回来的,还是旁人送回来的。衣服很脏,一身臭味。
洗漱之后,李毅看日天都快要下山了,也就不去学院了。在小院修炼一阵之后,将肖平、李德的事,写在鸿蒙史鉴上。
这件事跟当初小萝卜头张铁要读书一样,算人生的重大转折。
可惜,没什么影响度,看来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关键人物。
李毅在王寡妇的摊位前,喝着豆浆,吃着菜老实的包子的时候,文学院都已经在传他写的诗了。
虽然,自从科举取士改革之后,不再考诗词,世人不再像前朝那样重视诗词,但是,读书人还是以能诗工词为荣。毕竟,大家饮酒入宴的时候,你总不能做一篇大文章出来炫耀吧!吟诗诵词还是最直接的办法。
听说做这诗的人,饮酒十杯,挥笔而就,无不赞叹。听说,那人居然不是文学院的书生,而是仙武学院的阵法师,无不扼腕。
太多文人,弃文从仙,实在是可惜啊!当初曹状元弃文从仙,就有文章大儒,扼腕叹息。
当然,这些李毅并不知道,住附近的都是普通人家,只知道这是个在仙武学院学习的少年,整天喜欢听闲话的怪异少年。
像他这个年纪的少年,要么就是天天努力修炼的好孩子,要么就是整天跟同龄的小孩到处玩。像李毅这样,抱着大茶杯,跟一群上了年纪的老人闲汉围着聊天的少年,确实怪异。
老槐树下,大伙儿各自抱着解暑的大茶杯,大部分装的是茶水,有些人是特地熬得降火的凉茶,个别有点钱的还泡点糖霜进去。北境的夏天,哪怕到了晚上,还是闷热的很,也就这树荫底下,四面通风,稍稍凉快一点。
“听说张屠夫娶得那个儿媳妇,花了五百两,现在娶媳妇都涨价,媒婆钱都涨了。”
“那是人家张屠户有钱,乐意给的,再说,你两个儿子都娶完媳妇了,涨不涨,跟你什么关系!你还想纳个小的不成?”
“李毅,你还没娶媳妇吧!大妈给你说一个,不要媒婆钱,好不好!”
“听说现在所有地主家的地租都降了半层,秋季就开始算,真的假的?”
“是不是之前朝廷说免税,所以地主老爷也跟着降地租?”
“他们哪来那么好心,现在地都快没人种了,不降等着撂荒吧!到处都在招工,不比种地来的钱多?”
“张工头下午过来咱这片招人,下去村里给那些新来的移民建学堂,力工都开到两百文了,老杨你会木工,你去不去?”
“不去,张老扣的活,出了名的工多时长,从天没亮干到太阳下山,还不如跟牛工去。钱少点,起码舒坦。”
“咱们是去赚钱的,又不是去享受的,你要舒坦别出门不就好了!”
“去北面的大道,是不是要开始修了,我今天看见有人在干活啊!”
“还没呢!那是书吏在测绘路段,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干呢!”
“现在安边城外来人是越来越多了,什么都涨价,吃的喝的,连房租都涨了!”
“李毅你那房租涨了没?”
“涨了涨了,快住不起了!”
“可拉倒吧!老是看到你下馆子,你能差钱啊!”
“李毅啊!赶紧找个媳妇,管管家,别到时候,跟二牛似的,三十多了,也没媳妇,就混个肚子圆!”
“我什么啦!媳妇再亲,能有自己肚子亲?也不看看你自己,现在喝个二两黄汤,都被媳妇追着打!”
“菜包子现在什么意思啊!不明不白,不清不楚地就住进人家王寡妇家里去,也不办个酒席,给人家个名分!”
“不是发喜糖了嘛!你还要吃席,你跟人家什么亲戚啊!”
“不是我吃,两家亲戚不得吃个席嘛?”
“王家亲戚远着呢,来不了。菜包子就没亲戚!”
“老船,你家后院那么大,要不加盖个背房,现在房租可不低,几年就能收回来,到时候白得一屋子!”
“不盖,我孙子还要在那练武呢!再说,现在工钱也贵得很。这波人过一两年,没的工做了,又要跑了,到时候不也没用。”
~~~~~
在各位邻居闲人的谈话中,李毅听到一些很重要的信息。
影响整个社会的重要事件,往往就隐藏在,普通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之中。
“降租,建蒙学,招工,人少了,涨价,人多了!”
这些事情,在闲谈说,往往带着“听说、据说、可能,我猜”等等不确定的语气,就此,李毅在之后花了两天时间找了多个工头,低级书吏,佃户,地主一一了解。
还特地跑了一趟城外,分配给自己田的那个新移民村了解情况。不过小萝卜头在蒙学,也就没有见到人。
新的移民村本来就有不少人需要建新房子,现在朝廷又拨款在各个村子建蒙学、仙武学院,还鼓励世家建私人学堂,整个安边城,到处都在搞建设。
朝廷早就废除强制徭役劳动了,这些都是分包给各个世家、商户、工头的,于是大家提高工钱招人。
一些佃农佃户一看,这做工比种田来钱多,就少租甚至不租地了,逼得地主世家不得不降低半层地租。
至于前朝那种,拿着张佃户压根看不懂的契约文书,就要把人绑在地里干活的事,起码安边城没有。以前可能真有这种地主,现在估计都被巡检司送去挖矿了。
附近很多乡镇得人,听说安边城工钱高,在工头的带领下,都来安边城发财了。
当然,这些一般都是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抬高安边城房租的,是来做生意的商人和找活的工头。
整个安边城看起来,更加有活力了,连夜市的吃食也更加多样化了。
朝廷得到更加繁荣的城市,农民得到更多的收成,工人收入更高的工钱,官员收到更多的商税,商人赚到更多的钱。
世家现在主要的收入也不是土地收益,而是商业和修仙练武所需的东西。这回他们也赚到不少。
看起来只有普通的地主利益受损。
地主阶级在普通官吏,低级武者中有大量代言人,但是现在学院、朝廷、宗门明显都站在大多数普通人一边,这些人,恐怕没有机会搞什么大事。
在宗门仙人直接下场管理世俗的时候,很多阴谋是没法用的。巡检司问讯的时候,直接上幻神阵跟问心符,一般人哪里挡得住。
李毅将这些起因、经过、结果一一整理,详实的记录在鸿蒙史鉴上。
事件影响度:80000
记录完整度80%(事件经过,结果不完整)
客观真实度100%
直接见证度20%
80000*80%*100%*20%=12800
时光水晶:23980
鸿蒙史鉴对于大众性,群体性事件,给予评定的影响度还是非常高的,只是一座城市的人口,物价,地租,基础教育的变化,其影响度居然不比世家豪族跟皇室的合作低多少。
是由于关系到的人更多,还是影响更加基础且深远呢?
这底层原因将来记录的多了,慢慢自然就了解了。
现在该去文学院消耗时光水晶,阅读书籍,增强神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