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商学院的报栏里贴出了消息,确定了第三总支参加这一期培训班的人员名单。
财务管理一班参加培训的一共有五个人,除了班长许愿、团书罗晴和体育委员郝强之外,还有纪律委员和生活委员,当然了,这些人选是由孔敏亲自确定的。
这一期参加培训的有一千八百人,华夏大学的大礼堂上下两层座无虚席。
开课之前,张维邗再次给所有参训人员强调了培训纪律。
许愿和其他几个总支的负责人并没有坐下来听课,而是按照提前分好的区域,在大礼堂里面来回转悠,维持着纪律。
许愿站在一层的最后边,一个又黑又瘦的男生走了过来。
这男生名叫周劲,他在机电工程学院学生会担任学习部副部长,是第一总支的负责人,也是这次培训班的总班长。
周劲对许愿说道:“这个礼堂坐的人多,我们得管好。如果有交头接耳说话的,或者是打电话、看闲书的都记下来,累计三次直接除名。你可别心慈,要是张维邗逮到他们,挨训的就是我们了。你们第三总支的人最多,你一个人估计管不过来,可以找几个人帮着一起。”
“好。”
许愿说完,朝着第三总支的区域走去,交代杨玲招呼好公益学院的人。
培训比较枯燥,全部都是教材上的内容,专心听讲的同学并不多。有的正低着头偷偷玩手机,有的小声地说着话,有的在看别的书,更多的人还是面无表情地呆坐着。
许愿找到赵涛,让赵涛和四班班长帮着自己维持纪律。
不知不觉,走到了秦静怡的身边。
秦静怡和宿舍几个女生坐在一起,正专心听讲,见到许愿过来,秦静怡眨了一下眼睛,露出了一个浅浅的微笑。
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比较多,许愿没有太多时间陪着秦静怡。
秦静怡也很善解人意,并没有天天黏着许愿,除了每天晚上和许愿一起吃饭,其他时间两个人都是各忙各的。
三班班长王芳和秦静怡、罗晴都在一个宿舍,许愿简单交代了几句,王芳也起身帮助维持纪律。
培训班依旧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又到了周四,按照要求,今天晚上是自修的时间,一想到这里,许愿就觉得很是头疼。
第三总支有三百多个人参加这一期的培训,商学院大一这届有一百四十多个人,大二和大三的还有五十多个人。前头晚上,许愿和杨玲分头安排各自学院的自修,商学院二楼的阶梯教室塞得满满的,人到的很齐。
可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许愿不大清楚怎么安排这么多人自修,于是按照培训教材上的自修活动建议,让大家以班级为单位,针对培训教材上的相关话题进行讨论。
结果可想而知,喧闹的教室里真正在讨论教材的人寥寥无几,大部分人都是趁机聊天,场面非常混乱。幸亏张维邗他们在其他总支耽搁了,没有来得及过来,要不然许愿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因此,这次自修开始之前,许愿先去了一趟管理学教研室请教郝春梅。
郝春梅听清来意,笑盈盈地说道:“这个事情就要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了,你得好好想想,比方说留一些书面要求什么的,不能光让大家讨论,要不肯定得炸了锅!”
许愿点了下头,他没好意思把周二晚上的场面描述给郝春梅听,生怕留下什么不好的印象。
回去之后,许愿在培训教材上面提前找了十几个问题。
晚上自修的时候,许愿一面安排人点名,一面把这些问题都抄在了黑板上。虽说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培训教材上,但是涉及的内容可并不少,即使原封不动照着书抄下来,至少也得花上一个钟头的时间。
教室里有人不满地抱怨道:“怎么这么多作业,你弄这么多,我们怎么写得完啊!真是的!”
许愿转过身来,看了看讲台下面,说话的那人看着面生,估计是大二的。
许愿微微一笑,没有着急搭腔,而是等到抄完了所有的题目之后,这才又转过身来,对着众人淡淡地说道:“九点之前要交的,写完交了就可以提前走,想早点儿回去,这会儿就请赶快开始写吧!”
说完,许愿走下了讲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开始写。
大家在小声嘀咕中,很不情愿地拿出了笔和本子,翻着书抄答案。
过了二十分钟,张维邗带着周劲和另一个总支的负责人走了进来,许愿起身走到前面。
张维邗环顾着教室里面奋笔疾书的同学们,说道:“你们这边的自修搞得不错!”
许愿谦虚地说道:“大家学习热情很高,我留了一些题目,这样既能加深记忆,也能保持纪律。”
张维邗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对正在清点人数的周劲说道:“我们去别处看看吧!”
许愿的办法确实有效,大家都想早点儿回去,没人愿意耽误自己的时间,安安生生地趴在桌上埋头苦写,教室里几乎听不见交头接耳的议论声。
一个钟头以后,陆陆续续有人写完上交。
许愿整理好各班交过来的作业,正准备要出教室,一个男生从后排走了过来。
那男生许愿认识,他是财务管理四班的,也是商学院学生会文艺部的成员。去年秋天文艺部在商学院一楼大厅排练文艺晚会的时候,许愿和他见过面,听说不但多才多艺,而且能歌善舞。
那男生凑到许愿的跟前,递上了一根玉西,满脸堆笑地说道:“许哥,许哥!你辛苦,来一根吧!”
许愿问:“你有什么事儿吗?”
那男生嬉皮笑脸地说道:“那个,许哥,前天我来迟到了,你看能不能通融一下,别往郝春梅那儿报?”
许愿说道:“为了这事儿?要是人人都像你这样,那大家不是都不遵守纪律了吗?”
“是是是。”
那男生说着,又从身上的小包里拿出两盒没有拆开的玉西塞给许愿,眼珠子转了几下说道:
“许哥,要不咱再出去喝点儿?”
“不用了。”
许愿没有接那两盒玉西,收敛起表情说道:
“下不为例,第一次算是警告,以后再来迟到的话,我就如实上报了。”
那男生说道:“你放心,绝不迟到!”
许愿又问:“对了,你叫什么名字?”
那男生说道:“乔亮。”
许愿说道:“你拿走吧!东西我不会收,你以后注意遵守纪律就行了。”
“好好好,许哥,你先忙。”
乔亮一边说着,一边把两盒玉西装回了包里。
许愿心里很清楚,自从担任这一期培训班第三总支的负责人以来,自己的知名度仿佛一下子提高了。这几天,不管是在路上、在楼上、在餐厅,都会有不认识的人主动跟他打招呼。
当然,也不乏有几个因为迟到、说话被记名的找到了许愿,希望他能够帮忙消掉记录。一般情况下,若是看来人认错态度还好,许愿都会通情达理地提醒他们,初犯算是警告,如有再犯,两次并罚。毕竟能参加这次培训班的都是大一工作人员中的佼佼者,与其结下梁子,不如行个方便,做个顺水人情,学校就这么大,指不定以后会不会在人家门前遇到事,多少也能念个旧情。
培训班结业考试临时调整了时间,安排在了五一放假之前。
这天晚上考试,张维邗带人到各个考场巡考,监考人员是校团会和学生会中没有参加培训的工作人员,卫龙也在其中,看到对方,二人点头示意。
题目并不算难,准确地说,都是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如果听了课,对相关内容有过了解,回答起来自然不算太难。
许愿早早答完,走出了教室。张维邗、郝春梅,还有几个不认识的老师正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交谈。
郝春梅笑着问:“许愿,答得怎么样啊?”
许愿挠了挠头,说道:“答得还行。”
郝春梅又问:“对了,许愿啊,这段时间我们第三总支参加培训的同学里面,有哪些是表现不怎么样的?”
许愿从口袋里拿出了一张点名表,指着表上的名字说道:“我仔细记录了这六节培训课和四节自修课旷课、迟到或是违反纪律同学的名字,全部都在这上面了。”
郝春梅满意地点了点头,对其他几人说道:“我这个学生不但工作能力强,而且还很认真负责啊!”
其他几人点了点头,张维邗也面带微笑地看着许愿。
郝春梅又询问了一些其他情况,许愿一一详细地进行了回答。
早在第一节上课之前,周劲就跟许愿说过要详细记录违反纪律的情况。礼堂上课并不是每次都全部点名,一次随即挑选三个总支点名,没有查看到商学院的那几次课,许愿要求各班班长自行统计考勤。当然了,那些多次违反纪律,坚决不悔改的人,势必要上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