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车费到手
两首截然不同风格的作品,却又是那么的动人。
尤其后者以多乐器共同演绎的伴奏,更是将韵味彻彻底底表达了出来,以至于待到音乐结束,那萦绕在众人心头的画面都久久难以散去。
“这首歌叫什么名字?”
终于,有人按赖不住询问。
苏木笑道:“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水调歌头》,全文皆是表达中秋佳节来临,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美好祝愿之情。
凡华夏学子,也均学过这片文章。
或许有因年代和家庭环境限制没能上多久学,可大多人还是多多少少知道一些,故尔在苏木说出歌名的时候,第一浮现在脑海的便是这篇千古经典。
“千里共婵娟。”
老人起身默默念上一遍这个名字,点点头道:“很贴切的名字,只是和水调歌头表述的含义有些不太一样。很不错的一首歌。”
苏木笑道:“确实不太一样,不过大体方面还是相差不大。”
老人点头没有说话,倒是他老伴感慨道:“水调歌头强调对家人的思念和祝愿,千里共婵娟强调男女之情,虽然丢失了些东西,但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就创作出一首作品已经是很难得了。”
苏木没有否认,点头称是。
较之千古绝唱《水调歌头》,网络歌曲《千里共婵娟》自是远远比不上,不过相比前者,后者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否者也不会火起来。
这时,
拿着笔记本的卖唱歌手有些犹豫道:“这份曲谱……”
平心而论,他是想要将这份曲谱草稿留下,可现阶段《千里共婵娟》是一首刚完成创作的新歌,更没有制作发行,为了确保版权唯一性,一般这种情况曲谱是要被收回去的。
“你留着吧。”
苏木摆摆手,他还不至于提防一个路人提防到这个地步。
何况有摄像师全程拍摄,更不用担心什么问题,李志鹏也会着手注册歌曲版权。
只要脑子没问题,是不会做出将歌曲据为己有的蠢事来。
卖唱歌手面色一喜,连忙致谢。
这份曲谱对他而言乃是极有意义,能够留下肯定是再好不过。
但苏木也借机表露了自己的目地:“我来这里是想要通过唱歌赚取些路费,所以……”
“老师您需要多少,尽管拿。”
小心翼翼将笔记本收好的卖唱歌手大手一挥,豪气云干道:“如果没有您,我也不会有这么多的听众,这里的收益也全是因为您才有的。”
“那我就不客气了。”
苏木笑着点点头,向路人问过前往蘑菇屋所在村子的车费后,便弯腰在吉他盒中拿了一百六十八块钱。
一百块钱是车费,六十七块钱是马倩买牛肉干的钱。
吃白食是不好的,苏木并不觉得自己有了名气,就可以忽略掉此事。
各行各业挣钱都不容易,马倩又是刚才考上编制,这六十八块钱看似不多,可参照阆州的平均生活费,已经是她三四天的饭钱了。
要知道在今天这烈日灼灼的天气下,她明明被制服热到汗如雨下,却愣是没有舍得花上一两元钱买上一瓶水喝。
由此可见她的节俭,拮据。
这也难怪那会儿知晓苏木一行不是记者后,有些委屈巴巴的。
“老师,您这是?”
看着苏木仅仅拿了一百六十八块钱不说,还给自己递了六十八元,卖唱歌手一时没反应过来。
“这钱麻烦你帮我给马倩送过去,也就是那边那个站在张飞庙门口,扎着马尾的姑娘。”苏木怕他不知道是谁,还特地抬手指了指。
毕竟马倩过来的时候,他已经离开去借电子鼓了。
卖唱歌手顺着看了过去,只见一个双手环抱望着这边的姑娘:“放心吧,我这就给她送过去。”
话到这里,
卖唱歌手方才反应过来:“那我该怎么说?”
他对苏木与马倩之间的事毫不知情,自然也不知道这六十八元钱是什么情况。
苏木想了想道:“就说骗子还钱了。”
骗子……
卖唱歌手一头黑线,哪有这样称呼自己的?
“对了,还没问你叫什么名字呢。”
“姚攀。”卖唱歌手怕不知道是哪两个字,还特地强调了一遍:“女字姚,攀登的攀。”
“姚攀。”
苏木笑道:“如果要创作的话,别太参考前人,也别被市场束缚住了思想,只有思想自由了或对生活有了感触,那么作品自然而然也就出来了。”
“另外,和你合作很开心。”
话落,苏木和姚攀还简单握了歌手。
至于姚攀,他没有选择询问苏木的名字,因为对方现在正录制着节目。若是要说,自然也就说了,若是现在不说,等到节目播出,那么他到时自然也就什么都知道了。
尔后,
苏木又和姚攀以及正准备离开的老人合了几张影。
摄影助理也到旁边店铺将自己定格的那张照片洗出,交给了老两口。
……
“苏老师,你,你……”
待到一行人沿着来路往新区走去时,李志鹏趁着摄影师临场关机更换电池之际,上前拉着苏木就要提醒他牢记王帆的安排,但在留意到编导竖起来的耳朵,果断话锋一转,问道:“你确定这一百块钱足够我们坐到蘑菇屋?”
“你不是也听见了吗?因为修路的原因车辆改道,从阆州客运中心到石垭子村的车费目前就是二十元一个人,我们这里一共五个人,也就是一百元钱,难道有错?”看到李志鹏挤眼的动作,苏木面色不改的怼了一句。
“我是说石垭子村到蘑菇屋……”
“问路呗,节目都已经拍了一季了,常驻嘉宾也提前就位,要想找个人问路根本不难。”
“也是……”
在两人降智般的一唱一和中,摄影师也换好电池继续开始了拍摄。
李志鹏退出镜头范畴,而苏木则是拿出节目组准备的手机看了眼时间,正是下午一点四十五分。
参照路人告知的车程,以及大巴班次估算了番,接着,便将手机解锁打开通讯录,拨出了里面那唯一个电话。
很快,
电话接通。
听筒以及编导和摄影师耳麦中也随之响起了一个充满磁性的男子声音。
“你好,这里是蘑菇屋,请问客人您是?”
……
继续普及。
石垭子村,阆中市境内,金银花、涪陵榨菜种植基地,有唐朝古庙太平观,传闻是以某位公主封号得名。但在数十年前被拆除,文物丢失,十数年前集资重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