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送进医院
救护车很快就来了,凌琬配合着医务人员把齐知暮扶上担架,等齐知暮上救护车以后,凌琬又走到李父跟前:“这件事情我和你们没完。”
李父的脸色已经只能用灰白来形容了,他嘴唇张着,但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凌琬最后看了李若渊一眼,随即跟着医务人员上了救护车
齐知暮腿上被刺进去的匕首不能在救护车就拔出来,因为匕首有可能损伤到了神经,还必须要做检查才可以确认是否可以将匕首拔出来,否则就需要开刀做手术了。
期间有医务人员给齐知暮做了些简单的急救措施,也有人问凌琬:“这位是你的什么人?”
凌琬抬起头看着问话的人,说:“是我母亲。”
“她是怎么受伤的?”
凌琬神情变了变:“我被人袭击,她把我推开了,刀子就插在母亲腿上了。”
坐在凌琬身边的一个医生听到凌琬这么说,皱了皱眉:“这应该可以成立故意伤害罪了。”
凌琬轻轻垂头:“是,但我现在只想让母亲少受一些罪。”
等救护车到医院后凌琬又立刻配合医生去挂了号,又陪着齐知暮去做各种检查,期间齐知暮的状态已经算不上太好了,大腿部虽然做了止血的措施,但血仍旧一直在流。
做检查林林总总有七八项,时间越拖下去齐知暮的脸色越苍白,但她们不得不遵照医嘱做好各种检查。
齐知暮到最后时已经说不出话来了,她坐在轮椅上,水果刀没入大腿处,凌琬一边推着轮椅一边和齐知暮说:“母亲,您不应该推开我的,这一刀应该是我受的……”
若是凌琬自己中刀子还好,也就是忍忍疼的事情,但最终却是齐知暮替她受的伤,这让凌琬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齐知暮嘴唇已经没有了血色,她想开口说话,却连动一动手指都感觉能牵扯到腿部的伤口一般,齐知暮也根本不敢低头去看那把匕首,否则就要承受身心双重考验。
凌琬等了一会儿,见齐知暮没有理自己,便猜测齐知暮现在的状态已经非常不对劲了,她加快了推轮椅的速度,带着齐知暮在各种检查室间来回穿梭。
最后凌琬拿着一袋子的检查报告单回到医生跟前时,她紧张得甚是忘记了呼吸,凌琬担心齐知暮会因为这个伤而不能下地走路,这也是在救护车上时医生预测的情况之一。
因此当医生接过凌琬手里的袋子时,凌琬的心情是忐忑的,她希望齐知暮能幸运一点。
所幸老天还是偏向好人的,医生拿着检查报告单看了半天,终于下了定论:“没有损伤到神经,但刀子进去后损伤的纤维有些多,取出刀子时恐怕比较难。”
凌琬为难的看了齐知暮一眼,她甚至想替齐知暮受这个苦。
齐知暮虽然是商业女强人,但也是从小娇生惯养着长大的,因此这半生也没吃过这么苦,至于伤病,也很少出现。
齐知暮与凌琬对视了两秒,她知道凌琬的想法,勉强笑了笑,声音很虚弱:“没关系,打点麻醉就好了。”
凌琬刚想说什么,医生就说道:“这种程度的伤我们一般是不开云(中国)打麻醉的,麻醉本身对身体副作用很大,而你此时又失血过多,我们不太开云(中国)你做麻醉。”
凌琬听了医生这句话,又低下头很小声地问齐知暮:“母亲,您可以吗?”
齐知暮深吸一口气,她的确很怕痛,但是听医生这么说,她最后还是决定自己扛:“算了,那就别打了。”
医生点了点头,接着把齐知暮推进后面的隔离室,隔离室里面有各种器具,但是凌琬没办法进去,因为隔离室要确保操作都是无菌的。
凌琬能在外面听到一些细小的声音,有时候时铁械相摩擦之后产生的声音,有的是齐知暮的痛呼声,凌琬一直看着时间,大概在半个小时之后,医生把齐知暮推出来了。
“取刀子不是什么大手术,而且我刚刚看了报告单,并没有损伤到神经,所以我把刀子取出来后你们就可以去办住院手续了。关于缝针的事后续会和你们说,刚刚拔出刀子,伤口必须要处理一下才行,不过这是住院部的医生的事情。”医生把轮椅交到了凌琬手上,同时叮嘱了她一些注意事项。
凌琬赶紧点头表示明白了,随即从医生手里接过轮椅,看着靠在轮椅上已经毫无血色的齐知暮,她既心疼又难过:“母亲,还疼吗?”
齐知暮似乎是笑了下:“当然。”
她在中刀后便一直没怎么说过话,凌琬当她是觉得疼了或是觉得累了才不愿意说话,等凌琬办好手续把齐知暮推到住院部,已经是一个半小时后的事情了。
期间齐修远给她们打过电话,凌琬不得不停下来,向齐修远说明之前在李家发生的一切事情。
齐修远的反应和凌琬想象的一样,齐修远不打算宽恕李家了,即使犯事的是李若渊,但齐修远想新仇旧帐一起算,他想把李若渊送进去好好改造一下,可李父那边也是有势力的。
齐家虽然能把李若渊送进局子,但李父那边死活不同意,他觉得自己的儿子只是一时冲动而已,反而更怪罪凌琬为什么要激怒李若渊。
总而言之齐修远和李父的谈话非常不成功,齐修远也懒得再和李父废话了,他不缺时间,也不缺金钱和背景,齐修远坚定地认为李若渊不配为人。
齐修远在电话里面对凌琬说:“你先安排你母亲休息下来,我公司晚点还有一个重要的会议,大概两个小时后我就回来医院看你们,小琬,一会儿你把地址发给我,李家那边我来处理。”
凌琬很听话地把地址发给了齐修远,但凌琬说:“舅舅,这件事你出面终究不太合适,不如我来吧,我也是受害者之一,我不会让李若渊好过的。”
齐修远略一斟酌,应道:“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