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回到家后,我神使鬼差地拿出手机搜了一下:散打。
网页弹出了许多散打的比赛视频,还有基本动作教学视频。
网页上说散打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部分,相对于中国武术的观赏性,散打更讲究实战性。
我手拂着下巴,似懂非懂得点着头。
接下来几天是上学的日子,偶然听到政治老师提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中国武术和散打来。它们也是中国被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我记得很清楚,散打俱乐部的一面老旧的墙上,挂着一副大大的中国国旗,国际上面的墙上写着:弘扬国粹。旁边则是世界拳击散打等运动员的海报。
听着政治老师讲话,一种别样的心情荡漾开来。我的嘴角不由得微微勾起,这是一种自豪感。
散打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武术——是我们中国的国粹。
好不容易等到周末的下午,我迫不及待的收拾好自己,不知怎的,我从没有做什么事这么上心过,我把自己打扮的干净利落,又不失青年人的朝气蓬勃,迈步走出家门。
来到楼梯前,我不再想一口气登上去。
我要节省力气,花更多的心思用在散打的练习上。
于是我放慢脚步,向上走去,楼梯很空寂,也很陈旧,但是阳光从楼梯间的窗户洒进来,明晃晃,亮堂堂,我的心好像也变得格外清澈透明。
我听着自己的脚步声:嗒嗒,嗒嗒,嗒嗒,像钟摆,像时间,永远这么不急不缓,但又亘古永存。
我像是走在朝圣的路上。
这里是属于我的耶路撒冷。
走进俱乐部,令我有些意外的是,师父竟然也在对着沙袋练习!
此时他身着白褂,带着护肘,满头大汗,看样子是练得酣畅淋漓。
听着沙袋发出砰砰砰的响声,像是一声声战鼓,敲打着我的耳膜,更敲打着我的胸膛。
热血再一次沸腾起来。我只是感到震撼,因为我看到了真正的热爱。
又是一次训练开始,复习了上节课的动作后,师父又开始教我新的动作——侧踹、上勾拳和摆拳。
我头一次如此渴望学习新的东西。我这才体会到原来老师说过的求知若渴是真的。
除此之外,我发现师父是一个很朴实的人,而且还挺有趣。
和我一起参加训练的一个二年级的小女孩,总是爱说普通话。
在休息的时候,当她絮絮叨叨的向我叙述学校里的新鲜事时,师父突然打断她道:“小果,你怎么老是说普通话?”
小果愣了一下:“啊?我们学校要我们说普通话呀。”
师父:“学校是学校,这里是这里,说普通话要分场合嘛,你是不是郫县人?”
小果摸了摸头:“是啊,但是……额,我忘记怎么说四川话了……”
我有点瞠目,师父也摇了摇头道:“这怎么会忘呢?”
“以前我是会说的,但是上了学之后就一直用普通话……然后就忘记怎么说四川话了……”
师父有些不满,批评道:“这算是怎么回事呢?你学普通话,怎么会把家乡话给忘了呢?那你说那些出国留学的,岂不是学了外语就把中文也给忘了?”
小果有些茫然无措地笑笑,她还太小,并不是很能理解这些。
师父轻轻叹口气:“该什么场合就说什么话嘛。乡音啊,最不能忘,你要把它学回来。”
说实话,我还是头一次听这种论调,觉得稀奇,但又觉得师傅说的并不是毫无道理。
我的思绪飘到了远方,想起曾经老师教过的古诗词——记得自古以来游子归家,即使鬓毛衰,乡音也难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