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短篇

玉骨画中君

玉骨画中君

玉骨画中君 著

  • 短篇

    类型
  • 2022-05-30上架
  • 3629

    已完结(字)
本书由红袖添香网进行电子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无标题章节

玉骨画中君 玉骨画中君 3630 2022-05-30 10:38:26

  一阵阵急促的马蹄声从不远处传来,其中还夹杂着些许模糊的哭泣声和求饶声。

  姜晞脸上难掩惊恐的神色,四周皆是同她一样向外逃窜的宫人,突然,一个宫女撞了她一下,姜晞跌倒在地,脚崴了一下。

  她试着站起来,却绝望的发现痛的走不动路。

  忽然,一旁出现了一只手,姜晞本能的抓了上去,那人将她拉了起来。

  “姑娘,可还能走路?”

  “不太行,”姜晞额间已出了一层薄汗,看上去确实不太好。

  “多有冒犯,”说罢那人便将姜晞抱了起来,向宫外走去。

  “多带我一个人,公子逃出去可就更麻烦了。”

  “无妨,东门处有我的人。”

  姜晞抬头,正巧一束光照在了白衣公子的脸上,虽只半张脸,她觉得便是用神仙称这为公子也不为过。

  所幸,他们所在的地方距东门并不远,很快,姜晞的视线里便出现了一辆马车。

  “公子,这位姑娘是?”一位侍从问道。

  “来不及了,先扶她上车。”

  就这样,姜晞的命算是捡回来了。

  “还未来得及询问公子名讳。”

  “君玉,不知姑娘芳名?”

  “君家大公子?”这位公子她也有所耳闻,虽不说家世有多显赫,但才学却算得上出类拔萃,“公子叫我姜晞便好。”

  “有幸得姜姑娘耳闻,姑娘姓姜,可是贵妃娘娘族人?”贵妃娘娘也姓姜,又正巧出现在宫里,想来应该是没差了。

  “确是,本是家父病逝,得贵妃娘娘照拂,接近宫中小住,却不曾想遭遇如此变故,因当时我正在花园中同世家小姐赏花,因此未能随贵妃娘娘一同离开。”

  “那姑娘此后可有什么打算,是前往行宫寻贵妃娘娘还是归家?”

  姜晞叹了口气,“本就是打算近日归家,谁料徐城已沦陷,这才继续在宫里多待了些时日,如今,也不好再去行宫叨扰贵妃娘娘。”

  “那徐城便是回不得了,若姜姑娘不介意,不如先随我回东都,暂且安置下?”

  姜晞惊讶的看向君玉,又带着些许喜悦,“真是叨扰了君公子,救了我一命,如今还要收留...”

  “无妨,”君玉微微笑起来,“与姜姑娘相逢便是缘,姑娘安全便好。”

  姜晞看着笑起来的君玉,微微一愣,半天没回过神。

  直到君玉轻轻的叫了一声“姜姑娘?”她这才想起道谢。

  三日后,一行人到了东都。

  君家的宅院在东都不算偏远,但进去后却丝毫不闻市井的喧嚣,配上恰到好处的装潢与沁人心脾的花香,令人只觉如同世外桃源。

  “你住这间屋子可好?若你觉得可,我便让人稍后收拾出来。”

  屋子后还有一方池塘,修缮的也很精致,姜晞倒是十分喜欢,当即便应了下来。

  “我住在不远处的秋回轩,你若有事,便可来寻我。”

  “那便劳烦君公子了。”

  姜晞便这样在东都安顿了下来,所幸东都战线上位于行宫后方,目前倒也未被波及的太厉害,算是安好。

  过了一个多月,姜晞觉得不能日日在君府当个闲人,因她学过一种特殊的刺绣,便到了一家有名的绣坊里教起了众多绣娘刺绣,后来经常忙不过来,便直接住在了绣坊里,很少回君府。

  渐渐的,在众多将士臣子的努力下,收复了一些城池,皇帝及其皇子妃嫔们也回到了帝京。

  这日,姜晞正在绣一幅扇面,忽然针刺破了指尖,一滴血落了下来,刚好落在扇面上白衣公子的束发冠处,她叹了口气放下扇子,向外走去,准备看看绣娘们绣的情况。

  “诶,你听说了吗?君家那位公子要与朝阳县主议婚了。”

  “那可真真是一对璧人。”

  东都城城主因战乱中立下了极大的功劳,被封为了异姓王,连带着他的女儿也被封为了朝阳县主。

  姜晞一个没站稳,膝盖磕在了一旁的桌棱上,发出一声闷响。

  旁边的绣娘听到了声音,便没再说下去,连忙起身问道:“姜姑娘没事吧。”

  “无碍,”姜晞摆摆手。

  那日晚上,她便回了君府。

  “好久不见你回来了,一起用晚膳吗?”君玉笑着问道。

  “今日县主差人送来了许多名贵糕点呢,”君玉的侍从在一旁小声说到。

  “对,其中还有一道凝露桂花糕,甜而不腻,我想起你最爱吃甜食,一定会喜欢,正准备差人给你送过去,你就回来了。”

  “真的吗?那我一定要尝尝,”姜晞强颜欢笑道,“听闻你要与县主议亲了?”

  “还没决定,”君玉眼神里多了一抹温柔,“不过确实在商讨了。”

  他越过姜晞,说道:“先吃饭吧,你也定是饿了。”

  “到时喜宴定要请我。”

  “若有那天,怎会忘了你。”

  走在前面的君玉,没有看到背后的姜晞眼角缓缓落下了一滴泪,微不可闻。

  但最终,君玉没能娶到朝阳。

  很快,战事局面被扭转,叛军步步紧逼,皇帝一行人又退回了行宫。

  眼看洛城也要守不住了,东都城城主也就是齐王在守城一战中捐躯,众臣商讨着向草原部落求救,最后以十座城池与一位和亲公主换来了救兵。

  这位“和亲公主”就是朝阳。

  “这群人可真是狠心呐,”一旁的绣娘道。

  有什么办法呢?姜晞手上依旧不停的绣着,那皇帝不舍得嫁出去自己的女儿,其他的郡主县主背后尚有母家,皆是权贵众臣,他动不得,可怜齐王刚为国捐躯,女儿就要被送去和亲。

  但莫名的,姜晞松了口气,一种奇怪的情绪涌上心头,她自觉不该如此,却一边同情,一边又放下了心。

  很快到了中秋,姜晞傍晚便回到了君府。

  “这可是我亲自酿的酒,你快尝尝。”

  姜晞接过酒杯,细细品了一口,“确实是好酒。”

  几杯下去,二人皆有些醉意。

  君玉调侃道:“听闻今日又有人来提亲,你都不看一眼就给人回绝了?你也二十了,却不着急,若你在家,估计可没这么自由。”

  姜晞笑起来,“我姜晞虽也算不上多好,但他们我却是一眼也不想看。”

  “我呀,早就有喜欢的人了。”

  “哦?”君玉放下酒杯,“说说是谁?以前的旧相好还是新认识的?”

  姜晞忽然凑近,“如果我说,是你呢?”

  后面发生的事她不记得了,只记得第二天醒来后,下人已经将早膳端进了她屋里,君玉也没差人叫她一起用膳。

  “你们公子呢?”

  “公子一早就出去了。”

  姜晞点了点头,随便应付了几口,便离开了君府。

  此后,她们很长一段时间没再见面,每次她回府,君玉都刚好不在。

  到了上元节。

  姜晞拎着一只灯笼靠在回廊的柱子上,看着迎面走来的君玉去。

  “好久不见,君公子,”她扬起手中的灯笼,“我做的,喏,送给你。”

  君玉接过灯笼,看了几眼,略带嫌弃的语气道,“还行。”

  “不要就算了,”姜晞作势去抢回来,“想刚认识那会,还是翩翩公子模样,怎会如此嫌弃我的灯笼。”

  君玉笑起来,“好看,好看的很。”

  用完膳,不远处放起了烟花,姜晞便拎着酒壶与君玉一同站到了院内看着烟火。

  “也只有你,拎着个酒壶四处走,一个姑娘家。”

  “那你不说出去,谁知道嘛。”

  许久,姜晞轻轻说道:“君玉,你知道吗?”

  “我不怕嫁不出去。”

  “我只怕,娶我的不是你。”

  她低低笑起来,正好,一簇新的烟花“嘭”的炸开来,那样惊艳,那样凄凉。

  姜晞在君府里住了几日。

  “你一定要走吗?”

  “嗯,”君玉转过身,擦拭着手中的剑。

  “你是文人,你上战场,”姜晞皱眉,“别闹了。”

  “君家没落,军功是最快的办法。”

  “那不如过了元宵节再走吧,”姜晞眼神暗了暗。

  “战事等不得了,”君玉依旧擦着剑,没看姜晞一眼。

  姜晞沉默了半晌,许久才道:“我等你回来。”

  君玉擦剑的手一顿,终于抬起头看向了姜晞,“你会遇到更合适的人。”

  “姜晞,别等了,我不值得。”

  很多年后,也是一个冬天。

  姜晞病倒了,她身体一向不大好,一场风寒几乎让她挺不过去。

  “嫣儿,扶我起来。”

  一旁的侍女扶她慢慢走到窗前,她吃力的将窗子支起来,屋外是茫茫的白雪,地上躺着一只鸟,仔细看去,应该是冻伤了。

  “你去把它带回来养着吧。”说罢便躺回了床上。

  侍女小心翼翼的带回了鸟儿,放进了笼子里,“夫人,它伤的不重,我已经包扎好了,应该能活过来。”

  姜晞没有回应。

  嫣儿上前看了眼,“夫人?”她凑近探了探鼻息,“夫人!”

  君玉走后,便再也没回来过。

  后来,慢慢的,失地都收复了,但姜晞始终没回到徐城,而是留在了东都,绣坊的老板娘离开后,她便盘下了整座绣坊,慢慢的,分店越开越多,她也小有名气,众人尊她一声姜夫人。

  四十岁那年,君府的老管家告老还乡,姜晞买下了君家的宅子。

  “君公子回来,我会将宅子归还他的。”

  “夫人,您这是何必...”管家叹了口气,“便劳烦姜夫人了。”

  再后来,姜晞身子大不如前,便住回了君府去,绣坊的事情基本都交给了管事的。

  有的人说君玉在战乱中立了大功,如今在京城风风光光的做官,娶了位美娇娘,幸福美满;也有人说他已经归隐,与所爱之人成双成对,好不快活。

  “夫人,万一君公子真的在京城呢,您何不去打听打听?”

  “就算他在京城,就算我找到了他,也没有意义了,这么多年,他不曾回来看过一眼,也不曾寄过一封信。”

  “他能好好的活着,只要他活的幸福,我也没什么可奢求的了。”

  她早就明白,她只是不愿清醒罢了。

  姜夫人一生未嫁,无儿无女,死后,是绣坊一众人替她送了终。

  临走前,姜晞恍惚间看见一只手,她本能的抓上去,那人轻轻的将她抱起来,四周渐渐出现了鞭炮声和孩童的细小打闹声,还有人在不断道贺。

  眼前人穿着红袍,身后还有人道:“君公子,这不合规矩呐君公子,新娘子要上花轿的。”

  “无妨,我当初认识她,也是这么抱着她的呐。”

  姜晞笑起来,眼角滑落一滴泪。

  嫣儿过来时,姜晞脸上依旧挂着笑容,手旁是没握住的一面扇子,上面绣着一位白衣公子的背影,束发冠是红色的,看着像是什么东西染上去的,旁边绣了一行小字,玉骨画中君。

  姜晞出殡那天,雪格外的大。

  不远处缓缓走来一个人影,穿着白袍,撑着伞,温文尔雅。

  那是她心心念念的少年郎。

  来娶她了。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