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黄昏时,治水南侧,安阳城外。
四万余秦军步卒在此扎下营垒,他们将要在此驻扎一晚,等待来自北方的车骑归来,再决定下一步的战略部署。
秦军营帐中。
“蒙将军若是将赵嘉和燕喜擒获,此番灭代之事就算是大局定了,届时只需派兵北上,将治水北岸的几座代国城邑拿下,将军就可向大王报捷。届时使者一来一回,时间估计也到秋收后了,如此将军便可继续率军南下,一举拔灭齐国。”
郦...
起飞的东君
这两天家里有点事,更新时间不太稳定,勉强保持两更,大概周一开始可以三更。
关于文中的匈奴,从25章提到匈奴开始就一直有读者不理解匈奴问题,认为对方很弱,除了本章的说明外,这里再说下吧。
《资治通鉴》:战国末年而匈奴始大。
《史记》:三国边於匈奴。
可见匈奴已经占据草原中央,与三国相邻,需要三国筑长城抵御。再往下就是《史记》里李牧需要十几万大军,用计谋破杀十余万匈奴骑。这是什么概念,汉代卫青七出边塞,歼灭匈奴五万多。霍去病六击匈奴,歼灭大概十一万,和战国时李牧一战的匈奴损失相当。光从兵力来看,战国时的匈奴至少十几万以上。李牧之后匈奴还休养了十余年,趁机占据河南地、阴山阳山等地方,这才有蒙恬北击之事,若是匈奴不强,秦也没必要动用三十万北伐。
至于有人喜欢提《史记》“东胡彊而月氏盛”,这句话其实是夹在蒙恬北击匈奴中说的。可以看头曼欲杀冒顿的例子,“使冒顿质於月氏。冒顿既质於月氏,而头曼急击月氏。”头曼敢打月氏,证明匈奴不怕月氏,月氏被打之后也没有还手,可见一证。且这是匈奴已经被秦击破后的事情,如果没被秦击破,匈奴只会更强。
例证还有很多,这里限于篇幅就不多说了。主要参考陈序经《匈奴史稿》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