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萧梁帝业

第43章 各有筹谋

萧梁帝业 闲话风尘 2367 2022-11-28 23:32:20

  谢府书房,唯一一盏油灯中跳动着微弱的火苗,光线极为昏暗。

  “大伯,宫中所议如何?”

  屏退了闲杂人等,谢韬方才出声询问。

  显然,他对出征主将的位子是有野心的。

  说起谢韬,他登上左卫将军之位,亦不过二十有余。

  其中,除了谢宣怀的栽培,还与他的婚事有着莫大的关系。

  他娶了兰陵刘氏现任家主刘广博的女儿。

  刘谢两氏亲上加亲,自然换来了兰陵刘氏的鼎力支持。

  若要论起来,上品门阀的影响力未见得弱于尚书令。

  何况刘广博官拜中书令,为中书省的长官。

  “动心了?”

  谢宣怀眯视着谢韬,后者讪讪一笑,算是承认了。

  谢韬若想争得此战主将的位子,不能没有谢宣怀的全力举荐。

  他自然没有,在谢宣怀面前隐瞒企图的必要。

  “你觉得陛下能将兵权授予一个,没与北朝宿将交过手的将军么?”

  谢宣怀再问。

  实际上,谢韬并未指挥过像样的战斗,他的战功都是蹭来的,却并不耽误晋升。

  谁让人家朝中有人,且有上品门阀的士族背景呢。

  谢宣怀还是留了三分情面的,没有揭破他的老底。

  “这不是有大伯帮衬么?”

  谢韬尚算有自知之明,他脸红了。

  “兵部李尚书举荐了陆瀚洲,你是争不过他的。

  我授意户部刘尚书谏言两路出兵,随后亲自举荐了你。”

  “如何?”

  “陛下也不愿驳了我的情面,并未回绝。”

  “成了?”

  “可惜啊,事情又坏在了萧锋身上。

  他当着陛下的面跟我撒起泼来,还扬言北将非其不可敌。”

  萧锋给谢宣怀添乱已不是一次了,有几次便是阻止谢韬的晋升。

  而谢韬最终皆能顺利晋升,直至左卫将军,皆因兰陵刘氏的特殊地位。

  皇后和太子妃,都是兰陵刘氏的女儿。

  故于京营六军中安插兰陵刘氏的人,对太子日后接班是有益的。

  相反,若是梁帝不准,朝野内外会作何想呢?

  表面上看,是皇后的枕边风起了作用。

  实际上,是梁帝不想让诸王产生非分之想,使更多的人卷入储位之争。

  至于谢韬本人其才其德,还有军中资历等,自然有所忽略,不能兼顾了。

  若是不用他,太子、谢宣怀和刘广博都是不会死心的,定然会继续保举他们的人。

  与其换个精于军旅之人,还不如用谢韬呢。

  而这,正是梁帝的高明之处。

  提及萧锋,谢韬早就恨不能啖其肉了。

  见唾手可得的主将之位被其夺去,当即忍不住啐了一口:

  “老匹夫!”

  谢宣怀还嫌谢韬的火不够旺盛,慢条斯理道:

  “此番左卫军也在出战之列,并属东路,受萧锋节制。”

  “什么?明日我便向陛下请辞!”

  谢韬果然怒火中烧,他根本不愿接受萧锋的指挥。

  愤怒使人降智,谢韬只要再往深处多想一步,便能发现蹊跷之处:

  谢宣怀便是争不来主将之位,难道还不能把左卫军调归西路军么?

  能,却不调,是为什么呢?

  谢宣怀见谢韬的不满情绪已然到了极致,便不再拿捏。

  他抬手虚压,示意谢韬稍安勿躁。

  “其实,萧锋当这个东路军主将也不是什么坏事。

  马革裹尸,不正是他的最好归宿么?”

  谢宣怀阴恻恻的声音回荡在昏暗的书房,显得格外阴冷。

  油灯中的火苗像是受了惊一样,晃动摇曳得更厉害了。

  谢韬眼眸一亮,他反应了过来,急切道:

  “大伯有何谋划?小侄愿效犬马之劳。”

  “陛下虽授其持节之权,他却无权斩杀你这个左卫将军......懂了么?”

  “小侄明白!”

  ......

  梁帝寝宫内的烛火已然熄灭,唯有一束孤独的月光穿过窗棂,清冷的照在龙床帐幕之前。

  “陛下,左卫谢将军去了尚书令府上。”

  一个身着锦衣、面色温润之人,静静的出现在帐幕前的月光中,低声道。

  若是他不主动说话,似乎根本不存在这个人。

  他名唤苏霖之,是典签府的主官典签使。

  而典签府,则是梁帝手中监控诸王百官的秘密机构,类似明朝的锦衣卫。

  “都说了些什么?”

  帐幕中传出梁帝疲惫的声音,虽有困意,却并未睡去。

  “尚书令与其书房密议,我们的人无法靠近,尚不知说了什么。”

  “京中还有何异动?”

  梁帝相信苏霖之的办事能力,也明白这是谢宣怀在有意提防,故并无责怪之意。

  大战在即,谢家伯侄能书房密议,难道别人就不能连夜过府么?

  “兵部李尚书和右卫曹将军,去了豫章王府。

  吏部陈尚书,去了晋安王府。

  户部刘尚书,去了......”

  太子毕竟不同于其余二王,苏霖之点到为止。

  他相信,梁帝能猜出来他要说的是什么。

  “去了东宫吧。”

  “陛下圣明!”

  “侍御史许培安又去了晋安王府,与数日来别无二致,被八殿下以事务繁忙为由拒见了。”

  说完,苏霖之便沉默了。

  “你下去吧。”

  梁帝没有再问。

  因为苏霖之的沉默,便说明除此暂时一无所获。

  退出梁帝寝宫的苏霖之,则会继续命人探查。

  梁帝想知道的一切,他都要查得一清二楚。

  ......

  数日前的睢陵,尚不知北朝即将发起突袭。

  城内诸士族,都在忙着与陈朴联络感情。

  沈贺畏罪自杀,陈朴便是济阴郡内官职最高之人。

  陈府门庭若市,自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何况还有小道消息,盛传陈朴继任济阴太守已是板上钉钉之事。

  送走了最后一波本郡士族之人,陈府迎来了一位神秘的访客。

  “钱长史,大殿下有何吩咐?”

  陈朴对来人毕恭毕敬,远甚于昔日的沈贺。

  由此可窥,其身份必不同凡响。

  来人名为钱锡之,是豫章王府长史。

  其在豫章王府的地位,相当于李东阳之于南康郡王府。

  “许、沈之事,陈大人办得不错,大殿下很满意。”

  钱锡之从容说道,语气随和,神色中颇有赞许之意。

  显然,豫章王将沈贺的东窗事发和诱其尽屠许氏,都算作了陈朴的功劳。

  除了晋安王系的许氏,扳倒了太子党的沈贺。

  门人陈朴更有借助刘广平之势,打入太子党的可能。

  此谓:一石三鸟。

  豫章王焉有不满意之理?

  至于许崇古因何事败。

  刘虹又是如何侥幸得脱,报信刘广升与沈贺,最终导致许氏满门被屠。

  其实,这些细节陈朴根本没有想通。

  也就是说,最终的结果与其预想不完全相同。

  至少在他的谋划中,许崇古应该活着,并作为日后牵制刘广平的一股力量。

  左右逢源,才是陈朴的本意。

  可惜,木已成舟。

  但这并不妨碍他在写给豫章王的密信中,尽揽其功于己。

  “都是大殿下运筹帷幄,钱长史屡屡点拨之故,下官不敢居功。”

  陈朴谦虚道。

  “呵呵,陈大人不必过谦。

  大殿下想知道,陈大人打算如何处置许氏家资?”

  钱锡之道明来意,笑看陈朴。

  “要坏事!”

  陈朴心中咯噔一声。

  他知道豫章王是动心了,有意将其收归己有。

  然而,盯着它的可不唯豫章王一人。

  更令他为难的是,沈贺在位时已将其分别划入自己与刘广升名下,且文书齐备。

  按大梁律,它与许氏再无瓜葛。

  故处置一说,无从谈起。

  《梁书·武帝纪》载曰:

  京中酝酿阴谋,帝前途未卜。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