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萧梁帝业

第118章 中立领袖

萧梁帝业 闲话风尘 2505 2023-01-05 21:29:10

  接待往来官员的馆驿,就在阳城县衙之旁,相距不远。

  冯国栋心虑稍解,脚步亦变得轻快不少。

  “见过圣使。”

  入馆驿,冯国栋拜见圣使。

  “这么快便可发兵了么?看来,他是畏于陛下圣威。”

  圣使心中想着。

  二人分别不久,冯国栋便已整顿好兵马。

  这自然是畏惧梁帝,力求将功折罪的表现。

  圣使微笑着说道:

  “冯司马勤于王事,本使自会奏于陛下。

  即刻发兵吧。”

  见圣使误会了,冯国栋讪讪一笑:

  “吏部陈尚书返乡祭祖,恰逢圣使,故着本官相请一晤。

  兵马整顿尚需时间,不知圣使可否赏光?”

  实际上,他根本未整顿兵马,不过是搪塞圣使。

  毕竟圣使已然误会了,亦是表明急于发兵,他自然要有所回应。

  否则,据实而言必激怒圣使,相请便无从谈起。

  “此时,陈尚书不是应该居京辅政么?”

  梁帝明诏六部尚书辅政,圣使自然心生疑问。

  然陈思浩终归位列重臣,他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走吧。”

  须臾之后,冯国栋将圣使请入阳城县衙。

  “竟然是晋陵郡主!”

  隔着十余米,陈思浩便一眼认出了林瑶仙。

  他忙起身,满面堆笑,迎至堂前。

  “不知郡主便是圣使,下官唐突了。”

  依梁礼,陈思浩应去拜见林瑶仙,而非相请。

  他自然需要致歉。

  “晋陵郡主!幸好本官礼数周全,亦未流露犹疑发兵。”

  陪同而回的冯国栋,心有惊诧,暗道侥幸。

  他终是远离中枢,闻林瑶仙之名,却不识其人。

  否则,他不会不告知陈思浩的。

  林瑶仙微微一笑,柔声如蜜:

  “无妨,不知者不罪。”

  “郡主,请堂内叙话。”

  陈思浩虚引,林瑶仙随之步入堂内。

  算算时间,她与陈思浩是前后脚离京的。

  当时,她的任务是保护徐温及其家人。

  监视太子与在京诸王百官,则另有负责之人。

  故她并不知陈思浩与晋安王所谋,更不知他出京的真实目的。

  返乡祭祖这个由头,冠冕堂皇,她却并不相信。

  须知梁魏两军已战于北徐,临州南兖亦已加强战备。

  此时,盱眙陈氏不可能有心情操办祭祖大典,必推迟之。

  “陈尚书,好兴致呢。”

  林瑶仙一语双关。

  陈思浩听出了她话里有话,显然是质疑他的出京。

  故解释道:

  “今逢盱眙陈氏十年一度的祭祖大典,又恰好轮到下官主持。

  我大梁以孝治天下,纵使兵戈已起,亦不敢稍忘祖宗。

  效旧例,太子殿下准之。”

  所谓旧例,近指十年前的例子。

  十年前,亦处梁魏大战。

  当时,梁帝准了陈思浩回乡祭祖。

  有此先例,太子必准其请,亦可打消林瑶仙的质疑。

  若再纠缠此事,便是不敬梁帝了。

  其实,十年前陈思浩请旨回乡祭祖,目的同样不单纯。

  当时,范谢之争正盛,主战、主和两派斗得不亦乐乎。

  主战派有范隆之,主和派也有幕后大佬刘广博。

  梁帝尚未表明支持哪派,未免与圣意相悖,最好的对策便是不选边站。

  既不支持主战派,也不支持主和派。

  然于当时,两派泾渭分明,百官必选其一。

  谁都不选,必受两派双重打击。

  于此时,陈思浩的智慧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找到了一个,战和两派皆无可指摘的避选理由。

  百官中,凡持中立态度者,皆效此成功范例。

  梁帝尽准之,更显智慧非凡。

  最终,战和两派必有一派胜出,从而独霸朝堂。

  臣子足够强势,皇帝必然受制。

  只有一名运动员的比赛,还需要裁判么?

  故梁帝有意保护中立派,以备日后平衡朝局。

  明崇祯朝,东林党一党独大,是什么结局?

  惨不忍睹。

  后来,中立派官员汇聚到陈思浩身边,他俨然成了中立派领袖。

  以后世视角观之,待到主和派胜出,中立派就是最大的在野党。

  在野党存在的价值是什么?

  必须是挑错啊。

  这正是陈思浩,时有对抗谢宣怀的最重要原因。

  与权倾朝野的谢宣怀唱对台戏,他却偏偏步步高升。

  十年,终入重臣之列。

  既是监国太子准之,林瑶仙便只能沉默了。

  陈思浩继续说道:

  “尚在京中之时,下官屡屡收到家书,言及阳城附近时有魏骑出没。

  幸有冯司马用兵谨慎,方使魏骑无隙侵入南兖。

  萧护军调兵之事,下官亦有所耳闻。

  然冯司马之抗命,其情可悯。

  请郡主向陛下转奏下官谏宥之意,不胜感激。”

  陈思浩与冯国栋的关系,典签府探子已然侦知。

  林瑶仙不在苏霖之身边,暂时还不知情。

  见陈思浩也说阳城附近有魏骑出没,她信了几分。

  想到正值用人之际,冯国栋或有隐情,她说道:

  “实不相瞒,此行本宫乃奉陛下之命,督冯司马发兵出战。

  若能于此役立下战功,将功折罪并非没有可能。”

  陈思浩点点头,对冯国栋说道:

  “冯司马,郡主的话你可听清了?”

  “下官听清了。”

  “须知圣命不可违,汝当遵旨从速发兵。”

  陈思浩定了调子,警告冯国栋此战不可避。

  闻言,冯国栋大诉其苦:

  “若下官奉旨,率两万州兵出战,阳城便兵力空虚。

  一旦魏军破阳城,如何应对?”

  他将忠臣忧国的形象,演绎得惟妙惟肖。

  同时,他所言皆实情,亦是暗示陈思浩:

  “下官出战,便护不了盱眙陈氏。”

  陈思浩自能领会。

  他既知此乃悔过之机,亦知梁帝不会任魏军蹂躏南兖。

  南兖州地域辽阔,土地肥沃,商业繁荣,人口稠密,地接南北,交通便利。

  实南梁富庶之州,且名列前茅。

  确如其想,梁帝下的是一盘大棋,且环环相扣。

  在梁帝的谋划中,冯国栋奉旨发兵南下时,魏军偏师当已歼灭。

  也就是说,几乎同时陆瀚洲与其东西对进。

  梁帝坐镇中军,牵制元沐,合围之势必成。

  元沐纵有雄兵二十万,亦必无力东犯南兖。

  《梁书·武帝纪》载曰:

  晋陵郡主林瑶仙奉高祖命,督南兖司马冯国栋发兵。吏部尚书陈公思浩晤晋陵郡主。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