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萧梁帝业

第126章 合军东援

萧梁帝业 闲话风尘 2030 2023-01-09 21:47:16

  于租、调、税外,每遇出征,南梁还要临时加征。

  史书载曰:“王公以下各上国租及田谷,以助军资。”

  名义上是百官与民自愿捐献,实则却是强行摊派。

  千余年后的明朝末年,不也于正赋之外,加征三饷么。

  故凡征伐,必靡费甚巨。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萧绍瑜理解此论,并非限于军事,实关经济民生。

  财政崩溃,民不聊生,纵有百万大军,亦难逃国之败亡。

  蒋先生金圆券改革的初衷,不也是缘于财政崩溃么?

  所以,稳定繁荣的经济是军事实力的保障,是战争潜力之所在。

  富庶如南梁,亦要如此,可想北魏赋税之重。

  同理可知,北魏亦不可久战,久战之下,其国内必乱。

  萧绍瑜的心中,已然对此番国战走势有了判断。

  收拢降兵、打扫战场后,三支梁军将领汇聚一堂。

  “本王奉陛下之命,配合陆领军击魏偏师,实客也。

  故帅位,当属陆领军。”

  萧绍瑜侃侃而谈,拒就帅位。

  论爵位之尊贵,他显赫于诸将。

  依门第论,他乃皇子。

  他便是就坐帅位,亦是顺理成章,诸将不敢有异。

  可是,他非但婉辞帅位,还甘居柳世权之下。

  以官职论,他暂代济阴太守。

  柳世权乃北徐刺史,妥妥的顶头上司,让之合乎官场规矩。

  然而萧绍瑜毕竟爵封郡王,尊贵冠于诸将。

  在南梁,凡皇子出征,必为主帅,也是不争的事实。

  故他之谦逊礼让,颇得诸将好感。

  “陛下诸皇子,能如是者,惟九殿下一人尔!”

  诸将多赞于心。

  同时,诸将不会将萧绍瑜的谦逊,看作软弱。

  此役,他屡败魏军,见诸邸报,诸将皆闻之。

  今又斩将夺旗,诸将皆睹之。

  见陆瀚洲亦不就帅位,柳世权从旁解围道:

  “陆领军,你奉陛下之命统西路军,帅位实非你莫属。

  九殿下高风亮节,一番美意,切莫辜负之。”

  他理解陆瀚洲的顾虑,亦赞赏萧绍瑜的胸襟气度。

  默默对比着,尚在潜邸的梁帝与此时的萧绍瑜。

  他的心中,如是想着:

  “九殿下,太像当年的陛下了,也许此乃大梁之幸。”

  同时,他与陆瀚洲同为梁帝股肱。

  一人居朝掌梁宫宿卫,京城兵权。

  一人镇边州,控精锐边军。

  且同属孤臣,自是惺惺相惜,立场相同。

  随后,柳世权安坐左首,位尊于居右的萧绍瑜。

  陆瀚洲遂打消顾虑,就坐帅位。

  他声音沉稳,问道:

  “九殿下、柳刺史,我军下一步行动,二位有何高见?”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出于礼尚往来的考量,陆瀚洲明明可以自断,却主动征询二人。

  “父皇锦囊写得分明:胜后合军东援,共击元沐。”

  萧绍瑜想着。

  他相信,梁帝必已传同旨予陆瀚洲。

  据此,他自然窥破陆瀚洲还礼之意。

  遂淡淡一笑,表态道:

  “全凭陆领军决断。”

  在柳世权看来,陆瀚洲实为统一军令,以免三支梁军各自为战。

  毕竟若无萧绍瑜的表态,他不可能号令其军。

  萧绍瑜既已亮明态度,柳世权遂表态道:

  “下官附议。”

  柳世权乃假节刺史,无梁帝明诏,陆瀚洲同样不能号令其军。

  故他之表态,与萧绍瑜异曲同工。

  陆瀚洲确是得梁帝秘旨,深知战局微妙,片刻耽误不得。

  见军令已然统一,他当即分兵派将,东援梁帝。

  “柳刺史,请你率本部人马为大军先锋,即刻拔营东进。”

  “下官领命。”

  “九殿下,请贵部随本将中军行动,稍后拔营。”

  “便依陆领军。”

  于秘旨中,梁帝严令陆瀚洲:

  “务保九郎周全!”

  决战元沐,不同于破袭偏师。

  元沐麾下多鲜卑勇将悍卒,战力远胜于偏师,战之必苦。

  当初,萧绍瑜困于睢陵,梁帝鞭长莫及。

  然于即将到来的决战,梁帝必须确保萧绍瑜万无一失。

  透过秘旨,陆瀚洲已知梁帝对萧绍瑜寄予厚望。

  皇帝对皇子的厚望,代表着什么?

  故陆瀚洲将其留在身边,以西路军主力相护。

  萧绍瑜并不知梁帝秘旨。

  他领陆瀚洲之令,一因有言在先,不可食言于众。

  其二,他是有意藏锋。

  此役,他已然出尽风头,扬名梁军,简在帝心。

  凭功,梁帝赏赐实职,扩张势力之谋便可达成。

  若不知收敛,锋芒再盛,必招诸王之忌,便过犹不及了。

  他欲适可而止,徐徐图之。

  实际情况,甚于他之预想,太子已然忌惮于他了。

  徐温就事论事提及萧绍瑜,太子当即勃然大怒,可知忌惮之深。

  也许,这也是太子加紧篡位的一个原因吧。

  豫章、晋安二王,何以与之相抗多年?

  皆因梁帝暗中扶植之故。

  纵使太子不懂,刘皇后必看破并教之。

  豫章、晋安二王,是对抗太子的明星皇子,却非全部。

  实际上,梁帝对诸皇子皆有扶植,多寡不同而已。

  以前的萧绍瑜,是惟一的例外。

  他不任实务,亦无临时差事,毫无政绩可言。

  梁帝便是想扶植于他,也没有借口,何况还有十年前之故事呢。

  现在,形势却是大有不同了。

  京中遍传,“谢宣怀欲弑君”之谣言。

  若太子篡位不成,可以预见梁帝必罢谢宣怀。

  主和派领袖遭罢黜,十年前战和之争形成的禁忌,便有松动之可能。

  当此之时,萧绍瑜恰建殊勋,梁帝大概率会扶植于他。

  故太子篡位成功,必除萧绍瑜,毕竟梁军中范氏的影响力还在。

  济阴校尉周盛对萧绍瑜的拥护,便是明证。

  济阴校尉栾云、钟山的跳帮,则是佐证。

  总之,凭借范氏残余的影响力,萧绍瑜尚能赢得部分军中将领的拥护。

  于太子而言,这是威胁。

  济阴士族、佐官对萧绍瑜的支持,则是萧绍瑜自身能力所致。

  这同样是威胁,甚至是更大的威胁。

  须知南梁的统治,便是建立在士族拥护之上。

  萧绍瑜展现出来的能力,已有染指皇权之兆。

  太子岂能不惶恐?

  若太子篡位不成,侥幸得保储位,他必打压萧绍瑜。

  梁帝在位,除之不能。

  然而打压,却不受限。

  诸王与太子的争斗,不就是打压与被打压么?

  显然,梁帝允许争斗、打压等政治手段的存在。

  《梁书·武帝纪》载曰:

  帝谦逊让帅。高祖严旨中领军陆公瀚洲,保帝周全。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