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萧梁帝业

第134章 遗世毒计

萧梁帝业 闲话风尘 2019 2023-01-13 21:23:13

  “穆兄,尽快解决战斗吧。”

  元睿走后,杨彦超对穆烈说道。

  “好,你我兄弟联手,梁狗必死!”

  穆烈兴奋回应。

  随后,二将尽起所部兵马,对负隅顽抗的左卫军残部,发起了决死冲锋。

  欲毕其功于一役。

  左卫军残部已无退路,他们惟有死战到底。

  一旦抱定死志,反而爆发出了更强大的战斗力。

  超出元睿所料,歼灭左卫军残部将消耗更多的时间,牺牲更多的魏军。

  “左卫军,名不虚传啊。”

  城楼观战的萧绍瑜,惬意的点评着。

  “当然,毕竟左卫军是骠骑将军旧部,屡经血战,可惜了。”

  范雍凝视战场,回应道。

  陆瀚清是主战派的一员,其旧部左卫军中多从之。

  然十年时间,足以改变许多,比如城下的左卫军残部,已被谢宣怀收买。

  之前,他们的避战,哪里还有主战派的样子。

  若非谢宣怀之故,范雍仍愿救之。

  可惜,谢宣怀今日必须死。

  随着时间的流逝,大量伤亡的出现,左卫军残部即将覆灭,无法挽回。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尚书令乃为国捐躯。”

  萧绍瑜揶揄道。

  “殿下说得极是,尚书令早就该为国捐躯了。

  标下有一点点难过,他死晚了。”

  范伯勋配合到位。

  就是表情上有所不足,他太兴奋了,一点哀痛之情也没有。

  顿丘尽在范雍掌控,故他敢于肆无忌惮。

  此时,城下却在上演感人的一幕。

  “阿韬,你即刻继任谢氏家主,复兴谢氏的使命便落在你的肩上了。

  你速带全部谢氏死士,突围吧!”

  谢宣怀作出了最后的嘱托。

  他已然有了死的觉悟,而唯一割舍不下的便是复兴谢氏。

  家主之位传于谢韬,实是出于无奈之举。

  奈何他膝下惟有一女,无所传。

  这也是他一直栽培谢韬的缘故,即使心知谢韬不堪大用。

  “大伯,咱们一起突围吧。”

  谢韬动了真情。

  感情之外,他也离不开谢宣怀的庇护。

  “不!本官若走,军心必溃,你我皆要殒命于此。

  为了复兴谢氏,你必须走!”

  “大伯!”

  谢宣怀抱紧了谢韬颤抖的肩头,留下了平生最后一条毒计:

  “突围后,你立即回京,告知太子殿下:

  陛下已孤军陷重围,必失于魏!”

  临近死亡,他已然想得通透,梁帝就是要借魏军之手除掉他。

  元睿率军北返,更坚定了他的判断。

  若非元沐求援,元睿断不会匆忙北返。

  而能威胁元沐者,必是梁帝。

  显然,梁帝并未率军南渡。

  梁帝率梁军主力犹在淮南,却不曾发兵相救于他。

  谢宣怀若再想不明白,南梁官场便白混了,自诩多智不过笑话尔。

  战局胜负未定,他却让谢韬谎报太子,自有所虑。

  梁帝必崩,则太子必从速僭越登基。

  一旦太子手握皇权,必断梁帝补给,促其早崩,方可安居龙庭。

  如此,梁帝驾崩,谢宣怀便算为自己报了仇。

  于谢韬而言,建从龙之功,必为太子倚重,利于复兴谢氏。

  “啊!”

  闻计,谢韬惊呼。

  私通魏军,里应外合弑梁帝,他敢行此悖逆之事。

  因为这种情况梁帝必崩,毫无意外,于他则毫无风险。

  然而没有他做内应,元沐即便胜得了梁帝,却无必诛之的把握。

  待梁帝返京,他便前途未卜了。

  梁帝与太子之间,很难判断出来,谁是最后的胜利者。

  相比而言,梁帝的胜算要更大。

  届时,他难逃一死。

  “无须多虑,依计行事,陛下必崩。

  有此从龙殊勋,太子殿下方能力排众议,着你继任尚书令之职。

  否则,朝中资历胜于你者,何其之多!”

  谢宣怀为其解惑。

  其中,“继任尚书令”是蛊惑之词。

  太子登基后,中书令刘广博必然走到前台,谢韬无论如何也争不过他的。

  然而令人迷失本心的,总是利益。

  在“位极人臣”的极度诱惑下,谢韬才能打消顾虑,依计行事。

  “小侄谨记教诲,必复兴谢氏,告慰大伯!”

  “去吧!”

  随后,谢氏死士撤下防守一线。

  他们护卫着谢韬,开始向南突围。

  突围,便意味着尚有生的希望。

  忠心无二的谢氏死士,念此再造之恩,必对新任家主谢韬死心塌地。

  而那些被无情留下,与谢氏有着姻亲关系的左卫军诸将。

  终于,认清了一个事实:

  “在尚书令的心里,我等竟然是可弃之卒!”

  随之,建立在姻亲关系上的忠诚,瞬间烟消云散。

  然而谢宣怀并未南逃。

  多年居其下,畏其官威,诸将还不敢就此逃命。

  “凭什么谢左卫可以南逃,我们却不能!”

  心中的悲愤,却在快速累积。

  人心的平衡,是建立在比较基础上的。

  无疑,想到谢韬可以活命,他们却要留下来等死,心态自然无法平衡。

  谢宣怀的积威,在快速松动。

  不顾一切逃命的念头,渐渐清晰,抵抗意志则即将瓦解。

  然而,他们尚来不及走出最后一步,魏军已然突破防线。

  即将面对死亡,他们心中惟有对谢宣怀的恨。

  “尚书令,降了吧!”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今日只有战死的烈臣,没有降魏的懦夫!”

  没有降魏的懦夫?

  是谁暗通魏将?

  又是谁出卖了梁军情报?

  正是你啊!

  “你想死随意,凭什么要拉上老子做垫背!”

  诸将疯狂咆哮。

  他们对谢宣怀的恨,已然无以复加。

  谢宣怀没有回应,他心中是苦涩的。

  他当真一心求死么?

  绝对不可能!

  他本非国之忠臣,更非舍生取义之烈臣,投降求生并非不可以。

  还是那个原因,他割舍不下谢氏复兴之夙愿。

  若他降魏,谢韬便有了污点。

  叛国之人的族侄,岂能掌军?焉能位列重臣?

  诸王百官必抵触,太子亦必弃之。

  除此,他身为太子妃的女儿,亦将无缘皇后之位。

  尘缘难了,他惟死而已。

  绝望,犹如黑云压城城欲摧。

  在谢宣怀和残余将士的心中,无法阻挡的弥漫着。

  《梁书·武帝纪》载曰:

  尚书令谢宣怀,危!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