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萧梁帝业

第171章 筹备登基

萧梁帝业 闲话风尘 2085 2023-02-18 08:00:00

  怒斥了东宫宿卫的太子,渐渐有了几分清醒。

  忽然,他发觉了不对劲的地方。

  “他不是正在阵前效力么?怎么突然回京了?难道是父皇败了!”

  谢韬身为左卫将军,京营重将,理当护卫梁帝御驾,是什么样的事能令他亲自回京呢?

  太子想到了最坏的情况,他的心中却是一阵狂喜。

  梁帝若败或崩,他登基为帝的日子可就要到了。

  满怀期待的太子,遂呵斥东宫宿卫:

  “速去传谢左卫,误了本宫大事,拿你试问!”

  里外不讨好的东宫宿卫,灰头土脸的重返宫门,强打精神跟谢韬卖起了人情。

  “谢左卫,标下为了你的事,可是拼着挨了太子殿下好一顿骂啊。

  总算是说服了太子殿下,请入宫吧。”

  “这份情,本将记下了,来日必报!”

  说着,谢韬便往东宫之内走去。

  根本不需要引路,毕竟他是这里的常客。

  “抠门!”

  看着谢韬急急远去的背影,东宫宿卫腹诽着。

  往来东宫,谢韬没少给当值的东宫宿卫画大饼。

  可是,他却从来没有兑现过。

  在东宫六率之中,他铁公鸡的吝啬之名早就传开了。

  于士族子弟之中,他也算是异类了,毫无贵气可言,堪称百年难遇的抠门。

  单论这份气度,他亦非成大事者。

  “太子殿下,伯父他怕是凶多吉少了!”

  甫见太子,谢韬便痛哭流涕,悲痛欲绝,伤心万分。

  随即,他取出分别时谢宣怀交给他的谢氏家主信物,以示托付。

  骤闻噩耗,凶多吉少者竟是谢宣怀,而非梁帝。

  太子顿时内心惊惧,失去强援的他,焉能狂喜得起来。

  “何以至此?!”

  太子惊问。

  谢韬本是密谋篡位的知情人、参与者,且精于察言观色,他能理解太子此刻的慌张。

  而这一切,亦是他刻意营造的。

  添油加醋,不是东宫宿卫的专利,谢韬亦是此中高手。

  在他手中,谢宣怀的遗世毒计又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随后,他绘声绘色,娓娓道来:

  “伯父与末将尊皇后娘娘懿旨,已使陛下身陷重围,插翅难逃。

  本欲共率左卫军,回京助太子殿下登基。

  却不曾想,为报十年前之仇,范雍公然发难,将我等困于顿丘城下。

  一番血战,伯父已是伤重难愈,自知时日无多,遂将谢氏家主之位传于末将。

  并嘱末将不惜一切代价杀出重围,回京给太子殿下和皇后娘娘报信。

  想必此时,伯父已遭范雍毒手矣!”

  他的情绪中,有痛失伯父的撕裂心痛,有对范雍的无限仇恨,更有对太子和刘皇后的赤诚忠心。

  而他自己,则被描绘成奋勇破围的从龙之臣。

  听罢,太子由惊慌复转惊喜,他等的就是梁帝必死的消息。

  比之梁帝驾崩,谢宣怀的死虽然有些可惜,却是死得其所,总算没有辜负他的厚望。

  太子勉强挤出两滴眼泪,以示悲伤。

  “谢卿节哀,本宫必除范雍,以告慰尚书令在天之灵!”

  “国不可一日无君,臣请太子殿下从速登基,继承大梁基业!”

  铺垫就绪,谢韬郑重跪伏劝进。

  他的野心远超谢宣怀所料,仅是从龙之功还满足不了他的贪欲,他要的是首倡劝进。

  想想梁帝立国的第一功臣范隆之,爵封公,官极人臣,他就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谢卿,带回多少兵马?”

  “一曲嫡系,皆左卫军精华,足以以一当十。”

  谢韬谎报。

  实际上,他不过带回谢氏死士数十人。

  之所以要谎报,他是想增加自己在太子心中的分量,以便谋求高位。

  至于所缺之数,他尽可召集留守谢府和左卫将军府的谢氏死士。

  “谢卿听封,本宫晋卿领军将军,总领梁宫禁卫、京城防务!”

  大喜之下的太子,当即许之高官厚禄。

  领军将军,多是由资历深厚的中领军晋升,陆瀚洲尚未晋升,可知此位之重。

  领军将军位列十五班,仅次于十六班的尚书令。

  谢宣怀死,尚书令已是虚设。

  实际上,谢韬这个领军将军便是新朝从龙首臣。

  “臣,谢主隆恩!”

  夙愿初得偿,谢韬立刻改口,马屁拍得及时又到位。

  “谢卿请起!”

  太子“龙颜大悦”。

  是夜,新官上任的谢韬,可谓威风八面。

  辞别太子,他连夜召集在京诸将训话,彰显自己荣登领军将军。

  “诸位,本将奉太子殿下钧命晋领军将军,总领梁宫禁卫、京城防务。

  没有本将之令,任何人不得调动一兵一卒,不得放一人出京,违令者斩!”

  领军将军之职,非梁帝不可授,即使是监国太子,也没有这个权力。

  须知首都卫戍区司令,这可是要害位置,任命权必须牢牢抓在梁帝手里。

  谢韬扬言太子授其领军将军之职,太子欲行篡位的企图昭然若揭。

  他敢如此有恃无恐,皆因太子把在京诸将归附的事告诉了他,此举算是窝里横吧。

  兴奋令他冲昏了头脑,他也不想想:

  在京诸将当真就是铁板一块,全是太子的死忠么?

  若有一将是梁帝的人,他非但要死,还会拉着太子一起死。

  这种不合理,只有一个解释:

  他认为太子成事已是板上钉钉,万事俱备。

  持同样想法的太子,睡意全无。

  他连夜加紧布置登基事宜,新欢终是抵不住皇位对他的诱惑。

  他一面着王继贤加快清除异己,一面召见门人商讨如何笼络在京诸臣,以便稳定新朝政局。

  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如何让在京诸臣相信梁帝已崩。

  只有明确梁帝已崩,他的继位才能名正言顺。

  若找不出好办法,无法说服在京诸臣,他少不得要动用雷霆杀戮了。

  只是如此行事,非到万不得已,轻易不可。

  因为此举代表着他心虚,得位不正,后患无穷。

  所谓后患,指的是京外就藩诸王。

  一旦他篡位之名传遍南梁,凡梁帝子孙,皆可举兵讨伐之。

  兴兵剪除宗室的风险,便是有可能被宗室剪除,太子不得不慎之又慎。

  是夜,东宫灯火通明,人流涌动,络绎不绝。

  宵禁的京城也是车水马龙,恍若白昼。

  《梁书·武帝纪》载曰:

  庶人琰私授左卫将军谢韬领军将军职,图谋篡位。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