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漫青春

方淮知我意

第16章 归途的灵感

方淮知我意 午后摩卡 2703 2025-10-22 19:39:56

  返回南城的列车在冬日的大地上平稳行驶。庄以初靠在窗边,手中的铅笔在素描本上快速移动,捕捉着窗外流转的风景。田野、村庄、远山,都在她的笔下化作流畅的线条。

  林方淮坐在她身旁,专注地整理着漠之行的观测数据。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满是星图和表格,但他不时会抬头看看庄以初作画时的侧脸,眼神温柔。

  “下一站是星岛?”庄以初放下铅笔,活动了一下有些酸痛的手腕。

  林方淮点点头,调出手机里的资料:“一个海边小镇,以渔业和旅游业为主。那里最特别的是有一座百年历史的灯塔,据说灯塔看守人世代都是天文爱好者。”

  这个信息引起了庄以初的兴趣:“就像漠镇的观象台看守人?”

  “对,但星岛的灯塔有着更丰富的故事。”林方淮将手机递给她看,“现任看守人是一位老太太,她的家族已经看守那座灯塔五代人了。”

  庄以初翻阅着资料,被那些黑白老照片吸引。照片中的灯塔矗立在悬崖上,背后是浩瀚的大海,有一种孤独而坚定的美感。

  “我们什么时候出发?”她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见到那座灯塔。

  “先回南城整理这批资料,向李策展人汇报进展。”林方淮合上电脑,“然后就可以准备星岛之行了。”

  列车驶入南城时已是黄昏。城市的灯光在暮色中渐次亮起,与他们在漠镇看到的星空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光景。

  回到工作室,他们立即开始整理此行的收获。林方淮将观测数据导入电脑,开始制作对比图表;庄以初则整理素描和笔记,为创作做准备。

  “看这个,”林方淮指着屏幕上的数据,“漠镇的星空清晰度比南城高出三倍以上,可见恒星数量多出近百分之四十。”

  庄以初凑近观看,那些冰冷的数字在她眼中却有着别样的美感:“这些数据本身就很美,像是星空写给我们的信。”

  林方淮若有所思:“也许我们可以把原始数据也作为作品的一部分展示出来。”

  这个想法让庄以初眼前一亮:“对!让观众既能看到科学的严谨,又能感受艺术的想象。”

  他们工作到深夜,直到庄以初的肚子不争气地叫了起来。林方淮这才意识到他们错过了晚餐。

  “我知道附近有家店还开着,”他关上电脑,“他们家的云吞面很不错。”

  深夜的南城街道安静了许多。那家小店藏在一条小巷里,暖黄的灯光从窗户透出来,在寒冷的冬夜里显得格外温暖。

  店主是位和蔼的中年人,看到他们进来,热情地招呼:“好久没见你们了。还是老样子?”

  林方淮点点头,熟练地找到靠窗的位置坐下。庄以初好奇地问:“你们认识?”

  “我高中时常来这里。”林方淮望着窗外的夜色,“那时候晚上从画室出来,总会来吃碗面再回家。”

  庄以初想象着少年时的林方淮,独自坐在这个位置上,也许正思考着物理与艺术之间的抉择。那种孤独感让她心中一紧。

  热腾腾的云吞面很快端了上来。汤头清澈,云吞饱满,细软的面条浸润在香浓的汤汁里。

  “尝尝看,”林方淮递过筷子,“这是南城最好的云吞面。”

  庄以初尝了一口,果然鲜美异常。温暖的食物下肚,驱散了冬夜的寒意。

  “你高中时...很辛苦吧?”她轻声问。

  林方淮搅拌着碗里的面条,目光有些悠远:“有时候会觉得迷茫,不知道自己的选择对不对。但每次看到星空,或者完成一幅满意的画,就又有了继续前进的勇气。”

  他抬起头,眼中映着店里的灯光:“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挣扎和选择都成了宝贵的经历。没有那时的我,也不会有现在的我。”

  这句话让庄以初深有感触。她想起自己学画路上的点点滴滴,那些挑灯夜战的日子,那些对作品不满意的沮丧,那些突破自我的喜悦...所有的一切,都塑造了今天的她。

  吃完面,他们沿着安静的街道散步回工作室。冬夜的寒风吹拂着,但庄以初却感到心中温暖。

  “谢谢你分享这些,”她对林方淮说,“让我更了解你了。”

  林方淮轻轻握住她的手:“我也想知道更多关于你的事。你的过去,你的梦想,你的一切。”

  这个简单的愿望让庄以初心中一暖。她开始讲述自己学画的经历,从第一次拿起画笔的懵懂,到后来对艺术的痴迷,再到选择设计系的决心。

  林方淮认真倾听着,不时提出一些问题。这种深入的交流让他们感觉彼此更加亲近了。

  回到工作室,他们意外地发现门缝下塞着一封信。是李策展人留下的:

  “得知你们已从漠镇归来,期待你们的成果。另,下周三市美术馆有一个小型研讨会,讨论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希望你们能参加并分享漠镇之行的见闻。”

  这个邀请让他们既兴奋又紧张。

  “我们要准备一个报告。”林方淮立即进入工作状态。

  庄以初看着满桌的资料和作品,忽然有了一个想法:“不如我们做一个多媒体的展示?不只是口头报告,还要结合图像、数据、甚至声音。”

  这个建议得到了林方淮的赞同。他们立即开始准备,决定以“星空的多元视角”为主题,展示从科学观测到艺术表达的完整过程。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沉浸在准备工作之中。林方淮负责整理数据和制作图表,庄以初则挑选素描作品并设计展示版面。他们还特意联系了漠镇的守台老人和小学的校长,获得了使用观测日记和孩子们画作的许可。

  周三很快到来。市美术馆的会议室里坐满了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庄以初和林方淮坐在前排,等待着他们的发言机会。

  当主持人叫到他们的名字时,庄以初感到自己的手心在出汗。林方淮轻轻捏了捏她的手,递给她一个鼓励的眼神。

  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那些期待的目光,庄以初忽然平静下来。她打开投影仪,第一张幻灯片是漠镇的星空照片,深邃的夜空中银河清晰可见。

  “在漠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星空,”她开始讲述,“还有人与星空之间深厚的情感连接。”

  林方淮接续着展示观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用科学的语言解释星空的变化。然后庄以初又展示了她创作的素描和收集的画作,展现星空在不同人眼中的不同面貌。

  展示的高潮是他们制作的一段短片,将守台老人三十年的观测记录、孩子们的想象力、古老观象台的历史与现代天文数据融合在一起,配以漠镇的自然声音和庄以初亲自谱写的简单旋律。

  短片结束时,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李策展人第一个站起来:“精彩!这正是我们想要推动的跨界合作。”

  随后的讨论环节,专家学者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一位老艺术家建议他们尝试更多的艺术形式,一位科学家则提供了专业的数据分析工具。

  研讨会结束后,李策展人特意留他们谈话:“你们的展示给了我新的灵感。我决定扩大项目的规模,不只是做一个展览,还要出版一本画册,记录你们的创作过程和思考。”

  这个消息让他们惊喜不已。

  走出美术馆,南城的夜空被城市的灯光映成了橙红色。虽然看不到漠镇那样璀璨的星空,但庄以初却觉得,每一盏灯都像是人间的星辰,闪烁着独特的光芒。

  “下一站,星岛。”林方淮望着南方的天空,眼中闪烁着期待。

  庄以初点点头,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次的旅行,更是一场关于梦想、关于创作、关于爱的旅程。

  而最美好的部分是,这段旅程,有他相伴。

  夜空中的北极星依然在那里,为所有追梦的人指引方向。而对庄以初和林方淮而言,他们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