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漫青春

方淮知我意

第19章 意外的波澜

方淮知我意 午后摩卡 2788 2025-10-24 19:06:50

  三月悄然而至,南城的春天在绵绵细雨中降临。校园里的樱花开始绽放,粉白的花瓣在微风中飘落,为古老的校园增添了几分柔美。

  庄以初和林方淮的项目进展顺利,星岛博物馆的开幕展筹备工作也已进入尾声。然而,就在一切看似平稳推进的时候,一场意外的风波悄然而至。

  那是一个周一的早晨,庄以初刚走进工作室,就看见林方淮站在电脑前,眉头紧锁。

  “怎么了?”她放下背包,关切地走近。

  林方淮让开位置,指着屏幕上的一个匿名论坛帖子:“你看这个。”

  帖子的标题十分醒目:“揭露‘科学与艺术新星’的真相——论林方淮作品的原创性争议”。发帖人声称,林方淮在“守望者”装置中使用的核心创意,抄袭了一位不太出名的国外艺术家的概念,并附上了几张模糊的对比图。

  庄以初快速浏览着帖子内容,越看心越沉。帖子写得极具煽动性,虽然缺乏实质证据,但足以误导不了解内情的读者。

  “这完全是污蔑!”她气愤地说,“‘守望者’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我们共同构思的,怎么可能抄袭?”

  林方淮的表情异常平静,但紧握的拳头泄露了他内心的波动:“我已经联系了版主请求删帖,但对方表示需要调查。”

  更让他们措手不及的是,这则帖子很快被转发到了各大校园平台,引发了广泛讨论。有些人站出来为他们辩护,但也出现了不少质疑的声音。

  中午时分,李策展人打来了电话:“方淮,以初,我看到那个帖子了。你们还好吗?”

  “我们正在处理,”林方淮回答,“这完全是不实指控。”

  “我相信你们,”李策展人的语气坚定,“但舆论的压力不容小觑。星岛博物馆那边已经有人提出疑问,希望我们给出解释。”

  挂断电话后,工作室陷入了一片沉默。窗外的樱花依然美丽地绽放着,但室内的气氛却凝重得让人喘不过气。

  “我们必须想办法澄清。”庄以初打破沉默。

  林方淮点点头,但眼神中有一丝疲惫:“问题是,我们应该怎么做?即使我们拿出所有的设计草图和过程记录,怀疑者依然可以说那是事后伪造的。”

  就在这时,工作室的门被敲响了。门外站着一位陌生的年轻人,戴着黑框眼镜,神情紧张。

  “请问是林方淮和庄以初吗?”他小声问道。

  “是的,你是?”林方淮疑惑地看着他。

  年轻人深吸一口气:“我就是那个发帖人。”

  庄以初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她没想到对方会主动找上门来。

  “我叫杨明,是美术学院的研究生。”年轻人走进工作室,语气急促地解释,“我非常抱歉,我被人误导了。”

  原来,杨明一直对科学与艺术结合的领域很感兴趣,也十分欣赏林方淮和庄以初的作品。但一周前,有人匿名给他发送了所谓的“证据”,声称林方淮抄袭。出于对原创性的坚持,他在没有核实的情况下发布了那则帖子。

  “直到今天看到那么多人为你们辩护,我才意识到可能有问题。”杨明愧疚地低下头,“我联系了那位被‘抄袭’的国外艺术家,对方回复说从未见过类似作品,更谈不上抄袭。”

  林方淮的表情缓和了些:“那么,那个匿名向你提供‘证据’的人是谁?”

  杨明摇摇头:“我不知道。对方用的是临时邮箱,没有留下任何可追踪的信息。”

  这个答案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显然,背后有人在故意针对他们。

  送走杨明后,庄以初和林方淮开始分析可能的幕后黑手。然而他们在明处,对方在暗处,调查起来困难重重。

  下午,事情出现了新的转机。陈奶奶从星岛打来电话,语气急切:“孩子们,我看到那些谣言了。别担心,我已经联系了几位艺术界的资深人士,他们会为你们发声。”

  果然,一小时后,多位知名艺术家和评论家陆续发表声明,力挺林方淮和庄以初的原创性。其中最有分量的是陈教授的一份详细说明,他梳理了“守望者”装置从概念到成品的完整创作过程,用无可辩驳的证据证明了作品的原创性。

  与此同时,星岛博物馆官方也发布公告,明确表示对林方淮和庄以初的完全支持,并宣布将按原计划展出他们的作品。

  舆论开始逆转。

  傍晚时分,一个意外的访客再次敲响了工作室的门。这次站在门外的是沈静云。

  “妈?”林方淮惊讶地看着母亲,“你怎么来了?”

  沈静云走进工作室,目光扫过满墙的设计图和资料,最后落在儿子和庄以初身上:“我看到那些不负责任的言论了。你们还好吗?”

  庄以初为沈静云倒了杯水:“谢谢阿姨关心,我们正在处理。”

  沈静云接过水杯,表情严肃:“我已经联系了学校的法律顾问。这种恶意诽谤的行为必须追究到底。”

  这个提议让庄以初和林方淮都有些意外。他们原本只想着澄清事实,没想过要法律介入。

  “妈,我们...”

  沈静云抬手打断儿子:“这不是小题大做。保护自己的创作和名誉,是每个创作者应有的权利。况且,”她的目光变得锐利,“我怀疑这件事背后没那么简单。”

  在沈静云的坚持下,他们联系了学校的法律顾问。与此同时,庄以初提出了一个想法:“既然有人质疑我们的创作过程,不如我们就把这个过程完全公开。”

  林方淮立刻明白了她的意思:“你是说,做一个创作全记录?”

  庄以初点点头:“从最初的概念草图,到每一次的修改,所有的讨论记录,全部公开。让所有人看到‘守望者’是如何一步步诞生的。”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接下来的三天,他们几乎不眠不休地整理所有的创作资料。庄以初负责梳理视觉材料,林方淮则整理数据和记录。

  周五上午,他们在学校美术馆举办了一场特别的展览,主题是“创作的轨迹——‘守望者’诞生全记录”。展览展出了从最初潦草的构思草图,到中间无数次修改的方案,再到最后的成品,完整呈现了一个创意从萌芽到成熟的全部过程。

  令他们感动的是,展览开幕当天,美术馆里挤满了前来支持的人。陈奶奶特意从星岛赶来,站在展厅入口迎接来宾;李策展人带领美术馆全体 staff前来参观;甚至连林教授也请假前来,默默地在展厅里观看了整整一个下午。

  最让人意外的是,那位曾经在项目展示会上质疑过庄以初画作的艺术评论家也来了。这次,他站在一幅展示创作历程的展板前,久久不语。

  “我必须向你们道歉,”他终于开口,语气诚恳,“上次我武断地评价你们的作品情感过剩。现在看来,真正的情感恰恰是创作最宝贵的动力。”

  这个道歉让庄以初颇为意外,也让她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理解的可能。

  展览取得了巨大成功。那些曾经的质疑声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不攻自破。更令人欣慰的是,这场风波反而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他们的作品和理念。

  展览结束后的晚上,庄以初和林方淮疲惫但欣慰地回到工作室。连日的忙碌让他们精疲力尽,但心中的重负终于卸下了。

  “我在想,”庄以初靠在沙发上,轻声说,“如果没有这次风波,我们可能永远不会如此系统地回顾自己的创作过程。”

  林方淮坐在她身边,点点头:“确实。整理那些资料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对创作有了新的理解。”

  窗外,一轮明月挂在空中,清辉洒满大地。经历了这场意外的波澜,他们不仅证明了清白,更在过程中获得了成长。

  “不管那个幕后黑手是谁,”庄以初望着窗外的明月,语气坚定,“我们都应该感谢他。因为他,我们变得更加强大了。”

  林方淮轻轻握住她的手:“因为我们在一起,所以无所畏惧。”

  月光下,两个年轻的身影紧紧相依。前方的道路或许还会有风雨,但此刻他们知道,只要彼此扶持,就没有什么困难是无法克服的。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