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接风洗尘
但是话说回来……
手里有点东西,尤其是钱,她的处境肯定是要好很多的。
傅婉君刚安慰自己想着,林秀莲在外面喊道:
“小傅同志,一会儿要去认棉花地了,你收拾完了快点来。”
“哦!”
傅婉君连忙把东西往包裹里收。
可是东西明明是从细软包裹里拿出来的,现在塞却塞不进去了。
也不知道最开始是怎么装的。
傅婉君不懂,低头正质疑“死手会不会”时,林秀莲打了门帘进来。
“你这硬塞哪能塞得进去?这样,再这样,你看。”
林秀莲抚开她的手,三两下就把东西给装好了。
傅婉君在旁边看着,眼睛都瞪大了。
林秀莲笑说:
“过去家里没叫你做过什么活儿吧?”
傅婉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轻轻点头。
哪里是什么没让她做活儿?
她穿越前的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都只够形容一个表面。
很多时候她要出门,鞋都是别人摆好了替她穿。
算了,都已经是过去式了。
这辈子能不能再穿回去,都不知道。
越是回忆,反倒越是觉得眼前的生活不是人过的了。
傅婉君低下头扁了嘴唇。
林秀莲看出她想家,轻声安慰了几句。
等她渐渐缓和下来,才给她递去草帽,之后两个人再次出了家门。
草帽上汗味厚重,傅婉君很抗拒。
但戈壁滩上的太阳实在毒辣。
她原本是拿着帽子做样子扇风,最后还是扣在了头上。
昼夜温差也很大。
傅婉君觉得夜里至多十来度,在地窝子里除了有点闷,其实还算得上凉爽。
可白天就不一样了。
白天的温度至少三十五度起步。
荒原上看不见一棵树,没有遮挡物,人的体感温度就更高了。
待在室外,就像是待在火里。
皮肤被高温炙烤着,视野里的景象也呈现出了轻微幅度的扭曲。
傅婉君身上的汗出了一层又一层,但根本没时间去计较。
据林秀莲介绍,农四营目前划出来的土地约有八千亩。
她们先后认过地方的棉花地,小麦地还有玉米地,都是距离居住地点最近的耕地。
说是距离最近,其实随随便便一块地,都要走上好几里的路。
天气条件实在过于苛刻,走上那么一趟,傅婉君就已经有点死了。
其他的姑娘也没好到哪里去。
大家说是“女兵”,其实并不和那些从战场上退役或转业的战士一样。
姑娘们都是响应国家号召来的,有农村里的姑娘,也有城市里的知识女青年。
大部分都没有真枪实弹的干过农活,体质可想而知。
有些个本身就营养不良的,脸色白得比傅婉君还夸张,眼睛眨巴眨巴,随时都像是要昏倒一样。
林秀莲本来还有别的安排,见这阵势,也只能暂缓下来,先带众人回去。
时间差不多到了中午吃饭的点儿。
傅婉君回地窝子里,侧身歪在外间贴墙凿出来的土块长椅上,跟条被人打死的蛇似的,动不了一下。
她本来想去里间床上休息的。
但是身上汗味很重,水那么珍贵,她又不好意思再用。
而且下午出去,肯定还要继续出汗,索性就这么对付着了。
林秀莲喊她一起去食堂吃饭,她动了动。
尽管胃饿得痉挛,却还是支起上半身问:
“姐,食堂中午吃什么?”
“窝窝头呀。”林秀莲说,“这个季节农活还没忙完,战士们得吃扎实才好干活儿。再往后等天凉了,可就吃不到这样的了。”
傅婉君听完天都要塌了。
她这两天几乎滴米未进。
早上咬了一口的窝窝头还在口袋里,现在硬得都能当石头砸死人了。
可听林秀莲这话,分明就是现在吃的都是好得不能再好的意思。
傅婉君想哭。
她很饿,但可能还没饿到绝境的地步。
所以在听说中午食堂吃的还是拉嗓子的窝窝头后,她有气无力的又趴回在长椅上。
“我不饿,姐你去吃吧。”
“不吃哪行?这顿不吃,下一顿就得等到晚上了。你要是现在不饿,就过去认认地方,顺便把饭先打回来,等到饿了的时候吃也行呀!”
“我不想吃。”
傅婉君把脸埋在双臂间,重着鼻音还是摇头。
边疆生活苦,类似的情况,林秀莲过去见过许多回。
林秀莲还想再劝劝,突然听见门外有人喊:
“林委员,你在家的不?”
听出来是营长身边的王志刚,林秀莲连忙起身应答:
“哎!在呢,在家,你进来吧!”
王志刚顶开帘子进来,把一个饭盒放在土桌上,饭盒上面还有两个窝窝头。
“林委员,营长说给女兵同志们接风洗尘,中午让食堂烩了鸡蛋汤,这是打给傅同志的。”
“是只有女同志们有,还是战士们都有?”
“都有的!昨天营长回去特意跟炊事班的采购同志交代,让今天赶早去农贸站拉十斤鸡蛋回来!食堂那么大的锅,烩了满满当当的两大锅呢!”
“都有就好。”
一听大家都有份,林秀莲才露出点笑意,转过身来继续劝傅婉君:
“王同志都打好饭送过来了,今天还有蛋花汤呢,平时可遇不到。快起来吃吧!要是窝窝头吃着干,就泡在汤里,好下口一些。”
傅婉君听见这话,才慢慢坐起身。
她吃不了这样的苦,刚才趴着的时候,忍不住悄悄的哭过。
眼下她脸被闷得通红,睫毛也湿成了一簇簇。
虽然别扭噘着嘴,很像是在生气赌气的模样,可一张脸却格外的水灵好看。
王志刚昨天才被踹过一脚,此时不敢正眼看她,只敢偷偷的侧目打量。
也就看了两眼,王志刚就不好意思的红了脸,赶紧转开视线。
林秀莲专注劝傅婉君吃饭,倒没留意到这些细节。
傅婉君细皮嫩肉的,肉眼可见的能分辨出来家里条件比较好。
她虽然娇气了些,性格却很不错。
比如那会儿去玉米地的时候,同样是难以坚持,同行的队伍里,林秀莲有听见别人抱怨,却没听到她说过什么。
这是很难得的事,林秀莲因此对她多了几分较好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