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她其实不坏
突然,王志刚一拍脑门,好像悟到了什么:
“哎呀营长!!你难道是因为——”
王志刚话没说完,陆廷川递给他一记眼神,“话这么密,明天你去跟三连收那一百二十亩的棉花地,收不完不许回来。”
“别呀营长!我要是去棉花地了,那还怎么带傅同志去镇上!啊等等!难道,难道营长你……”
王志刚觉得他又悟到了。
他们营长八成是因为傅同志说了要来打水,所以才跑这里来刷马的!
还有,还有!
营长还安排他明天去棉花地,那就是说,营长这是打算自己带傅同志去镇里啊!
他们营长,他们营长这是老树要开花的阵势啊!
那他可不能继续这么没眼力劲儿!
王志刚想清楚一切,连忙一个翻身起来,踢着正步大声道:
“请营长放心!我保证完成棉花地的任务!”
所以,明天你就放心的出门去吧!
王志刚嗓门洪亮,一惊一乍的跟羊癫疯似的,把傅婉君吓一跳。
傅婉君扫了一眼他们,把好不容易搓下黄印的小粉花褂子放进盆里。
她皱着眉头,两根手指从盆里钳出那把油糊糊的梳子,很是嫌弃的按进水里。
她头发太长了。
用手对付捋通一次还行,要是总那么干,再好的发质也会打结。
所以这把梳子必须得洗出来。
傅婉君洗完衣服又洗完梳子,陆廷川正好刷完马。
一个牵马,一个抱盆,还有一个挑着一担水,三个人一起结伴往回走。
傅婉君走在中间,歪着脑袋问牵马的人:
“明天早上什么时候出发?我在家等就好了吗?等他?”
她回过头看王志刚,试探喊了一声:
“王志刚?”
他好像是叫这个名字吧?
王志刚含蓄嘿嘿笑了声,轻轻点头。
没错,他就是叫这个名字。
陆廷川的口吻和他的神色一样冷淡:
“响第一声号的时候就出发,明天会有人过去接你。”
傅婉君轻轻点头。
“驾。”
正好走到她们住的那片地窝子的丘陵半腰下,陆廷川翻身上马,抖抖缰绳“笃笃笃”的提速先走了。
王志刚帮忙把水挑回地窝子,傅婉君恢复之前的谦和模样,对他谢了又谢。
王志刚觉得不自在,拿到中午的饭盒后,赶紧跑了。
傅婉君用干净的梳子,重新梳理了头发。
今天打的水相对充足一些,使用起来也就不用那么抠搜紧巴。
傅婉君足足换水擦了三遍澡,又换了贴身的小衣服才觉得好受一点。
余下的水她不好意思再用,就把脏衣服先放在了盆里。
准备等明天买完东西回来,再找机会出去洗。
傍晚落日余晖散去,头顶天空渲染出淡淡的幽蓝色。
傅婉君拿上饭盒,晚饭是和林秀莲一起去营部大院食堂里吃的。
营部大院是由红砖墙围起来的数间砖瓦房和土坯房组合建成的。
遥遥看去,整体面积超过一个篮球场,但应该不足两个篮球场那么大。
砖瓦房的位置相对居中,林秀莲说那是营部存放粮食和粮种的地方。
土坯房的用处就比较杂了。
有一片是属于食堂区域,还有些是营部会计和指导员等的办事处。
大院里有换班站岗的人,一般情况下,其他人也不能随意进出走动。
傅婉君轻轻点头。
林秀莲边走边说,她就有一耳朵没一耳朵的听着。
一直到食堂里,林秀莲才止住话头。
正值饭点前后,食堂里有不少人。
傅婉君还看见了几个熟悉的面孔。
是徐红梅她们。
徐红梅几人围坐在一张简易的木板长桌前,也看见傅婉君。
几人热情冲她招手喊道:
“婉君,这里!”
傅婉君唇瓣动了动,杳不可闻点点头算是回应。
林秀莲看在眼里,先带着她去打饭。
之后冲徐红梅她们方向抬抬下巴,让她和其他女兵多相处。
傅婉君也不扭捏,大大方方的就去了徐红梅她们那桌。
谁都有点自己的事情要忙,她也不可能全天二十四小时都黏在生活委员身边。
傅婉君才一坐下,长桌对面的一个姑娘就“哼”的一声,端着饭盒去了别的桌。
和那姑娘同坐一排的人,很快也跟着挪了过去。
傅婉君觉得莫名其妙。
徐红梅笑着解释说:
“刚才那个人叫周若华,她脾气火爆了一点,人其实不坏的。”
傅婉君低头吃饭,没说话。
反正也不认识,不是正面冲突,她就也懒得理会。
食堂晚上没了蛋花汤,但好在有热水。
傅婉君刚才用饭盒接了点,现在把窝窝头泡在热水吃,寡淡寡淡的,很难吃。
但是至少不拉嗓子了。
而且除了这个,眼前也没了别的可吃。
她努力咽下泡软的窝窝头,徐红梅问她:
“你怎么样?好点了吗?”
“嗯?什么?”
傅婉君一脸疑惑。
蒋丽和汪梅干啃着窝窝头说:
“上午那趟好多人都热伤了,回去后上吐下泻的,下午认地方她们都起不来去。”
上午出门的时候太阳大,她们说的那些人应该是中暑了。
而下午去苜蓿地的时候,傅婉君跟王志刚去打水了,也没有参与。
她们应该是觉得她也中招了,所以才会那么问。
“已经好很多了。”
傅婉君随便把事儿带了过去,没有刻意解释什么。
徐红梅她们轻轻点头,见她脸色如常也不像是难受的样子,就没继续在这件事情上纠结下去。
大家边吃饭边絮叨道:
“白天和晚上差距还挺大的,以后要是正式参与建设工作,咱们外出可得多注意点!”
“对对,我也是这么想的!”
太阳一落山,白天的燥意就缓了下来。
边疆这个季节农活多,营地里的战士们抢收抢种,夜里也在加班加点的干。
徐红梅她们热情高涨,浑身上下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
吃完饭准备回去时,看见营部大院外面的平地上挂起了马灯。
有人忙着给麦子脱粒,有人搬运今天新收回来的玉米。
她们闲不住,找地方放下饭盒后,主动加入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