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约定
深秋的梧桐叶簌簌飘落,林小满裹紧米色风衣,踩着满地金黄走向图书馆。作为文学院研究生,她总爱在闭馆前半小时钻进古籍区,指尖抚过泛黄书页时,仿佛能触摸到时光的褶皱。
“同学,这本《唐宋词选》能借我看吗?“清冽的男声从身后传来。她转身,撞进一双盛着星光的眼睛。男生穿着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袖口沾着墨渍,正局促地整理着借阅卡。
“当然可以。“她将书推过去时,瞥见他胸牌上写着“陈默,物理系博士“。这个发现让她莫名想笑——总在实验室与古籍间穿梭的人,该是怎样奇妙的组合?
后来他们常在古籍区相遇。陈默总带着保温杯,杯里晃着枸杞菊花茶,说是导师嘱咐的“科研人养生秘诀“。林小满则总备着热可可,在陈默纠结于傅里叶变换时,悄悄推到他手边。某个雨夜,陈默突然举起被咖啡渍染花的演算纸:“你看,这像不像你上周写的《雨巷》?“
“物理学家也懂朦胧诗?“她笑着接话,却见对方耳尖泛红:“在实验室算不出结果时,就会想起你说的'丁香结'...“
初雪那日,林小满在古籍区发现夹在《宋词三百首》里的纸条:“今晚七点,老地方见。“后附一行小字:“这次不算傅里叶变换,是心动的频率。“她攥着纸条奔向天文台,却在楼梯转角撞见捧着满天星盆栽的陈默。
“他们说...光年外的星光要很久才能到达地球。“他低头摆弄着盆栽,“可我看到你第一眼,就知道有些光不需要等。“
林小满忽然想起古籍里那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她接过盆栽,指尖触到对方微凉的掌心:“那现在,我们是否正站在永恒的起点?“
陈默忽然从口袋里掏出两枚木制书签,一枚刻着“E=mc²“,另一枚刻着“红豆生南国“。他小心翼翼地将刻着公式的书签放进她掌心:“这是我能想到,最浪漫的物理定律。“
“而这是...“林小满举起刻着诗句的书签,看见对方眼底跳跃的火焰,“最温柔的量子纠缠。“
他们开始共同撰写《科学与诗学》的跨学科论文。陈默用拓扑学分析李商隐的“无题诗“,林小满则用意象解构薛定谔的猫。某个深夜,当陈默终于推导出“爱情波函数“的数学表达式时,林小满正对着满墙的演算纸发呆。
“你在想什么?“陈默将热可可放在她手边。
“在想...“她突然指向窗外,“如果此刻的月光是量子态,我们是否正同时存在于所有可能的未来?“
陈默握住她微凉的手,将刻着“E=mc²“的书签放进她掌心:“在某个平行宇宙里,我们或许早已白头。“
毕业典礼那天,陈默在论文致谢栏写道:“特别感谢林小满同学,她让我发现,最复杂的公式里,藏着最简单的爱。“而林小满的论文结尾,则引用了陈默某次醉酒后的呓语:“当两个灵魂的波长重合,宇宙会诞生新的恒星。“
如今他们合租的公寓里,总飘着墨香与咖啡香。陈默的书架上,物理教材与古籍比邻而居;林小满的案头,诗稿与演算纸交错成画。某个雨夜,陈默突然指着窗外的闪电说:“看,这是宇宙在为我们写情书。“
林小满笑着将刻着“红豆生南国“的书签放进他口袋:“而这首诗,我们早已用一生在续写。“
月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在书页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两个灵魂的波长,仍在时光长河里静静共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