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幻空间

逆时针生长的树

数字,迷宫,倒流,沙漏

逆时针生长的树 青子桅 8879 2025-10-23 21:36:43

  周末的两天,对林未晞而言,每一分每一秒都像是被无限拉长的橡皮筋,绷紧到极致,充满了煎熬的等待和内心无声的风暴。她将自己反锁在房间里,书桌上摊开的是摞起来有半人高的高考模拟卷和复习资料,红黑相间的“79天”倒计时牌像一枚冰冷的图钉,钉在她视野的角落里,时刻提醒着她那渐行渐远的“正常”人生轨迹。

  然而,那些熟悉的数学公式、化学方程式和英语单词,此刻却像隔着一层布满水汽的毛玻璃,模糊而难以捕捉其精髓。她的笔尖在草稿纸上无意识地划动,留下的不再是解题步骤,而是一个个扭曲的、方向不一的螺旋图案,其中逆时针的远远多于顺时针,仿佛她的潜意识早已被那棵诡异的树所烙印。

  相反,江淮日志里那些冷静却绝望的字句、沈哲镜片后那双锐利而孤僻的眼睛、那串如同咒语般的IP地址和端口号,以及屏幕上滚动的绿色代码,却在她脑海中反复盘旋、碰撞、重组,清晰得如同用刻刀镌刻在神经之上。每一个细节都被她反复咀嚼,试图从中榨取出一丝可能的线索。

  更让她从心底感到寒意的是,那些细微却不容忽视的“错位”症状,出现的频率和强度都在悄然增加,如同涨潮时漫上沙滩的海水,缓慢却坚定地侵蚀着她熟悉的自我堤岸。

  周六早晨,阳光透过窗帘缝隙,在地板上投下狭长的光带。林未晞站在盥洗室的镜子前,习惯性地拿起梳子,准备梳理她那头乌黑顺滑的长发,扎一个利落的马尾。然而,当她的手指握住发束,试图用皮筋缠绕时,一种奇怪的生涩感从指尖传来。原本娴熟的动作变得笨拙不堪,皮筋几次从滑脱,头发被扯得生疼。她试了又试,额角甚至急出了细汗,最后扎好的马尾也歪歪扭扭,几缕碎发不受控制地垂在耳侧,手法生疏得像是退回到了小学三四年级、刚开始学习自己打理头发的时期。镜中的少女,眼神里闪过一丝与她年龄不符的茫然和挫败。

  周六午饭时,妈妈特意做了她以前非常爱吃的糖醋鱼,鲜艳的酱汁包裹着炸得金黄的鱼块,香气扑鼻。然而,当林未晞将鱼肉送入口中,那股曾经让她食指大动的酸甜滋味,此刻却显得过于浓烈和甜腻,甚至让她胃里产生了一丝排斥性的痉挛。相反,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飘向了餐桌另一角那碗给牙口不好的奶奶准备的、嫩滑的蒸蛋羹,以及旁边一小碟清淡的米糊。一种强烈的、近乎本能的渴望,驱使她想得到那些口感软糯、味道单一的食物。这种口味上明显的“退化”趋势,让她握着筷子的手微微颤抖,恐惧如同冰冷的蛇,缠绕上她的心脏。

  周六晚上,她试图通过背诵古诗词来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驱散脑海中的杂念。她翻开语文课本,找到那篇要求全文背诵的《滕王阁序》。曾经朗朗上口的骈句,此刻却变得磕磕绊绊,“潦水尽而寒潭清”的下一句是什么?“烟光凝而暮山紫”前面又是什么?段落顺序在她的记忆里开始混淆、模糊,像是被水浸过的字画。就在她努力回忆时,一首她早已遗忘的、旋律简单轻快的童谣,却毫无征兆地在她脑海中自动播放起来,字句清晰异常:“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她甚至不由自主地跟着那无声的旋律,轻轻哼出了声。当哼唱声在寂静的房间里响起时,她猛地捂住了自己的嘴,瞳孔因惊恐而收缩。这分明是她幼儿园时老师教唱的歌曲!属于十七岁高中生的知识在流失,而遥远童年的记忆却在诡异复苏!

  周日,她帮妈妈整理储藏室里的旧物,在一个蒙尘的纸箱底部,发现了几张自己小学一二年级时的画作。画上是比例失调、歪歪扭扭的房子,像棉花糖一样圆滚滚的云朵,以及永远咧着嘴笑、没有脖子的大头小人。若是以前的林未晞,看到这些“黑历史”,顶多会付之一笑,觉得幼稚。但那天下午,她拿着那些泛黄的画纸,指尖拂过粗糙的蜡笔痕迹,竟然看得有些入神。那种用色大胆(天空可以是紫色的,太阳可以是绿色的)、线条笨拙却充满生命力的风格,让她心中泛起一丝莫名的……亲切感?甚至是一丝微弱的、想要重新拿起蜡笔涂鸦的冲动。仿佛那不是她遥远过去的作品,而是某个她认识的小朋友刚刚完成、正兴高采烈地拿来与她分享。这种认知和情感上的“回溯”,比生理上的不适更让她心惊胆战。她仿佛能清晰地感觉到,属于“十七岁林未晞”的理性、成熟和知识储备,正在被某种无形的力量缓慢地侵蚀、覆盖,而一个更年幼的、思维简单、情感直接的“自我”,正从时间深渊中逐渐浮现,试图重新占据这具身体。

  这种可怕的感觉让她无法再安心待在家里,每一秒都像是在等待某种审判。周日下午,她以去市图书馆查一些高考冷门知识点为由,几乎是逃也似的出了门。但她没有去图书馆,而是像被一根无形的线牵引着,又一次来到了学校后山那扇生锈的铁门前。

  午后的阳光带着暖意,却无法驱散她心底的寒意。她隔着铁门的栏杆,望向荒草丛中那棵姿态奇崛的逆时针树。阳光透过它扭曲盘旋的枝桠,在地上投下光怪陆离、方向混乱的影子。那棵树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一个亘古存在的沉默见证者,它目睹了江淮的挣扎与消失,或许,也正在无声地目睹着她身上发生的、同样诡异的变化。林未晞感到一种矛盾的情感:既有一种源自本能的恐惧,警告她远离这个异常的中心;又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吸引力,仿佛那棵树是解开所有谜团的唯一钥匙,藏着最终的答案,哪怕那答案通向的是毁灭。

  ““逆生木……传说能扰乱周围的时间流……”“

  江淮日志里的这句话,再次在她耳边响起,带着冰冷的回音。如果这棵树真的能影响局部的时间,那么自己频繁地靠近它,是否会像催化剂一样,加速自身的“逆流”进程?这个念头让她不寒而栗,下意识地后退了几步,直到后背抵住了冰冷粗糙的砖墙。

  她需要答案,需要尽快找到下一步的线索,否则她可能会在高考前就彻底变成另一个人。而目前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明天放学后与沈哲的那场秘密会面上。

  周一。白天的课程对林未晞来说,变成了一场漫长而痛苦的煎熬。她坐在教室里,身体僵硬,老师的讲课声像是从深水另一端传来,模糊而失真。黑板上的数学公式和物理定律扭曲变形,仿佛拥有了生命,在粉笔笔下跳着诡异的舞蹈。她努力维持着表面的平静,试图跟上老师的节奏,但紧握的圆珠笔在指间留下深深的印痕,手心里的冷汗几乎要浸湿试卷。她能感觉到自己的注意力像受惊的鸟群,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集中,思绪总是不由自主地飘向那个神秘的服务器、江淮的命运,以及自己体内那令人绝望的变化。

  苏雨晴几次课间凑过来,想跟她讨论周末看的综艺或是新买的发卡,都被林未晞以“头疼”、“不太舒服”为由含糊地敷衍过去。看着好友失望又担忧的眼神,林未晞心里充满了愧疚,但她无法解释,也不能解释。

  更让她心绪复杂的是陆时与。课间操时,他特意从队伍前面绕到她身边,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将一盒温热的牛奶和一个洗得干干净净、还带着水珠的红苹果塞进她手里。他看着她苍白得近乎透明的脸色和眼底无法掩饰的慌乱,眉头紧锁,嘴唇动了动,似乎有千言万语想问,但最终只是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低声说了句“多少吃点东西,别硬撑”,便转身跑回了自己的位置。他的体贴和克制,像一根根柔软的针,刺得她心里又酸又胀,几乎要落下泪来。他的世界是如此阳光、简单而温暖,而她正坠入的,却是一个冰冷、诡异、无法言说的深渊。她不能,也绝不忍心将他拖进来。

  放学铃声终于响起,如同赦免的钟声。林未晞几乎是第一个从座位上弹起来,手忙脚乱地将书本塞进书包,顾不上和任何人打招呼,便低着头冲出了教室。她心脏狂跳,穿过喧闹的走廊,避开人流,按照约定,快步走向教学楼后侧那个几乎被遗忘的角落——一个废弃多年的旧自行车棚。这里堆满了锈迹斑斑、落满灰尘的废旧自行车,空气中弥漫着铁锈和尘土的味道,平时绝少有人来。这就是沈哲所说的“老地方”。

  她到达时,沈哲已经等在那里了。他靠在一辆连轮胎都瘪了的破旧二八式自行车上,依旧低着头,全神贯注地摆弄着他那部屏幕碎了一角、但运行速度飞快的智能手机。听到林未晞的脚步声,他只是极快地抬了抬眼皮,镜片后的目光扫过她紧张的脸,算是打过招呼,随即又沉浸到了他的数字世界里。

  “怎么样?有进展吗?”林未晞迫不及待地压低声音问道,声音因为紧张和期待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她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脏在胸腔里擂鼓般撞击着。

  沈哲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先将手机屏幕谨慎地侧向远离可能被窥视的角度,然后才将其转向林未晞。屏幕上显示的并非普通的安卓或iOS界面,而是一个纯黑色的背景,上面布满了如同瀑布般快速滚动的绿色ASCII代码字符,屏幕中央,一个简洁的白色命令行提示符(

  “C:\>“的变体)正安静地闪烁着。正是林未晞那天在计算机教室里见过的、那个通往秘密世界的Telnet界面!

  “你……你成功进去了?”林未晞的声音因为激动而陡然拔高,又立刻被她自己压了下去,变成了气声。

  “嗯。”沈哲推了推鼻梁上那副厚厚的、一圈圈螺纹明显的眼镜,语气平淡得仿佛在谈论天气,听不出任何得意或紧张的情绪,“学校的网络防火墙有几个已知的陈旧漏洞,验证逻辑虽然巧妙,但构架并不复杂。我写了个自动化的脚本来模拟握手协议和密钥验证过程,绕过了它的主要防护层。”

  他说得轻描淡写,仿佛只是解开了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但林未晞心里清楚,这背后需要何等精湛的技术实力和对网络协议深入的理解。这个沈哲,其计算机水平恐怕远超她最初的想象,甚至可能达到了专业级别。

  “然后呢?里面还有什么?有音频文件吗?或者其他更详细的日志?有没有提到‘逆时症’的具体情况?”林未晞连珠炮似的追问,身体不自觉地向前倾,仿佛想从那个小小的手机屏幕里挖掘出所有的秘密。

  沈哲收回手机,手指在电容屏上以一种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敲击了一连串简洁的命令。绿色的代码流停止了滚动,界面刷新,显示出一个极其精简、类似于Linux根目录的文件列表结构,几个文件夹名称清晰地排列着:

  “/logs/“(日志)

  “/audio/“(音频)

  “/data/“(数据)

  “/research/“(研究)

  “/README.txt“(说明文件)

  “audio“文件夹!果然有录音文件存在!林未晞的呼吸骤然一紧,仿佛被人扼住了喉咙。江淮在最后时刻留下的声音,可能就在里面!

  “目录结构很清晰,但权限设置得非常……特别。”沈哲语速不快,但用词精准,带着技术人士特有的严谨,“有些文件或目录被设置了基于系统时间的访问锁,不到特定的时间戳无法读取。还有一些需要二次验证,验证方式未知。按照惯例,

  “README.txt“应该是系统的入口说明和指引。”

  他利用方向键选中并点开了

  “README.txt“文件。绿色的文字在黑色背景上清晰地显示出来:

  “致探索者:“

  “如果你能到达这里,说明你已具备初步的资格,并且可能已经感知到了‘现象’的存在。“

  “此处存储着我(江淮)关于‘现象’的观察记录、研究数据与个人日志。“

  “郑重警告:你所探寻的真相,其本质可能远超你现有的理解范畴,并且探索过程本身可能伴随不可预知的物理及心理风险。“

  “所有资料均按时间顺序和保密等级进行存放。请谨慎选择浏览内容,并对你的发现负责。“

  “记住,‘钥匙’不止一把。下一个线索,藏于‘流逝’与‘观测’的交叉点之间。“

  “——J.H.最后更新于 20180315“

  “现象”、“不可预知的风险”、“钥匙不止一把”、“流逝与观测的交叉点”……江淮的留言依旧充满了谜语般的风格,但警告的意味和指向性更加明确。他不仅预料到会有人深入探索这个他留下的数字堡垒,甚至似乎预见到了探索者可能面临的境地,并设置了层层递进的关卡,仿佛在引导一场精心设计的冒险。

  “能尝试打开audio文件夹吗?或者2018年3月之后的日志文件?”林未晞强压着激动问道。

  沈哲利用键盘操作,选中

  “audio“文件夹并按下回车键。屏幕上立刻弹出一行红色的警告提示:

  “[权限不足-等级2]需要声音密钥验证。请提供与‘最初的旋律’相关的、可验证的音频样本。“

  声音密钥?最初的旋律?林未晞的脑海中立刻如同闪电般划过了那首这几天不断在她颅内自动回响的、旋律简单的《小星星》童谣!难道那就是所谓的“最初的旋律”?江淮的“逆流”进程最终回溯到了婴幼儿时期,而那个时期最深刻、最原始的听觉记忆,往往就是母亲哼唱的摇篮曲或者类似《小星星》这样结构简单的童谣!

  这个猜测让她脊背一阵发凉,冷汗瞬间浸湿了内衣。这岂不是意味着,要获得访问这些可能至关重要的录音文件的权限,她可能需要主动录制并提交自己唱那首童谣的音频?这简直像是在进行一种诡异的仪式,主动向那个“逆流”的状态靠拢,甚至是在加速这个过程!

  “那……日志文件呢?特别是他最后提到录音之后的日志?”她退而求其次,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祈求。

  沈哲操作手机,退回到根目录,进入

  “/logs/“文件夹。里面按照

  “YYYYMMDD.log“的格式整齐排列着许多文本文件。然而,一眼望去,2018年3月30日(即江淮最后一条文字日志日期)之后的文件,大部分文件名都显示为暗淡的灰色,与前面可点击的亮绿色文件名形成鲜明对比。沈哲尝试用方向键选中其中一个2018年4月初的日志文件并回车,屏幕上再次弹出提示:

  “[时间锁激活]该内容将于目标时间戳[TARGET_TIMESTAMP: 20240515120000]后自动解锁。请等待自然时间流逝至解锁点,或寻找对应的时间密钥进行手动解锁。“

  时间锁!江淮不仅设置了复杂的访问权限,甚至还用到了基于系统时间的时间锁!他似乎在刻意引导探索者按照一个特定的、严格的时间顺序来逐步了解真相,或者……他是在等待某个特定的、未来的“时机”到来?这背后有什么深意?

  “目标时间戳是……2024年5月15日中午12点?”林未晞看着那串数字,心猛地沉了下去。那差不多是一年多以后了!这意味着江淮在失去文字记录能力后、可能用录音记录的许多关键信息,在短期内根本无法获取!她等不了那么久!谁也不知道她的“逆流”速度会有多快!

  “有没有其他办法能绕过这个时间锁?或者……破解它?”她不甘心地问,语气中带着一丝绝望。

  沈哲摇了摇头,镜片在手机屏幕的微光反射下,看不清他具体的眼神,只能感觉到他神情的凝重:“非常困难。这种时间锁通常基于硬件的实时时钟(RTC)或者与权威的网络时间协议(NTP)服务器同步。强行修改本地时间或尝试破解加密算法,极有可能触发更深层的防护机制,比如……数据自毁例程。他……在设计这个系统时,表现得非常谨慎,甚至可以说是……决绝。”

  谨慎,或者说,是一种深陷绝境之下的周密和绝望。江淮在为自己可能完全失去理智、甚至彻底“消失”之后,如何能将关键信息传递给后来者,做了极其复杂的安排,确保信息不会轻易被无关之人获取,也不会被提前泄露。

  “那‘流逝与观测的交叉点之间’又是什么意思?”林未晞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努力开动脑筋,“流逝……很容易联想到时间流逝,观测……他一直在进行天文观测。是不是指某种与时间和观测相关的物理位置?”

  沈哲没有说话,而是熟练地操作手机,快速浏览着其他几个目前可以访问的文件夹。在

  “/research/“文件夹里,他发现了一个名为

  “Temporal_Flux_Analysis_V2.pdf“的文件,可以正常打开。里面是江淮那篇论文的完整升级版本,包含了更多复杂的数据分析、数学模型和推测性图表。

  林未晞凑近屏幕,仔细观瞧。在论文的附录部分,一张明显是手绘后扫描的草图引起了她的高度注意。草图画的似乎是学校及其周边区域的简易俯视图,但重点用醒目的红圈标注了几个特定的坐标点:主教学楼楼顶、天文台圆顶、后山逆时针树所在的位置,以及……学校行政楼楼顶上那个早已停用多年、颇具历史感、装饰性大于实用性的古老钟楼。

  江淮在草图上用虚线箭头连接了这几个点,并在图纸边缘用他特有的、略显急促的笔迹注释道:“多次仪器检测显示,上述标记点存在微弱的、非典型的电磁及引力背景辐射异常,疑似局部时空曲率细微扰动点。其中,钟楼(作为‘流逝’的具象化象征?)与天文台(‘观测’的核心设施)之间的虚拟连线,与地理子午线形成一个特定夹角,此夹角数值(约 34.5度)在多次计算中反复出现,或为关键几何参数。交叉点可能指向特定位置或暗示某种校准方式。”

  流逝与观测的交叉点之间!钟楼代表时间的流逝,天文台代表科学的观测!难道线索就藏在这两个建筑之间的某个具体位置?或者与这条虚拟连线和34.5度角有关?

  “再看这里。”沈哲用手指点了点屏幕上的另一处,那是他通过特殊命令调出的服务器系统日志的一部分,其中夹杂着一些似乎是江淮留下的、类似于给自己看的维护笔记和提示,“

  “重要:定期备份密钥的物理存储点位于‘老地方’。与‘根’同在,需以‘初始之心’访问。“”

  老地方!根!林未晞几乎立刻就想到了后山那棵逆时针树!树的“根”部!江淮可能除了那个金属盒子,还在树下更深处埋藏了其他的东西?或许是绕过某些高级权限的“物理密钥”?比如一个存储了密码或认证信息的U盘之类的东西?而“初始之心”又是指什么?纯洁的动机?还是……某种更孩童化的心态?

  线索开始像蛛网一样交织起来,逐渐清晰地指向了两个方向:一是钟楼与天文台之间的那条无形连线和特定的角度所暗示的“关键”;二是逆时针树下的“根”部,可能藏有至关重要的备份密钥。

  就在林未晞试图将这些碎片信息拼凑起来时,一直全神贯注操作手机的沈哲突然发出了一声极轻的吸气声,眉头紧紧锁在了一起,手指在屏幕上的操作速度陡然加快,快得几乎出现了残影,语气也第一次带上了明显可辨的情绪——一丝紧张和凝重。

  “不好……有点不对劲……”

  “怎么了?”林未晞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了她。

  “有非正常的访问记录触发了底层的日志警报机制……不是常规的网络管理扫描……对方的追踪路径非常隐蔽且高效……”沈哲语速飞快,手指在虚拟键盘上敲击出一连串复杂的命令,屏幕上的代码流以更疯狂的速度滚动,“我在尝试清理我们留下的访问痕迹,跳转IP,混淆协议……但对方的反应速度……快得有点异常……”

  林未晞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被发现了?会是学校的网络管理员吗?还是……一个更可怕的念头如同冰锥般刺入她的脑海:会不会是……与“逆时症”本身相关的、某种她无法理解的“存在”或机制?如果江淮的“现象”背后隐藏着更超乎想象的秘密,会不会有某种东西在默默地监视着、清理着与这一切相关的痕迹和探询者?就像免疫系统清除异物一样?

  沈哲的额头和鼻尖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在手机屏幕的微光下闪闪发亮。几分钟高度紧张的操作后,他猛地按下了手机侧面的电源键,屏幕瞬间变黑,一切归于沉寂。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但紧绷的肩膀并没有完全放松下来。

  “痕迹暂时清理掉了,连接也彻底切断了。短时间内,绝对不能再次尝试访问那个服务器了,风险等级太高。”他喘了口气,抬起眼看向林未晞,眼神极其复杂,混合着探究、困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林未晞,你老实告诉我,你到底……惹上了什么东西?那个服务器,绝对不像是学生甚至普通老师能搭建出来的东西。里面的防护手段和日志监控机制,非常……特别,甚至有点……诡异。”

  林未晞张了张嘴,喉咙却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发不出任何声音。她该怎么说?难道要告诉这个几乎算是陌生的同学,这一切都与一个得了时间逆流怪病、已经消失的学长有关,而她自己可能也正在步其后尘?这听起来简直比最荒诞的科幻小说还要离谱。

  沈哲看着她苍白的脸上那无法掩饰的恐惧和挣扎,看着她眼底深处那与年龄不符的沉重与绝望,他镜片后的目光闪烁了几下,最终没有再追问下去。他只是摇了摇头,低声说:“那个服务器……给我的感觉很不好。不单单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最后那股追踪我们的力量……其行为模式,感觉……很怪。”

  “怎么怪?”林未晞的声音干涩。

  “说不上来……不像是有明确意图的人类管理员在操作……更……像是一种自动化的、基于某种未知规则的……清理程序?反应速度快得惊人,而且追踪方式非常……冰冷,不带任何犹豫和试探。”沈哲努力寻找着合适的词语来描述那种细微的差异感,最后再次摇了摇头,“我也无法准确描述。总之,你最好……自己千万小心。这件事,可能远比我们想的要复杂和危险。”

  他将手机放回口袋,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又变回了那个沉默寡言、似乎与周围世界格格不入的技术宅模样。“我能做的,暂时就这些了。剩下的路……得靠你自己去走了。”说完,他推了推总是滑下来的眼镜,不再看林未晞,转身就走,瘦小的身影很快消失在废旧自行车棚更深处的阴影里,仿佛从未出现过。

  林未晞独自一人站在原地,傍晚渐起的凉风吹拂着她单薄的校服,让她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沈哲最后那番话,在她心中掀起了比之前更大的惊涛骇浪。服务器的异常防护,那诡异莫测、如同幽灵般的追踪力量……这一切都指向江淮所经历的“逆时症”,绝非某种简单的、可以被现代医学归类的“罕见病”那么简单。其背后,可能牵扯着某种她无法理解的、超越当前科学认知的可怕现象或存在。

  而江淮留下的新线索——“流逝与观测的交叉点”以及“根”部的备份密钥——将调查的方向从纯粹的虚拟数字空间,引向了更具体、更实在的物理地点:那座停止运转的古老钟楼、充满科技感的天文台,以及那棵散发着不祥气息的逆时针树下。

  她抬起头,目光越过教学楼的屋顶,望向行政楼顶上那个在暮色中只剩下黑色剪影的钟楼。巨大的钟盘上,指针永远定格在了一个过去的时刻。而远处,天文台的白色圆顶在夕阳余晖下泛着淡淡的橘红色光泽。连接这两点的无形之线,以及那个神秘的34.5度角,会指向怎样的秘密?在那个“交叉点”,等待她的会是什么?

  还有那棵逆时针树下……真的要再次去挖掘吗?上一次的发现,彻底颠覆了她的人生。下一次,在那盘根错节的“根”部,又会挖出什么?是能够解开谜团、带来一线生机的希望钥匙,还是将她彻底拖入万劫不复深渊的……更深的噩梦?

  她下意识地摸了摸校服口袋里的那把旧钥匙,冰凉的金属触感让她指尖发麻。这把钥匙能打开那扇通往植物园的侧门,但它能打开通往真相、甚至是通往救赎的大门吗?

  而此刻,一种更清晰、更令人绝望的感觉笼罩了她。她仿佛能“听”到,自己体内那象征着生命和时间流逝的沙漏,其中的沙粒,正以一种虽然缓慢但确凿无疑、不可逆转的速度,开始倒流。每一粒沙子的落下,都意味着那个作为“十七岁高三学生林未晞”的意识和存在感被削弱了一分,而某个来自遥远过去的、更年幼、更陌生的“自我”,则更清晰地浮现了一分。

  与沈哲的这次秘密会面,如同在黑暗的迷宫中点燃了一盏微弱的灯,勉强照亮了前方几步的道路,但也同时让她更深刻地意识到,自己所处的这座迷宫是何等庞大、复杂且危机四伏。她必须在这座由数字、时间和未知恐惧构成的迷宫中,在与自身加速“逆流”的绝望赛跑里,找到那条唯一的生路。

  否则,等待她的,必将是与江淮相同的、被时间洪流无情吞噬、最终彻底“消失”的命运。而那首《小星星》的旋律,仿佛已经在她耳边奏响了倒计时的音符。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