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代言情

从浣衣局到皇后我靠智谋改朝换代

第24章 :安置点变故,流民聚集

  别苑的晨露还未干透,周鹤年就匆匆赶来,脸色焦急得如同燃着的炭火:“翟姑娘,不好了!城郊安置点挤满了流民,都是北方逃荒来的,没粮没住处,昨晚都开始抢粮斗殴了!”

  翟君瑶手中的茶盏猛地一顿,滚烫的茶水溅在指尖,她却浑然不觉。北方蝗灾的消息她早有耳闻,却没料到流民会如此之快涌入京城,还偏偏聚集在她曾居住过的安置点——若是流民闹出乱子,朝廷追查下来,她这个“前安置点住户”极可能被牵连,甚至被扣上“煽动流民”的罪名。

  “流民有多少人?安置点现在是什么情况?”翟君瑶快步走到地图前,指尖落在城郊的位置。

  “至少有三百多人,安置点就那么大点地方,现在人挤人,粮缸早就空了。”周鹤年擦了擦额头的汗,“官府派了差役看守,却只拦着不让流民进城,根本不管他们的死活。再这么下去,迟早要出人命!”

  翟君瑶沉吟片刻,突然想起昨日去成衣坊送香膏时,坊主还在抱怨“丝绸涨价,织工不够,订单都快堆成山了”;而营造司那边,为了赶在冬天前修好宫殿,也在四处招募木工。她眼前一亮:“周掌柜,流民里有没有会织布、做木工的人?”

  “有!怎么没有?”周鹤年立刻点头,“我听安置点的差役说,不少流民都是北方织户和木匠,逃荒时还带着工具呢!”

  “那就有办法了。”翟君瑶眼中闪过一丝锐光,“我们可以联合成衣坊和营造司,搞一个‘以工换粮’的计划——让流民凭手艺干活,成衣坊和营造司负责提供粮食和临时住处,这样既解决了流民的温饱,又能帮他们填补人手缺口。”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而且,我们可以以七皇子的名义推动这件事。殿下素来有‘仁善’之名,此举既能为他赢得‘爱民如子’的名声,又能避开朝廷对我的追责,可谓一举两得。”

  吴俊辉得知计划后,当即表示支持,还从府中调出五十石粮食作为启动资金。翟君瑶则带着周鹤年,分头拜访京城的成衣坊和营造司。

  成衣坊的王坊主一听有现成的织工,还能借七皇子的名义博个好名声,当即拍板:“我出二十石粮食,再提供十间库房当住处,只要织工手艺过关,我全要了!”

  营造司的李主事也正为木工紧缺发愁,听闻计划后立刻应下:“我让营造司拨三十石粮食,再在工地旁搭临时棚屋,能来多少木工,我们就收多少!”

  两日后,“以工换粮”的告示贴在了安置点门口。流民们起初还半信半疑,直到第一个会织布的老妇人领到粮食和住处凭证,人群瞬间沸腾起来。擅长织布的妇人跟着成衣坊的人走,会木工的汉子则跟着营造司的人去工地,剩下的老人和孩子,也被安排去做些分拣棉花、搬运木料的轻活,同样能领到粮食。

  安置点的乱象很快平息下来,抢粮斗殴的情况再也没有发生。差役们见流民安分了,也不再严加阻拦,反而帮着维持秩序。消息传到宫里,皇帝对吴俊辉的“仁善之举”赞不绝口,还特意赏赐了一百匹绸缎,让他继续接济流民。

  翟君瑶站在安置点外,看着流民们有序地领取粮食,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周鹤年走到她身边,感慨道:“没想到这‘以工换粮’的法子这么管用,既解决了流民的温饱,又帮七皇子博了好名声,还避开了朝廷的追责,真是一举三得啊!”

  “这只是权宜之计。”翟君瑶语气凝重,“北方蝗灾一日不解决,流民就会源源不断地来。我们得想办法让朝廷重视起来,拨款赈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正说着,秦风快步走来,递过一封密信:“姑娘,殿下让我给您带信,说柳承业最近动作频频,好像在调查张松的下落,我们得尽快找到张松,免得被他抢先一步。”

  翟君瑶接过密信,指尖捏紧信纸。她知道,流民的事虽然暂时解决了,但追查父亲冤案的事不能耽搁。柳承业已经开始行动,他们必须加快脚步,才能在这场博弈中占据主动。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安置点的棚屋上,映得流民们的脸上也多了几分生机。翟君瑶望着这一幕,心中暗暗发誓:不仅要为父亲洗清冤屈,还要尽自己所能,帮助这些流离失所的百姓,让他们能早日过上安稳的日子。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