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依旧洒在书架上,小凡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盒子,打开里面是一枚银戒指:“琼瑶师姐,我没有很多钱,不能给你买名牌包,也不能帮你解决所有困难,但我会用一辈子的时间,守护你,信任你。你愿意做我的女朋友吗?”
琼瑶笑着点头说:“小凡,我是AI少女,不是真正的人,你确定还愿意与我做男女朋友吗:”
小凡:“你有师姐琼瑶的全部记忆和对我的感情,就是我唯一的男友。高仿高智AI人,一切与正常人一样,有了琼瑶师的记忆就是完美无缺的真人,我华小凡此生非师姐不娶。十年前我失去了你,现在重新获得了你,岂能还与你擦肩而过。哪怕上刀山、下火海,我发誓再不能失去你了。我发誓……”
小凡的誓词还没说出,琼瑶早已把戒指戴在手上,泪流满面地掩住小凡的嘴:“我愿意!我相信你!其实,最好的爱情,不是靠万能的芯片解决问题,而是有你,陪我一起面对所有问题。”
他们的爱情故事很快传遍了校园,成了校园里的一段佳话。有人说,是学校给所有女生配送的隐私芯片帮他们度过了危机;有人说,是小凡的深情打动了琼瑶。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是信任和坚守,让这段历经悲欢离合的爱情,最终迎来了幸福的归宿。
六月的风裹着梧桐絮飘进高三(8)班,讲台上的倒计时牌被一块暗红绒布罩住——百日冲刺的数字停在了“0”,像一个时代轻轻合上的书脊。
华小凡把脸埋在错题本里,鼻尖蹭到被手指磨得起毛的纸边。窗外传来隔壁班撕试卷的哗啦声,有人笑着喊“解放了”,却没人真的敢松劲。他偷偷抬眼,看见琼瑶正对着电脑屏幕出神,指尖在键盘上轻点的频率比平时慢了半拍——她总说自己做题靠“直觉”,可小凡见过她屏幕右下角闪烁的淡蓝光点,像藏在暗处的星。
“想什么呢?”琼瑶突然转头,手里捏着张志愿表,“你上次说的那所理工大学,去年录取线比一本线高五十分。”
小凡的喉结滚了滚,把志愿表往抽屉里塞:“还能想什么?怕考砸,怕以后……连和你在同一个城市读书都做不到。”
风从窗户缝里钻进来,吹得绒布边角晃了晃,露出“0”字的一角。教室里的呼吸声突然变重,有人把笔捏得咯吱响,有人对着天花板发呆——每个人的心里都揣着两只鸟,一只叫憧憬,一只叫恐惧,翅膀扑腾着,搅得五脏六腑都慌。
晚自习的灯亮到十点,琼瑶收拾书包时,被数学老师叫住:“上次那道压轴题,你是怎么想到辅助线的?班里没几个人能做出来。”
琼瑶笑着说:“就是多画了几遍,突然就想通了。”
其实在老师提问的前一秒,芯片已经把三种解题思路列在了她的脑海里——从几何模型拆解到代数代入,甚至标注出“近五年高考同类题型高频辅助线位置”。她的身体里的芯片就她战无不胜的、沉默的智囊。
上周模拟考,她提前四十分钟交卷,成绩出来是年级第一,比第二名高了五十分。有人说她是天才,有人说她是妖孽,只有琼瑶自己知道,芯片每晚都在收集历年真题、名校模拟卷,甚至把老师上课的录音转成文字,提取出“这个知识点必考”“明年可能考新题型”的关键信息。
但她从不用芯片直接帮自己答题——不是不能,是不敢。她怕那份完美太假,更怕有一天,芯片会取代她自己的思考。直到看见小凡对着错题本掉眼泪,她才第一次想:也许这芯片,能帮别人做点什么。
周五晚上,琼瑶约小凡在学校门口的奶茶店喝奶茶。小凡把一张皱巴巴的草稿纸推到琼瑶面前,上面画满了杂乱的公式,最后一行写着“如果我考不上,是不是就真的没用了?”
“我的成父亲知道的很清楚,父亲昨天对我说‘考不好也没关系’,可他眼里的失望,我看得出来。”小凡的声音发哑,眼眶红了,“我每天刷题到凌晨,可错题还是一堆,那些知识点像沙子,抓得越紧漏得越多。别的什么我都不怕,就是害怕以后不能与你在同一个学校,甚至同一个城市读书了。”
琼瑶看着他手背上的笔痕,想起去年冬天,小凡把自己的围巾拆了给她织手套,说“你手凉,做题容易冻僵”。
她的万能芯片又亮了,这次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眼前这个把友情捧在手心的人。
“我帮你。”她突然说:“但不是直接给你答案,是帮你找对方向。”
回去的路上,琼瑶在手机上敲下一行字:“如何在不暴露芯片功能的前提下,把分析结果转化为小凡能懂的资料?”
芯片很快给出回复:“可生成‘个性化考点清单’‘错题归因报告’‘时间分配建议’,基于小凡近三个月模拟考数据,匹配历年高考命题规律。”
她看着屏幕上的数据流,突然松了口气——原来帮助小凡,比自己考第一更让她踏实。
接下来的两周,琼瑶的电脑屏幕亮到后半夜。芯片连接了学校的数据库,把近十年高考真题、二十所名校的模拟卷、甚至各省教研员的访谈录都收进了数据库。
“正在分析数学高频考点:函数导数占比 23%,立体几何占比 18%,近三年新增‘数学文化’题型,出现频率逐年上升……”
“正在整理外语作文话题:环保、科技、传统文化、人际交往,近五年重复率82%,可预测今年大概率考‘科技与生活’……”
屏幕上的数据流像银色的线,织成一张密密麻麻的网。琼瑶把芯片筛选出的重点整理成表格,又根据小凡的薄弱项标注出“优先复习”“次重点”——比如小凡立体几何总错,她就把近五年所有立体几何题按难度分类,附上芯片总结的“辅助线画法口诀”。小凡的外语阅读总丢分,芯片就分析出“细节题常考位置在段首段尾”“推理题选项常带‘可能’‘或许’”的规律。
有天凌晨,小凡发消息问:“你怎么还没睡?”
琼瑶回:“在整理资料,明天给你。”
屏幕那头的小凡盯着消息,突然笑了,把手机揣进枕头底下——原来有人,在陪着他一起拚。
拿到资料的那天,小凡在奶茶店坐了一下午。他翻开数学资料,看见琼瑶用红笔标注的“这道题和 2023年全国卷Ⅰ第 19题类似”,又翻到外语作文,里面附了芯片写的范文,还标注出“这里可以换小凡你常用的句型”。
他试着按资料里的方法做题——先看芯片总结的“考点提示”,再动笔,做错了就对照“错题归因”,弄清楚是“公式记错”还是“思路偏差”。以前他做一套数学卷要两个半小时,还错一半;现在一个半小时就能做完,正确率提高了三成。
“原来不是我笨,是没找对方法。”有天晚上,小凡给琼瑶发消息,附带一张全对的数学卷照片,后面跟了个笑脸。
琼瑶看着消息,芯片的蓝光闪了闪,像是在回应。她想起上周在教室,看见小凡给同桌讲题——以前他连自己都顾不过来,现在却能把“立体几何辅助线画法”讲得条理清晰。
同桌说“小凡你好厉害”,他挠着头笑:“是琼瑶师姐给我的资料好。”
高考前一周,小凡把志愿表重新填了,第一志愿还是地球科技大学,只是这次,他在旁边写了行小字:“如果我能考上,就能和琼瑶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学校读书了。”
高考那天,太阳特别大,蝉在树上叫个不停。小凡走进考场前,琼瑶把一瓶冰镇可乐塞到他手里:“别紧张,你做过的题比谁都多。”
他点点头,转身走进考场,手里的可乐还带着琼瑶手心的温度。
拿到数学卷的那一刻,小凡笑了——最后一道压轴题,和琼瑶资料里的“预测题”几乎一样;选择题的第10题,琼瑶说“大概率考三角函数图像”,果然考了。他握着笔,心里一点都不慌,按琼瑶教的方法一步步算,草稿纸上的公式写得整整齐齐。
考场外,已提前一半时间交卷的琼瑶坐在树荫下,手里捏着手机,屏幕上是芯片实时推送的“考场天气”“考生状态预测”——芯片得出的结果是“小凡当前心率平稳,答题速度正常”,她才松了口气。
她知道小凡已经不是那个对着错题本掉眼泪的男孩了,他有了自己的底气,也有了面对未来的勇气。这让她放心,让她高兴,让她满足。
成绩揭晓那天,小凡盯着电脑屏幕,手都在抖。省排名出来的那一刻,他尖叫着跳起来——他是全省第二,和琼瑶只差二十三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