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砚禾说出那句“我好像比以前更喜欢你了”之后,脸颊烫得像刚贴了片滚烫的暖宝宝,热度顺着脖颈一路蔓延到耳尖,连呼吸都带着几分灼热。她下意识地想低头躲开沈雾棠的目光,手指紧张地蜷缩起来,手腕却被对方轻轻攥住了。沈雾棠的掌心带着刚剥完糖炒栗子的余温,暖融融的,指腹蹭过她手腕内侧细腻的皮肤时,带着一丝微凉的触感,痒意顺着神经末梢一路窜到心底,让她本就急促的心跳又快了半拍,像是有只小鹿在胸腔里横冲直撞。
“别躲,”沈雾棠的声音比刚才更软,带着几分刻意压低的笑意,尾音轻轻上扬,像羽毛般拂过苏砚禾的心尖,“我还没看够你害羞的样子。”
苏砚禾的耳朵瞬间红透,像是熟透了的樱桃,连耳根都泛着淡淡的粉色。她硬着头皮抬起头,撞进沈雾棠的眼睛里——那里面盛着午后温柔的阳光,还清晰地映着她的倒影,深邃又明亮,像把整个冬天的温柔都悉数装了进去,让她一时忘了言语。她张了张嘴,想再说点什么,或许是解释,或许是再说一遍喜欢,却被远处传来的清脆叫卖声打断:“冰糖葫芦——现做现卖的冰糖葫芦哟——酸甜可口,不好吃不要钱喽——”
沈雾棠顺着声音望过去,看见街角拐弯处支着一个红色的糖葫芦摊,红色的山楂串裹着晶莹的糖衣,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笑着说:“你刚才逛老街的时候说,这家的糖葫芦是你从小吃到大的,味道最好,我们去买一串尝尝?”
苏砚禾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赶紧用力点头,借着买糖葫芦的由头,轻轻挣开沈雾棠的手,脚步略显慌乱地朝摊位快步走去。她的背影在青石板路上微微晃动,米白色的羽绒服下摆被风吹得轻轻扬起,像一只想要逃窜却又带着几分羞涩的小兔子。沈雾棠跟在她身后,看着她略显慌乱的模样,嘴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原来平时在电话里跟她分享学习趣事、解出数学难题会骄傲得语气上扬的苏砚禾,也会有这么害羞无措的一面,可爱得让人心尖发软。
糖葫芦摊的老板是个头发花白的老爷爷,脸上布满了岁月留下的皱纹,却精神矍铄,手里正熟练地转动着竹签,给刚串好的山楂裹上糖衣。看见她们过来,老爷爷停下手里的活计,笑着露出一口不算整齐的牙齿:“小姑娘,要几串?爷爷这儿有山楂的、草莓的,还有葡萄的,都是新鲜现做的,酸甜开胃!”
“要一串山楂的,”苏砚禾的声音还有点没平复,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音,又转头看向跟上来的沈雾棠,眼神里带着询问,“你想吃什么口味的?山楂的最经典,草莓的也很甜,葡萄的带着点清香。”
“跟你一样就好,”沈雾棠走到苏砚禾身边,自然地掏出手机扫码付款,转头对老爷爷笑着说,“爷爷,要两串山楂的,麻烦您多裹点糖衣。”
“好嘞!”老爷爷应了一声,手脚麻利地从架子上取下两串饱满的山楂,放进熬得冒泡的糖锅里轻轻转动。金黄色的糖浆裹在鲜红的山楂上,瞬间形成一层晶莹剔透的糖衣,还冒着淡淡的热气。老爷爷用小铲子将多余的糖浆刮掉,递到她们手里,还特意叮嘱道:“刚做好的,有点烫,慢点吃,小心粘牙。”
苏砚禾接过一串,指尖碰到冰凉的竹签,稍微缓解了些许脸颊的灼热。她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小口,山楂的酸瞬间在嘴里化开,紧接着是糖衣的甜,酸甜交织,比例恰到好处,还是小时候熟悉的味道。那股酸甜的滋味顺着喉咙往下滑,让她忍不住眯起了眼睛,露出了满足的神情。她转头看向沈雾棠,发现沈雾棠也咬了一口,嘴角沾了点细碎的糖霜,像沾了颗小小的星星,在阳光下闪着微光。苏砚禾忍不住笑了起来,声音清脆:“你嘴角有糖霜。”
沈雾棠愣了一下,下意识地想抬手去擦,苏砚禾却先一步伸出手,指尖带着微凉的温度,轻轻蹭掉了那点糖霜。指尖碰到沈雾棠柔软的嘴角时,两人都不约而同地顿了顿,周围的喧嚣仿佛瞬间静止,空气里仿佛只剩下糖葫芦的甜香和彼此清晰可闻的心跳声,“咚咚”“咚咚”,交织在一起,格外清晰。
“谢谢,”沈雾棠的声音有些发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她别开视线,目光落在前面不远处的一家小店上,指着那里转移话题,“我们去那家书店看看吧?看起来很有味道。”
苏砚禾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不远处的街边,藏着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门口挂着一块褪色的木质招牌,上面用毛笔写着“旧书斋”三个字,字体苍劲有力,却因为年代久远,颜色已经变得浅淡。她连忙点点头,压下心底的悸动,跟着沈雾棠朝着书店走去。
推开门的瞬间,一串挂在门楣上的风铃叮当作响,声音清脆悦耳,像是在欢迎她们的到来。一股淡淡的旧书香味扑面而来——那是纸张的陈旧气息、油墨的厚重味道,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木质香气混合在一起的味道,带着岁月的沉淀和时光的痕迹,让人瞬间静下心来,连呼吸都变得平缓了许多。
书店不大,大概只有十几平米的样子,却被打理得井井有条。靠墙的位置立着高高的书架,几乎顶到了天花板,书架上摆满了各种旧书,从经典的文学名著到泛黄的教辅资料,从厚厚的辞海到薄薄的诗集,应有尽有,挤得满满当当。书架之间留出了狭窄的通道,仅容两人并排通过。阳光透过临街的橱窗洒进来,落在书架上,在泛黄的书页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温暖的氛围。
苏砚禾熟门熟路地穿过书架之间的通道,走到最里面的一个书架前,这里放着很多她喜欢的诗集,也是她每次来旧书斋必逛的地方。她上次偶然找到的那本1989年版的《顾城诗选》,就藏在这个书架的中层。
“你看,就是这本,”苏砚禾踮起脚尖,从书架上小心翼翼地抽出那本《顾城诗选》,书的封面已经有些磨损,边角也微微卷起,露出里面泛黄的纸页。她轻轻拂去封面上的少许灰尘,将书递给沈雾棠,眼里带着一丝骄傲和期待,“这是1989年出版的版本,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了,里面还有以前的前辈写的批注,特别有意思,很多解读都很独特。”
沈雾棠接过书,指尖触到粗糙的封面,感受到了岁月留下的质感。她轻轻翻开,泛黄的纸页发出“沙沙”的轻响,像是时光在低语。纸页上,用蓝色钢笔写着密密麻麻的批注,字迹工整清秀,有的是对诗句的详细解读,有的是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还有的是简单勾勒的小图案,显得格外生动。翻到《一代人》那一页时,她看到批注栏里写着一行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18岁的我,也在寻找属于我的光明。”字迹后面还画了一个小小的太阳,虽然简单,却充满了力量。
“写得真好,”沈雾棠轻声说,声音里带着一丝动容,“能感受到当时写下这些话的人,心里的期待和勇气,还有那种面对困境却不放弃的信念。”
苏砚禾点点头,眼神里带着认同:“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也特别有感触。那时候我正处于低谷期,数学成绩一直上不去,每次考试都很受挫,甚至有点怀疑自己。看到这句话和这段批注后,我突然就有了动力,觉得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放弃寻找光明。后来我每次来,都会翻一翻这本书,好像能跟以前的人对话一样,从他们的文字里汲取力量。”
沈雾棠把书轻轻放回书架,动作轻柔,生怕损坏了这本珍贵的旧书。她又从旁边抽出一本《席慕蓉诗选》,封面是淡紫色的,上面印着席慕蓉的手写签名。她翻开看了几页,里面的诗句优美动人,字里行间都充满了细腻的情感。沈雾棠笑着说:“这本我也有,不过是新版的,纸张更光滑,印刷也更清晰,却没有这本这么有年代感和故事感。”
“是啊,旧书的魅力就在于此,每一本旧书都承载着不同人的回忆和故事,你在翻看的时候,就像是在和过去的人交流,能感受到他们当时的心情和想法。”
两人在书店里慢慢逛着,脚步放得很轻,生怕打破了这份宁静。偶尔抽出一本书翻看,遇到喜欢的段落,就轻声念给对方听。苏砚禾翻到一本精装版的《泰戈尔诗选》,封面是墨绿色的,上面烫着金色的花纹,看起来很精致。她翻开《飞鸟集》,看到“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句诗时,忍不住轻声念了出来。她的声音轻柔舒缓,带着少女独有的清澈,在安静的书店里缓缓流淌,格外动人。
沈雾棠靠在旁边的书架上,静静地听着她的声音,阳光透过橱窗落在她的发顶,像镀了一层薄薄的金边,让她的头发看起来格外柔软。她看着苏砚禾认真念诗的样子,睫毛轻轻颤动,眼神专注而明亮,心里忽然涌起一股暖流。她觉得,这样的时光真的很珍贵——没有繁重的学业压力,没有遥远的距离阻碍,只有喜欢的人和喜欢的书,安安静静地待在一起,分享彼此的喜悦和感悟,这种感觉温暖而踏实,让她舍不得打破。
苏砚禾念完诗句,抬头看向沈雾棠,发现她正温柔地看着自己,眼神里的暖意几乎要溢出来。她的脸颊又开始发烫,连忙合上书,假装继续翻看其他的书,掩饰自己的羞涩。沈雾棠没有戳破她,只是笑着拿起一本《海子诗选》,翻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那一页,轻声念了起来:“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她的声音低沉悦耳,像大提琴的旋律,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苏砚禾停下手中的动作,静静地听着,心里的悸动慢慢平复下来,只剩下满满的温暖和安宁。她看着沈雾棠的侧脸,阳光勾勒出她柔和的轮廓,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认真而专注,让她忍不住又看呆了。
逛了大概一个小时,苏砚禾掏出手机想看看时间,屏幕亮起的瞬间,她才惊讶地发现,已经快一点了。她拍了拍自己的额头,有些懊恼地说:“哎呀,都快一点了,我们居然逛了这么久,还没吃午饭呢!我知道附近有一家面馆,味道特别好,是我从小吃到大的,我们去那里吃吧?”
沈雾棠笑着点头,眼里带着纵容的笑意:“好,听你的,你说去哪就去哪。”
两人走出书店时,门楣上的风铃再次叮当作响,像是在和她们道别。苏砚禾回头看了一眼“旧书斋”的木牌,阳光照在上面,给那块褪色的木牌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她心里想着,以后一定要常带沈雾棠来这里——这里有她从小到大的回忆,现在又多了和沈雾棠一起度过的时光,这里的每一本书、每一缕书香,都将成为她们共同的记忆。
面馆就在老街的尽头,离旧书斋不远,走路大概五六分钟就到了。店面不大,只有七八张桌子,却收拾得干净整洁,一尘不染。墙面是白色的,上面挂着几幅简单的风景画,还有一些顾客送的锦旗,上面写着“味道鲜美”“匠心制作”等字样。面馆的老板是一对中年夫妻,丈夫负责煮面,妻子负责招呼客人,两人配合默契,脸上总是带着温和的笑容。
苏砚禾刚走进面馆,老板娘就一眼认出了她,笑着迎了上来,语气亲切:“知夏,好久没来了,最近学习是不是很忙啊?今天还是吃你最爱的番茄鸡蛋面吗?”
“嗯!”苏砚禾用力点点头,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老板娘的亲切让她感觉格外温暖。她又转头问沈雾棠,眼神里带着开云(中国)的意味:“你想吃什么面?他们家的牛肉面和番茄鸡蛋面都很好吃,牛肉面的牛肉炖得特别软烂,汤汁也很浓郁;番茄鸡蛋面的番茄熬得很入味,酸甜可口,特别开胃。”
沈雾棠看了一眼墙上的菜单,菜单是手写的,字迹工整,上面列着十几种面条,每种都标注了价格,很实惠。她转头看向正在煮面的老板,只见老板正麻利地揉着面团,动作娴熟,锅里的水冒着热气,香气四溢。沈雾棠笑着说:“那我也吃番茄鸡蛋面吧,听你说得这么好吃,我也想尝尝。”
“好嘞!两碗番茄鸡蛋面,马上就好!”老板娘笑着应了一声,转身朝厨房喊道,“老陈,两碗番茄鸡蛋面,一碗多放青菜,一碗正常!”
“知道了!”厨房里传来老板洪亮的回应声。
苏砚禾拉着沈雾棠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窗户擦得很干净,能看到外面老街的街景。街上的行人来来往往,有提着菜篮子的老奶奶,有追逐打闹的小朋友,还有牵手散步的情侣,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
“这家面馆我从小吃到大,”苏砚禾看着窗外,语气里带着怀念,“小时候我放学,妈妈经常带我来这里吃面,那时候我每次都能吃满满一大碗,还会把汤汁都喝光。后来上了高中,学习忙了,就很少来了,但每次来,味道都没变,还是小时候的感觉。”
“看得出来你很喜欢这里,”沈雾棠笑着说,“老板娘和老板都很亲切,氛围也很好,让人感觉很舒服。”
“是啊,他们人都特别好,”苏砚禾点点头,“有一次我考试没考好,心情特别差,一个人来这里吃面,老板娘看我不开心,还特意给我加了一个荷包蛋,安慰我说下次肯定能考好。从那以后,我就更喜欢这里了。”
两人聊着天,很快,两碗热气腾腾的番茄鸡蛋面就端了上来。白色的瓷碗里,红色的番茄汤汁包裹着劲道的面条,上面铺着金黄的炒鸡蛋和翠绿的青菜,颜色搭配得格外好看,香气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
老板娘把面放在桌上,笑着说:“快吃吧,刚煮好的,还热乎着呢,凉了就不好吃了。”
苏砚禾拿起筷子,迫不及待地夹了一口面条,面条劲道爽滑,裹着浓郁的番茄汤汁,酸甜的味道在嘴里化开,瞬间唤醒了味蕾。她又夹了一块鸡蛋,鸡蛋炒得很嫩,吸满了番茄的汤汁,味道鲜美。苏砚禾吃得不亦乐乎,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神情。
沈雾棠也拿起筷子,尝了一口面条,眼睛瞬间亮了起来:“真的很好吃!番茄的酸甜味很浓郁,面条也很有嚼劲,确实名不虚传。”
“是吧!我就说很好吃嘛!”苏砚禾得意地扬起下巴,像个得到夸奖的小孩子。
两人低头吃着面,偶尔抬起头聊上几句,气氛温馨而融洽。面馆里很热闹,有顾客的交谈声,有老板煮面的声响,还有碗筷碰撞的声音,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烟火气的画面,让人感觉格外温暖。
吃到一半,苏砚禾想起自己书包里妈妈给装的糖炒栗子,连忙从书包里拿了出来,递给沈雾棠:“这是我妈妈给我装的糖炒栗子,也是老街这家老字号的,你尝尝,冷了也很好吃。”
沈雾棠接过纸袋,拿出一颗栗子,剥开外壳,里面的果肉依然饱满,虽然凉了,但香甜的味道丝毫未减,软糯可口。她笑着说:“真的很好吃,比我以前吃过的糖炒栗子都要甜,也更软糯。”
“那当然,这家的糖炒栗子是南江市最好吃的,”苏砚禾骄傲地说,“他们家的栗子都是精选的,个头很大,而且炒的时候会放很多糖和沙子,炒出来的栗子又甜又糯,还特别好剥。”
两人一边吃面,一边吃栗子,偶尔相视一笑,眼神里满是默契。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桌面上,暖洋洋的,照亮了两人脸上的笑容,也照亮了彼此的心房。
吃完面,沈雾棠想去付钱,却被苏砚禾拦住了:“我来付吧,这家面馆我熟,而且说好我带你吃好吃的,怎么能让你付钱呢?”
“可是你已经请我吃糖炒栗子和糖葫芦了,”沈雾棠笑着说,“这次应该我来付。”
“不行不行,”苏砚禾固执地摇摇头,从口袋里掏出钱递给老板娘,“老板娘,结账!”
老板娘笑着接过钱,找了零钱递给苏砚禾:“知夏,你的朋友真漂亮,人也很好,你们关系真好。”
苏砚禾的脸颊微微发红,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谢谢老板娘,她是我很重要的朋友。”
沈雾棠听到这话,转头看向苏砚禾,眼里带着温柔的笑意,轻声说:“你也是我很重要的朋友。”
苏砚禾说出那句“我好像比以前更喜欢你了”之后,脸颊烫得像刚贴了片滚烫的暖宝宝,热度顺着脖颈一路蔓延到耳尖,连呼吸都带着几分灼热。她下意识地想低头躲开沈雾棠的目光,手指紧张地蜷缩起来,手腕却被对方轻轻攥住了。沈雾棠的掌心带着刚剥完糖炒栗子的余温,暖融融的,指腹蹭过她手腕内侧细腻的皮肤时,带着一丝微凉的触感,痒意顺着神经末梢一路窜到心底,让她本就急促的心跳又快了半拍,像是有只小鹿在胸腔里横冲直撞。
“别躲,”沈雾棠的声音比刚才更软,带着几分刻意压低的笑意,尾音轻轻上扬,像羽毛般拂过苏砚禾的心尖,“我还没看够你害羞的样子。”
苏砚禾的耳朵瞬间红透,像是熟透了的樱桃,连耳根都泛着淡淡的粉色。她硬着头皮抬起头,撞进沈雾棠的眼睛里——那里面盛着午后温柔的阳光,还清晰地映着她的倒影,深邃又明亮,像把整个冬天的温柔都悉数装了进去,让她一时忘了言语。她张了张嘴,想再说点什么,或许是解释,或许是再说一遍喜欢,却被远处传来的清脆叫卖声打断:“冰糖葫芦——现做现卖的冰糖葫芦哟——酸甜可口,不好吃不要钱喽——”
沈雾棠顺着声音望过去,看见街角拐弯处支着一个红色的糖葫芦摊,红色的山楂串裹着晶莹的糖衣,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笑着说:“你刚才逛老街的时候说,这家的糖葫芦是你从小吃到大的,味道最好,我们去买一串尝尝?”
苏砚禾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赶紧用力点头,借着买糖葫芦的由头,轻轻挣开沈雾棠的手,脚步略显慌乱地朝摊位快步走去。她的背影在青石板路上微微晃动,米白色的羽绒服下摆被风吹得轻轻扬起,像一只想要逃窜却又带着几分羞涩的小兔子。沈雾棠跟在她身后,看着她略显慌乱的模样,嘴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原来平时在电话里跟她分享学习趣事、解出数学难题会骄傲得语气上扬的苏砚禾,也会有这么害羞无措的一面,可爱得让人心尖发软。
糖葫芦摊的老板是个头发花白的老爷爷,脸上布满了岁月留下的皱纹,却精神矍铄,手里正熟练地转动着竹签,给刚串好的山楂裹上糖衣。看见她们过来,老爷爷停下手里的活计,笑着露出一口不算整齐的牙齿:“小姑娘,要几串?爷爷这儿有山楂的、草莓的,还有葡萄的,都是新鲜现做的,酸甜开胃!”
“要一串山楂的,”苏砚禾的声音还有点没平复,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音,又转头看向跟上来的沈雾棠,眼神里带着询问,“你想吃什么口味的?山楂的最经典,草莓的也很甜,葡萄的带着点清香。”
“跟你一样就好,”沈雾棠走到苏砚禾身边,自然地掏出手机扫码付款,转头对老爷爷笑着说,“爷爷,要两串山楂的,麻烦您多裹点糖衣。”
“好嘞!”老爷爷应了一声,手脚麻利地从架子上取下两串饱满的山楂,放进熬得冒泡的糖锅里轻轻转动。金黄色的糖浆裹在鲜红的山楂上,瞬间形成一层晶莹剔透的糖衣,还冒着淡淡的热气。老爷爷用小铲子将多余的糖浆刮掉,递到她们手里,还特意叮嘱道:“刚做好的,有点烫,慢点吃,小心粘牙。”
苏砚禾接过一串,指尖碰到冰凉的竹签,稍微缓解了些许脸颊的灼热。她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小口,山楂的酸瞬间在嘴里化开,紧接着是糖衣的甜,酸甜交织,比例恰到好处,还是小时候熟悉的味道。那股酸甜的滋味顺着喉咙往下滑,让她忍不住眯起了眼睛,露出了满足的神情。她转头看向沈雾棠,发现沈雾棠也咬了一口,嘴角沾了点细碎的糖霜,像沾了颗小小的星星,在阳光下闪着微光。苏砚禾忍不住笑了起来,声音清脆:“你嘴角有糖霜。”
沈雾棠愣了一下,下意识地想抬手去擦,苏砚禾却先一步伸出手,指尖带着微凉的温度,轻轻蹭掉了那点糖霜。指尖碰到沈雾棠柔软的嘴角时,两人都不约而同地顿了顿,周围的喧嚣仿佛瞬间静止,空气里仿佛只剩下糖葫芦的甜香和彼此清晰可闻的心跳声,“咚咚”“咚咚”,交织在一起,格外清晰。
“谢谢,”沈雾棠的声音有些发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她别开视线,目光落在前面不远处的一家小店上,指着那里转移话题,“我们去那家书店看看吧?看起来很有味道。”
苏砚禾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不远处的街边,藏着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门口挂着一块褪色的木质招牌,上面用毛笔写着“旧书斋”三个字,字体苍劲有力,却因为年代久远,颜色已经变得浅淡。她连忙点点头,压下心底的悸动,跟着沈雾棠朝着书店走去。
推开门的瞬间,一串挂在门楣上的风铃叮当作响,声音清脆悦耳,像是在欢迎她们的到来。一股淡淡的旧书香味扑面而来——那是纸张的陈旧气息、油墨的厚重味道,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木质香气混合在一起的味道,带着岁月的沉淀和时光的痕迹,让人瞬间静下心来,连呼吸都变得平缓了许多。
书店不大,大概只有十几平米的样子,却被打理得井井有条。靠墙的位置立着高高的书架,几乎顶到了天花板,书架上摆满了各种旧书,从经典的文学名著到泛黄的教辅资料,从厚厚的辞海到薄薄的诗集,应有尽有,挤得满满当当。书架之间留出了狭窄的通道,仅容两人并排通过。阳光透过临街的橱窗洒进来,落在书架上,在泛黄的书页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温暖的氛围。
苏砚禾熟门熟路地穿过书架之间的通道,走到最里面的一个书架前,这里放着很多她喜欢的诗集,也是她每次来旧书斋必逛的地方。她上次偶然找到的那本1989年版的《顾城诗选》,就藏在这个书架的中层。
“你看,就是这本,”苏砚禾踮起脚尖,从书架上小心翼翼地抽出那本《顾城诗选》,书的封面已经有些磨损,边角也微微卷起,露出里面泛黄的纸页。她轻轻拂去封面上的少许灰尘,将书递给沈雾棠,眼里带着一丝骄傲和期待,“这是1989年出版的版本,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了,里面还有以前的前辈写的批注,特别有意思,很多解读都很独特。”
沈雾棠接过书,指尖触到粗糙的封面,感受到了岁月留下的质感。她轻轻翻开,泛黄的纸页发出“沙沙”的轻响,像是时光在低语。纸页上,用蓝色钢笔写着密密麻麻的批注,字迹工整清秀,有的是对诗句的详细解读,有的是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还有的是简单勾勒的小图案,显得格外生动。翻到《一代人》那一页时,她看到批注栏里写着一行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18岁的我,也在寻找属于我的光明。”字迹后面还画了一个小小的太阳,虽然简单,却充满了力量。
“写得真好,”沈雾棠轻声说,声音里带着一丝动容,“能感受到当时写下这些话的人,心里的期待和勇气,还有那种面对困境却不放弃的信念。”
苏砚禾点点头,眼神里带着认同:“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也特别有感触。那时候我正处于低谷期,数学成绩一直上不去,每次考试都很受挫,甚至有点怀疑自己。看到这句话和这段批注后,我突然就有了动力,觉得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放弃寻找光明。后来我每次来,都会翻一翻这本书,好像能跟以前的人对话一样,从他们的文字里汲取力量。”
沈雾棠把书轻轻放回书架,动作轻柔,生怕损坏了这本珍贵的旧书。她又从旁边抽出一本《席慕蓉诗选》,封面是淡紫色的,上面印着席慕蓉的手写签名。她翻开看了几页,里面的诗句优美动人,字里行间都充满了细腻的情感。沈雾棠笑着说:“这本我也有,不过是新版的,纸张更光滑,印刷也更清晰,却没有这本这么有年代感和故事感。”
“是啊,旧书的魅力就在于此,每一本旧书都承载着不同人的回忆和故事,你在翻看的时候,就像是在和过去的人交流,能感受到他们当时的心情和想法。”
两人在书店里慢慢逛着,脚步放得很轻,生怕打破了这份宁静。偶尔抽出一本书翻看,遇到喜欢的段落,就轻声念给对方听。苏砚禾翻到一本精装版的《泰戈尔诗选》,封面是墨绿色的,上面烫着金色的花纹,看起来很精致。她翻开《飞鸟集》,看到“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句诗时,忍不住轻声念了出来。她的声音轻柔舒缓,带着少女独有的清澈,在安静的书店里缓缓流淌,格外动人。
沈雾棠靠在旁边的书架上,静静地听着她的声音,阳光透过橱窗落在她的发顶,像镀了一层薄薄的金边,让她的头发看起来格外柔软。她看着苏砚禾认真念诗的样子,睫毛轻轻颤动,眼神专注而明亮,心里忽然涌起一股暖流。她觉得,这样的时光真的很珍贵——没有繁重的学业压力,没有遥远的距离阻碍,只有喜欢的人和喜欢的书,安安静静地待在一起,分享彼此的喜悦和感悟,这种感觉温暖而踏实,让她舍不得打破。
苏砚禾念完诗句,抬头看向沈雾棠,发现她正温柔地看着自己,眼神里的暖意几乎要溢出来。她的脸颊又开始发烫,连忙合上书,假装继续翻看其他的书,掩饰自己的羞涩。沈雾棠没有戳破她,只是笑着拿起一本《海子诗选》,翻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那一页,轻声念了起来:“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她的声音低沉悦耳,像大提琴的旋律,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苏砚禾停下手中的动作,静静地听着,心里的悸动慢慢平复下来,只剩下满满的温暖和安宁。她看着沈雾棠的侧脸,阳光勾勒出她柔和的轮廓,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认真而专注,让她忍不住又看呆了。
逛了大概一个小时,苏砚禾掏出手机想看看时间,屏幕亮起的瞬间,她才惊讶地发现,已经快一点了。她拍了拍自己的额头,有些懊恼地说:“哎呀,都快一点了,我们居然逛了这么久,还没吃午饭呢!我知道附近有一家面馆,味道特别好,是我从小吃到大的,我们去那里吃吧?”
沈雾棠笑着点头,眼里带着纵容的笑意:“好,听你的,你说去哪就去哪。”
两人走出书店时,门楣上的风铃再次叮当作响,像是在和她们道别。苏砚禾回头看了一眼“旧书斋”的木牌,阳光照在上面,给那块褪色的木牌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她心里想着,以后一定要常带沈雾棠来这里——这里有她从小到大的回忆,现在又多了和沈雾棠一起度过的时光,这里的每一本书、每一缕书香,都将成为她们共同的记忆。
面馆就在老街的尽头,离旧书斋不远,走路大概五六分钟就到了。店面不大,只有七八张桌子,却收拾得干净整洁,一尘不染。墙面是白色的,上面挂着几幅简单的风景画,还有一些顾客送的锦旗,上面写着“味道鲜美”“匠心制作”等字样。面馆的老板是一对中年夫妻,丈夫负责煮面,妻子负责招呼客人,两人配合默契,脸上总是带着温和的笑容。
苏砚禾刚走进面馆,老板娘就一眼认出了她,笑着迎了上来,语气亲切:“知夏,好久没来了,最近学习是不是很忙啊?今天还是吃你最爱的番茄鸡蛋面吗?”
“嗯!”苏砚禾用力点点头,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老板娘的亲切让她感觉格外温暖。她又转头问沈雾棠,眼神里带着开云(中国)的意味:“你想吃什么面?他们家的牛肉面和番茄鸡蛋面都很好吃,牛肉面的牛肉炖得特别软烂,汤汁也很浓郁;番茄鸡蛋面的番茄熬得很入味,酸甜可口,特别开胃。”
沈雾棠看了一眼墙上的菜单,菜单是手写的,字迹工整,上面列着十几种面条,每种都标注了价格,很实惠。她转头看向正在煮面的老板,只见老板正麻利地揉着面团,动作娴熟,锅里的水冒着热气,香气四溢。沈雾棠笑着说:“那我也吃番茄鸡蛋面吧,听你说得这么好吃,我也想尝尝。”
“好嘞!两碗番茄鸡蛋面,马上就好!”老板娘笑着应了一声,转身朝厨房喊道,“老陈,两碗番茄鸡蛋面,一碗多放青菜,一碗正常!”
“知道了!”厨房里传来老板洪亮的回应声。
苏砚禾拉着沈雾棠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窗户擦得很干净,能看到外面老街的街景。街上的行人来来往往,有提着菜篮子的老奶奶,有追逐打闹的小朋友,还有牵手散步的情侣,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
“这家面馆我从小吃到大,”苏砚禾看着窗外,语气里带着怀念,“小时候我放学,妈妈经常带我来这里吃面,那时候我每次都能吃满满一大碗,还会把汤汁都喝光。后来上了高中,学习忙了,就很少来了,但每次来,味道都没变,还是小时候的感觉。”
“看得出来你很喜欢这里,”沈雾棠笑着说,“老板娘和老板都很亲切,氛围也很好,让人感觉很舒服。”
“是啊,他们人都特别好,”苏砚禾点点头,“有一次我考试没考好,心情特别差,一个人来这里吃面,老板娘看我不开心,还特意给我加了一个荷包蛋,安慰我说下次肯定能考好。从那以后,我就更喜欢这里了。”
两人聊着天,很快,两碗热气腾腾的番茄鸡蛋面就端了上来。白色的瓷碗里,红色的番茄汤汁包裹着劲道的面条,上面铺着金黄的炒鸡蛋和翠绿的青菜,颜色搭配得格外好看,香气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
老板娘把面放在桌上,笑着说:“快吃吧,刚煮好的,还热乎着呢,凉了就不好吃了。”
苏砚禾拿起筷子,迫不及待地夹了一口面条,面条劲道爽滑,裹着浓郁的番茄汤汁,酸甜的味道在嘴里化开,瞬间唤醒了味蕾。她又夹了一块鸡蛋,鸡蛋炒得很嫩,吸满了番茄的汤汁,味道鲜美。苏砚禾吃得不亦乐乎,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神情。
沈雾棠也拿起筷子,尝了一口面条,眼睛瞬间亮了起来:“真的很好吃!番茄的酸甜味很浓郁,面条也很有嚼劲,确实名不虚传。”
“是吧!我就说很好吃嘛!”苏砚禾得意地扬起下巴,像个得到夸奖的小孩子。
两人低头吃着面,偶尔抬起头聊上几句,气氛温馨而融洽。面馆里很热闹,有顾客的交谈声,有老板煮面的声响,还有碗筷碰撞的声音,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烟火气的画面,让人感觉格外温暖。
吃到一半,苏砚禾想起自己书包里妈妈给装的糖炒栗子,连忙从书包里拿了出来,递给沈雾棠:“这是我妈妈给我装的糖炒栗子,也是老街这家老字号的,你尝尝,冷了也很好吃。”
沈雾棠接过纸袋,拿出一颗栗子,剥开外壳,里面的果肉依然饱满,虽然凉了,但香甜的味道丝毫未减,软糯可口。她笑着说:“真的很好吃,比我以前吃过的糖炒栗子都要甜,也更软糯。”
“那当然,这家的糖炒栗子是南江市最好吃的,”苏砚禾骄傲地说,“他们家的栗子都是精选的,个头很大,而且炒的时候会放很多糖和沙子,炒出来的栗子又甜又糯,还特别好剥。”
两人一边吃面,一边吃栗子,偶尔相视一笑,眼神里满是默契。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桌面上,暖洋洋的,照亮了两人脸上的笑容,也照亮了彼此的心房。
吃完面,沈雾棠想去付钱,却被苏砚禾拦住了:“我来付吧,这家面馆我熟,而且说好我带你吃好吃的,怎么能让你付钱呢?”
“可是你已经请我吃糖炒栗子和糖葫芦了,”沈雾棠笑着说,“这次应该我来付。”
“不行不行,”苏砚禾固执地摇摇头,从口袋里掏出钱递给老板娘,“老板娘,结账!”
老板娘笑着接过钱,找了零钱递给苏砚禾:“知夏,你的朋友真漂亮,人也很好,你们关系真好。”
苏砚禾的脸颊微微发红,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谢谢老板娘,她是我很重要的朋友。”
沈雾棠听到这话,转头看向苏砚禾,眼里带着温柔的笑意,轻声说:“你也是我很重要的朋友。”
